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5分)行走京城彭程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5分)
行走京城
彭程
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有删改)
小题1: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5分)
行走时间
行走方式
行走区域

步行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


新世纪

京城周边的景点
小题2: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5分)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超过120字)(5分)
答案

小题1:①大学四年           ②学校及周边的书店        ③骑车 
④南城的名胜古迹     ⑤驾车
小题2:①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
②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
③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小题3: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共5分。对未来北京的理解3分,情感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可以知道大学四年,行走方式为步行,步行区域是学校及周边的书店。参加工作十余年间,行走方式为骑车,行走区域为南城的名胜古迹。新世纪时期,行走方式是驾车,行走区域是京城周边的景点。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对第⑧-⑩段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在这里,如果考生答到对未来北京的理解和情感,答案就更完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5分)行走京城彭程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小题1:本文结构精巧,如⑤⑥两段多处内容与后文相照应。结合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分)
⑤⑥段内容
后文相关内容
描述丝线粽子的制作方法
徐又芳用彩色线头缠出斑谰又精细的丝线粽子
每个同学都想缠出特别的丝线粽子

教室满地都是线头



小题2:本文题为“小雨入端午”,文中两处写到小雨,除了交代自然环境,还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关联?(4分)
小题3: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4:当年“我”送徐又芳丝线原本是善意的举动,为什么却对她造成了伤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获得的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北京地名的雅化
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比如被老舍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街”的文津街,原为明清皇城西安门内重要通道,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保存的《四库全书》收藏进馆,故大街改称文津街。另一类是无理据的,即因民俗、语言等原因而引起的地名错误变化,这种变化后的地名我们很难看出命名的根据与理由。这两类地名的变化均与北京的山川地形、民族接触、移民现象、世俗文化、宗教观念、思想观念等有关。
与这两类地名变化相连的是地名的雅化现象。地名的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新地名取雅名。张燕来在《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中,通过对比明代和现代地名用词特点认为:现代北京地名注重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大量出现在地名里。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与此相反,现代地名中儿尾词减少,地名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
二是把俗名或无分雅俗名改为雅名。最常见的是谐音改名,即由具象命名至抽象寓意。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有不敬义的字、无分雅俗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比如:把忌讳字的棺材胡同、臭水街、苦水井,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福绥境;把俗白字的母猪胡同、猪市口、狗尾巴胡同,改为梅竹胡同、珠市口、高义伯胡同;把日常俗用字的驴市胡同、绳匠胡同、干鱼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丞相胡同、甘雨胡同;把有不敬义字的哑巴胡同、张秃子胡同、罗锅巷,改为雅宝胡同、长图治胡同、锣鼓巷;把无分雅俗的普通字的豆腐巷、佟府夹道、柏树胡同,改为多福巷、同福夹道、百顺胡同。还有因避俗而客观上起到雅化作用的,如豹房胡同改为报房胡同,“报房”一词不知何义,但因避免了“豹”字而显得雅化了。另外也有因重命名而雅化的现象,如改靶儿胡同为文丞相胡同,噶噶胡同改为协作胡同等,但重新命名的雅化地名不是太多。
(摘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材料一】
老北京大部分胡同名和巷子名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取名唯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如扁担胡同、耳朵眼儿胡同是形容胡同的地形,羊肉胡同、劈柴胡同是来源于胡同内的产业,臭胡同、蝇子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则反映了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这些地名代表着一段时期内市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老百姓生存境况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为北京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意趣。在地名雅化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名随之变更,这虽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使原来地名中的乡土风味随之消失,一些地名变成了不知何义的代号。诗人朱湘在散文《胡同》中写道:“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烂漫胡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惋惜。
【材料二】
当代北京的地名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革”时期地名变更达到了高潮,很多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一夜之间被更改,大大小小的红旗大道、团结大院充斥北京城,让人晕头转向。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名又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竞标,三环路、四环路上都有以大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严肃的地名成了“免费广告”。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名称也追求标新立异,“花苑”“山庄”令人目不暇接。市人大代表钱渊调查后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富有京味文化特色的地名、胡同名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庭”“至尊官邸”之类奢华炫目的名称,还有一些社区冠以“加州”“格林”等洋名,使人不知身处何地。
小题1:《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    ①    ,再概括说明    ②    ,最后具体说明    ③     。(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和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3分)
小题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不良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马步升先生的《打猴儿》,完成后面小题。 (15分)
打猴儿
马步升
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眼睛叠成了一只。猴眼向着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如此快的转速,能瞥清楚个什么,眼里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那时侯,我写作文时,常用天旋地转这个成语,实际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饿了一会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脚板有些虚飘,天哪里就旋了,地哪里就转了。我看见挨了鞭子的猴儿,转得快的一只眼睛赶上了另一只,我想只有当一只眼睛赶上另一只时,才算是天旋地转。
两只猴眼渐分渐离,终于各是各时,又一记重鞭,又一团黄尘,猴儿又转快了,两只眼睛又叠在一起。
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儿转。抽不抽,抽轻抽重,在我,转不转,转快转慢,由不得猴儿。
这要看我的兴致。主动权在我手中,谁要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儿呢。
猴儿是木头刻的,头面平整,肚儿凸圆,腿脚尖短,通常用枣木或杏木作料,这两种木头坚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猴儿的两只眼是涂上的蓝黑墨水。墨水瓶上印着八个字:由蓝变黑,不会褪色。真的,一只猴儿挨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画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蓝黑蓝黑的,那种颜色是渗入木头里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时是什么颜色,入土时也变不了多少。猴儿有些地方叫陀螺,我们叫猴儿。猴子身形矫健,好动,手脚没有闲的时侯,挨了打,又奔跳不休。把陀螺叫猴儿,极是象形传神,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而且,还有一些隐喻成分。(普通 结实 能挨多年的重鞭)
抽猴儿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红柳枝做的,颜色暗红,木质坚韧而圆润,很有手感,抓在手里就有攻击的欲望,如同手里有一副弓箭,一支枪,不瞄准个什么,不击落个什么,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棱棒,抽在猴儿身上,能听见碎裂声,可以让人获得热血沸腾的快感。一只猴儿从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迈转而不灵,身上到处都是森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体失去平衡,被主人随便遗弃在哪个荒凉的角落。碰到会过日子的主人,还会将它扔进火塘,发挥余热。
而猴子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谙世事的孩童。
我从小学打猴儿,一直打到当生产队社员,不知抽断过多少鞭梢,不知抽烂过多少只猴儿,长大了,有力气挥鞭抽猴儿了,却不能再玩这种游戏。农村孩子长到虚岁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该独当一面为家分忧了。确实,长大了有长大了的事情,打猴儿的权力只属于孩童。
过了多少年,蓦然回首,却发觉打猴儿的游戏从未中断过,与先前有别的是,我仿佛一只猴儿,鞭子却不知抓在谁手中。虽是无形之鞭,抽在身上却内外都痛。我不停地旋转,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来了。终于到了连挨鞭子的资格都没有时,缩在随便哪个角落,抚摸着身上森森鞭痕,举头向天,正感叹“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时,猛然瞥见被扔进火塘婉转叫号的同类,心里倒涌上被饶恕的庆幸和感恩。
小题1:本文思路清晰,作者首先从打猴儿游戏写起,由此引出了对                             的叙述描写,最后自然引出了              的感悟。
小题2:文中“猴儿”一生的遭遇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描写?(4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对打猴儿游戏的描写非常传神,请就此段中你认为精彩的写法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冯骥才先生的《体内的小人》,完成后面小题。(13分)
体内的小人
冯骥才
小人,是指人格卑下者。但这里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的小人。我说的小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或自己的体内。
小人原本在每个人体内,包括伟人,何况我?人本善,还是人本恶,其实善恶兼有;人当然有人性,却也带着兽性,两性并存;善是用来克制恶的,否则便成了恶人;人性要来克制兽性的,不然就成为兽类。小人呢?
善与恶和人与兽是对立的,小人却不是。它如果在别人身上很好识别,比如某人好嫉妒,某人好挑唆,某人趋炎附势或卖友求荣,会看得清清楚楚,但这小人在自己身上便不易察觉。它不声不响隐藏在我的体内,暗地作祟,当它表现出来——由于与自己利害相关,往往并不自知,可是在别人眼里,我就显出那么一种小人的意思来了。人常说,身边的坏人好防,小人难防;可是自己体内的小人就更难防了。
体内这些小人什么模样?弄不清模样怎么防?
昨夜读《山海经》的插图,都是神头鬼脑奇肢怪体,一下子居然“瞧见”了这小人的模样。尖头如锥,小眼如灯,舌如条锯,身如烟缕,这样忍怪的东西居然就潜藏在我们的体内、甚至是我们的一部分吗?
是的。由于它和我们的私欲、妒嫉、虚荣、贪婪等等无形地融为一体,不但不被我们发觉,反而成为我们本质的一部分;它也是人的本质和人性的一部分。这样,它就一定会表现出来的。但在它表现出来时是不知不觉的,不会觉察,可是一旦它赤裸裸的呈现出来,我们可就站在高尚的反面和人性的阴影里了。傅雷先生在其所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序文中不是也说过:“真正的光明不会永无黑暗的时刻,真正的英雄也不是永无卑下的情操”吗?
当然,体内的小人最初并不这么可怕。我们或许有点贪心、心生妒嫉、有些私欲与别人的利益相关。每当此时体内的小人可就会自然而然地冒出头来。当它满足了我们,使我们得到好处,我们便会放纵它。久而久之,它就来操纵我们,异化我们,一点点使我们成为货真价实的小人。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抑制它,战胜它。我们不可能消灭小人——因为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抑制小人,对它保持警惕,不能叫它在体内“长大”。从而使自己走向自己的反面。
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里划一条自我的防线,将体内的小人视做自己的敌人,因为战胜这种体内小人的力量,不在别处,与他人无关,全都在自己身上。
我知道,我不可能全部消灭自己身上的小人,但我会对它警惕,以战胜它做为自己为人的快乐。
小题1: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认为自己身上的“小人”不易察觉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作者在第五段写《山海经》的插图有什么用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3:借助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文章画线句中的“自我防线”指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战胜体内的小人。(5分)
【链接】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   
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节选自冯骥才《底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22分)
灿烂千阳(节选)
【美】卡勒德·胡赛尼
故事链接: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女),是母亲娜娜在扎里勒家做仆人的时候生的。她的童年总是在无尽地等待,等待父亲,等待关爱,等待尊重。
从星期二晚上,她就开始焦虑了。玛丽雅姆会睡不着,生怕星期四会有什么事情导致扎里勒无法过来;要是那样的话,她就得再等上一整个星期才能见到他了。到了星期三,她会到外面走走,绕着泥屋,心不在焉地将鸡饲料撒到鸡圈里面去。她漫无目的地走动,捡起掉落的花瓣,拍打那些叮咬她手臂的蚊子。星期四终于来临,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背靠墙壁静静地坐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山溪,等待着。如果扎里勒迟迟未到,一阵可怕的张皇会一点一滴地涌上她心头。她的膝盖会变软,需要找个地方躺下来。
然后娜娜会说:“他来了,你的父亲,人模狗样的。”
每当见到他踏着石块穿过溪流,玛丽雅姆就会一下子跳起来,露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挥舞着手臂。玛丽雅姆知道娜娜一直在看着她,观察她的反应。可是要忍住不向他奔去,而是留在门口等待着,看着他慢慢向她走过来实在太难了。她约束自己,耐心地看着他走过那片高高的杂草,他的西装衫甩在肩膀上,和风吹拂起他的红领带。
扎里勒走进空地后,将外衣放在烤炉上,张开双臂。玛丽雅姆迎向他,一开始是走过去,然后跑了起来;他会抓住她的腋下,将她高高地抛向空中。玛丽雅姆便高兴地尖叫起来。
悬在半空的玛丽雅姆能够见到扎里勒在她身下扬起的脸,弯弯的微笑、额头的发尖、下巴上因为笑而出现的酒窝,正好可以容下她的指尖,还有他的牙齿——这个地方的人都有蛀牙,他的牙齿算是最白的了。她喜欢他那修剪齐整的胡子,也喜欢他不管天气怎么样,每次来都穿着一套西装——暗棕色的,这是他最喜欢的颜色,胸前的口袋放着折成三角形的白色手帕——打着袖钉,系着领带。领带通常是红色的,系得松松垮垮。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
娜娜说迟早有一天他会失手,玛丽雅姆就会从他的手指间滑下来,掉在地上,摔断骨头。但玛丽雅姆相信扎里勒不会让她摔下来。她相信她总是能够安然无恙地落在父亲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手中。
……
跟娜娜一起用过茶之后,玛丽雅姆和扎里勒总会在山溪钓鱼。他教她如何抛竿,如何卷动钓鱼丝把鲑鱼收上来。他教她清除鲑鱼内脏的正确方式,怎样把它洗干净,如何一刀就把鱼肉从骨头上起出来。等待鱼儿上钩时,他会给她画画,教她如何笔不离纸、一气呵成地画出一只大象。他还教她唱歌。他们一起唱着:
盆儿盆儿像百合,
安然伫立泥路旁,
鱼儿盆沿来解渴,
掉进水里扑通响。
扎里勒从赫拉特的报纸《伊斯兰教统一报》上剪下新闻,带过来念给她听。他是玛丽雅姆和外界的联系,向她证明在泥屋之外,在古尔德曼和赫拉特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领导人有着她不知道该怎么念的名字,这个世界有火车、博物馆和足球,有绕着地球运转和在月球上登陆的火箭。每个星期四,扎里勒带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来到泥屋。
他见到她在看着他外套侧边鼓起的口袋。“啊。对了。嗯。给你。不用再惦记啦……”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他不时会这样,给她带来一些小玩意。有一次是一个玛瑙手镯,还有一次是一条缀着天青色珠子的短项链。那天,玛丽雅姆打开盒子,看到一件树叶形状的挂饰,上面坠着几个雕刻成月亮和星星的硬币。
“戴上它看看,亲爱的玛丽雅姆。”
她戴上了。“你觉得怎样?”
扎里勒笑逐颜开。“我觉得你像一位女王。”
他走了之后,娜娜看到玛丽雅姆脖子上的挂坠。
“这是游牧部落的饰品,”她说。“我见过他们怎样制作。他们把人们丢给他们的硬币熔掉做成饰品。他要对你好,干嘛不给你带点金的啊,你这个宝贝父亲。看他下次带什么来。”
每当扎里勒要离开的时候,玛丽雅姆总是站在门口,看着他走出空地;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玛丽雅姆看着他离开的时候总是屏住呼吸。她屏住呼吸,心里计算过了多少秒。她假装认为她屏气的时间每多一秒,真主就会让她和扎里勒多待一天。
小题1:父亲扎里勒到泥屋探望玛丽雅姆时为她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4分)
小题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下面的句子写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情?玛丽雅姆也能看到自己,她的脸映在扎里勒棕色的眼睛里:她的头发飘扬着,脸上散发着光芒,身后晴空一片。②下面的句子,表现出玛丽雅姆怎样的心理?想到她和他下次来访之间的七天就像横亘着一件无法搬动的庞然大物一样,她一下子泄了气。
小题3:文中的玛丽雅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她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6分)
小题4:文中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玛丽雅姆,试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4分)
小题5:“灿烂千阳”在英文里是一千个太阳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灿烂千阳”作为文章的题目?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