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
题目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为什么要提倡节约?因为还不够富有吗,因为落后和短缺吗?这些并不是全部的理由。其实,节约不是贫穷时的捉襟见肘,也不是短缺时的窘迫与无奈。从字面讲,节约是指节制和约束,显然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追求。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节约是对物欲而言的。人们所需求的物质,从本质上说,无非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一是凝结于其中的人的劳动。所以节制物欲,就是对自然的珍惜,也是对别人劳动和生命的尊重。这难道不是一种高风亮节,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操吗?
  ③“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过去许多殷实人家门前常见的楹联——俭,就是节约,以“勤俭”二字示人,是对家风的讽劝,也是道德的标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雅士之所以归隐南山,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享受荣华,而是他们把简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④高尚的人们总是以简朴而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当年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除了别的原因,延安窑洞的简朴,解放军官兵的土布军装,也许更加增加了老百姓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这一点,大概蒋介石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节约和简朴也是有识之士信奉的一种生活哲学。拥有亿万资产的香港大富李嘉诚,据说至今住的仍是30多年以前购置的一所旧房子,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
  ⑤节约是一种境界,奢侈是另一种境界。最典型的大概要算《世说新语》记载的西晋武帝时石崇与王恺争豪的故事。石崇曾出任荆州刺史,生活非常奢侈。王恺是皇帝内戚。两个人都是武帝时富可敌国的豪强。石崇故意用铁如意打碎王恺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再赔偿以示其富有。更有甚者他们夸富夸到以***人为能事的地步,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这些豪强当时是何等的骄横,他们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道德形象又是何等的丑陋和恶心!
  ⑥节约是一种时代精神。节约象征着健康向上,奢侈则意味着没落。如石崇和王恺,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开国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早期也曾“矫以仁俭”。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他的身边出现王恺、石崇之辈也就不足为怪。(选自2009年4月8日《光明网·光明观察》,有删改。作者马德)
1.这篇文章中,作者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要提倡节约”的理由有哪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和李嘉诚崇尚“节俭”分别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观?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运用的两类不同事例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选文原题为“节约应当成为时代精神”)。
2.生活还不够富有和物质短缺;要珍惜自然资源,尊重别人的劳动和生命。
3.陶渊明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李嘉诚信奉节约和简朴的生活哲学。(或:从简单的生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快。)
4.古今结合和正反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节约和奢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尽管“消费”拉动“需求”是商业社会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但是我还是认为,消费不能等同于奢侈和铺张,节约永远是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  ②】;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完成问题。
  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摘自《视野》2009年第5期,作者王小峰,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莱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统观全文,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画线句“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说说“浅阅读”
吕宏
  ①一个朋友每月都要买七八本厚薄不一的各类书籍,更新床头的书架。我好奇地问,买书,看吗?他答,当然看,有些时候是一天看一本,只求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这就是当前很时尚、很流行的“浅阅读”。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一位领导同志曾谈到,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
  ③不可否认,“浅阅读”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但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过于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功利性阅读将不利于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发育、知识构成的合理化,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④读书之用途,小而言之可以了解社会、增长学问、开阔眼界、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大而言之可以掌握科学、明辨真理、培养能力、提高水平、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但在时下,不少人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问题,遇到新情况时,就拿出一本相关的书顺手翻几页“临时抱佛脚”,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有可能演化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如果再以这种“浅思维”为指导做出“浅决策”,弊端更多。
  ⑤有人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已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或者过分热衷于“浅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高科技浪潮中,很多网络发达的国家反而更强调传统式阅读:美国政府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阅读优先”等计划,英国政府设定“阅读年”,要打造一个“读书人”的国度。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重新唤起“深阅读”。
  ⑥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不能满足于“我在读,这就够了”。因为,读书不仅要“过眼”,更要“过心”。(选自200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加粗词“其”指的是__________,第④段加粗词语“临时抱佛脚”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列举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强调传统式阅读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做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吴冠中
   ①在异地,我曾向陌生人问路,陌生人随便一指:往那边。我就向“那边”走去,结果误入歧途,上了当。这类上当的事远远不止两三次。学艺以后领教过许多教授的指引,其中多数很平庸,混饭吃而已。大量的学生就这样在艺术院校毕业了,再去蒙骗别人。茫茫艺海中真有远见卓识的启发性的老师寥若晨星,他们理当被尊为恩师。
  ②我已是八九十岁的人了,有不少青年诚恳地拿作品请我看,要求指点他们将怎样往前走。他们中间有谁想走向艺术的天堂,有谁想走向经济主宰的市场,难说,可能两方面的情况都有。问道于黄宾虹老先生,黄老先生根据自己的学养、见闻,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提携后辈的话,听话的朝圣者于是沿着羊肠小道走进了黄宾虹之家。去问齐白石,齐老先生“似与不似”的高见令多少人拜服,师白者何止千百人。抄袭,是中华民族美术最显眼的景观。鲁迅先生认为,本来无所谓路,路是鞋底造成的。
  ③有一位年轻雕刻家的作品引我注视,功力扎实,造型感觉好。但他到处发表雷同的作品,甚至包下一个刊物的扉页,几年来期期扉页只发表他一个人的作品,显然有买卖版面的交易,这令人反感。且其作品愈来愈差,不断抄袭自己,他以为争来了荣誉,其实毁了自己宝贵的前程。他要办个画展了,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你活动太多,影响了创作,令人惋惜。但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④一位水彩画家画得很不错,作品力求完整,他也总问我下一步该怎么走,我说四平八稳不是艺术,但我不便教他放肆,林风眠老师倒曾对一个拘谨的学生说:乱画嘛!
  ⑤艺途真是没有捷径,唯一的正道是创新。都在嚷嚷创新了,但看看所谓创新的作品,大都是垃圾。文化垃圾多,是国之耻。创新是探险,历来真正有创新贡献者,全来自实践,且大都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想轻易偷个创新美名,将贻笑大方。
  ⑥人类要生存,必然要不断创新,而创新有阻力——来自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及对其的误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此话好像不错,真的只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这个窄窄的一家之基础上,局限在老爷爷的知识圈中,创不了今日之新、明日之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妨坚持各自的成见,走着瞧。
  ⑦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凭鞋底走出自己的路来。这路,通向全球。
1.作者认为怎样的老师才可以尊为恩师?
答: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才可以尊为恩师。
2.第②段中“两方面的情况”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联系全文,概括什么是艺术创新之路。
艺术创新之路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路。
4.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原句】听话的朝圣者于是沿着羊肠小道走进了黄宾虹之家。
①“听话的朝圣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②“羊肠小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
③“黄宾虹之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
5.第②段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自然段的内容与文章主题没有联系,删去后文字更简洁。
B.“抄袭,是中华民族美术最显眼的景观”,这句话是说中华民族凡在美术上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都是从前人那儿单纯模仿来的。
C.第④段林风眠先生的话“乱画嘛”,意思是要学生挣脱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地有个性地作画。
D.文章第⑥段表明,作者是反对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
E.“这路,通向全球”,意思是说,艺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其作品也有可能走进世界艺术之殿堂。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车到山前没有路
  “车到山前没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很多故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用兵草率,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把握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怠慢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钥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用历史名人勾践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论点,请任选一方面的事例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能给人信心与勇气。这样看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这差,却体现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念?请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加以阐释。(文中事例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