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①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的确如此,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的确如此,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①段开头引用卡莱尔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5: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限于选文以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引出下文作者观点,同时作为理论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小题2: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小题3: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 1
小题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答对两种即可)。举例略
小题5: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小题6:所举事例必须有典型性,表述简明,意思完整。(例如:宋代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作诗立就”,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
小题7:例如: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②天才出于勤奋。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开头引用名言的作用常见如下: (1)引出下文论述的对象;(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名言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证明论点;(4)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由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1)论点的形式:完整的陈述句(2)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文中表达不集中时,则需要概括。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通观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常见的论证方法种类及作用如下:
论证方法
作           用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通过……事例,具体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xx(观点)
对比论证法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地论证了xx(观点)
解答此类题型,了解了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就可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
试题分析:本段在文章的结尾,起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的作用;它又与文章开头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小题6:
试题分析: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这样的事例才具有说服力。
小题7: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积累名言警句的能力。学生针对要求积累合理正确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①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的确如此,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捍卫母语》。(共8分)
捍卫母语
①【甲】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②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乙】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连接起了中华民族。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丙】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③发展母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正确掌握汉语发展的方向。当年徐寿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就结合汉语的特点命名元素。例如,固体金属元素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来为之命名。“锌”、“锰”、“镁”等元素的中文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至今仍使我们受益。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的现象。而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使用泛滥,甚至连小学生作文中都出现由特殊符号和错别字组合生造的“火星文”。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④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丁】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近年来,韩国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⑤“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长江黄河的波涛,在我们的血脉中翻滚。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4分)
第③段首先提出了分论点: ① ,紧接着在肯定汉语发展应当与时俱进的基础上,举出 ② 的事例,与当代科学界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汉语用词不规范现象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强调 ③ ,最后得出 ④ 的结论。
小题3:“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它应填入文中甲、乙、丙、丁的哪一处最为恰当?(2分)
答:应填入文中(   )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①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2012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甲】……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
③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乙】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②-④段,说说全社会如何做才能让“正能量”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3分)
小题3:请在【甲】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2分)
小题4:根据文意,选出填入【乙】处最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并说明添加这句话的作用。(5分)①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②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③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乙】处应填:   作用:
小题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可以如何参与创造“微观正能量”。(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请呵护那些“异想天开”》,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公鸡行走时为何颠脖子?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教授为这个“古怪”想法向单位申请科研立项,很快得到支持。一番研究后他发现,公鸡颠脖子能让眼睛更精确地定位目标。这一成果眼下正被用于机器人设计,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②孙子兵法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科研领域也是如此。世上许多科研成果的问世,大都初始于“异想天开”。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异想天开”,善待每一个科研创意。
③“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都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创意馆中,“小人物”的小创意登上了大舞台,那些可显示牛奶新鲜程度的牛奶壶、可用来照明的“肥皂”、可以种植植物的书桌,都是普通人甚至是青少年的作品。从现实中看,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充满着创新的激情,萌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意,需要我们更多去发现、去呵护和扶持。
④今天,人才的脱颖而出,科研创意的被重视、被开发,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伯乐慧眼识珠和悉心扶持。然而,又不能仅限于此,还需要观念的支撑,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深圳之所以成为一座闻名于世的创新之城,主要不是因为深圳有多少“师带徒”的典型范例,而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支持创新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种环境激励人们投身于创新实践,令一些昔日的默默无闻者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⑤“即使失败,也收获了经验。”这是中国科技大学对一些人质疑“异想天开”的回答。事实证明,这种包容的态度,正是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土壤。在科学领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我们固然需要为成功者鼓掌,但更需要理解失败者,向他们投去欣赏和鼓励的目光。如果形成了宽容失败的氛围,就会有更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去思、去闯、去干,使创造活力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⑥善待每一个科研创意,让这些创意流动起来、汇聚起来,就会产生出“裂变效应”不仅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更营造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自主创新的环境,最终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也会自然养成创新的习惯。如此,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为期不远了。
小题1:请你说说标题“请呵护那些‘异想天开’”的含义。 (2分)  
小题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3:第①段从“公鸡行走时为何颠脖子”开始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分)
小题2:本文第④段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第⑤段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伟大的尊重》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①大哲学家G.A.科亨是一位左派学者,专门教马克思主义哲学。2009年他去世时,英美很多主流媒体都刊发了悼文,其中有一篇是美国著名自由派学者德沃尔金写的。德沃尔金的很多观点跟科亨截然不同,但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②科亨这辈子最大的论战对手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诺齐克。诺齐克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主张自由的市场和无政府主义。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科亨当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他发现诺齐克的书里面有很多前提和推论方式居然跟自己的一样,只是结论不同,所以他很认真地研究了这本书。他总共买了3本,前两本读烂了后,他用了十几年的工夫写了一本书,也是一本经典著作。
③有这样一些伟大的学者,他们非常不同意另一个人的观点,但他们的应对方式不是骂对方,而是去读对方的书、做笔记,读烂一本,再买一本。为什么科亨这么认真?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是他真正的对手,对待真正的对手,你要有最伟大的尊重。只有最了不起的对手,才能够激发你,让你发现过去所不知道的盲点,能逼你完善你的想法和理论。
④中国也有这样的例子。以前朱熹和陆象山论战,整个论辩过程,从当时的文字记录来看,他们是多么的客气、多么的节制。同时,他们私下跟弟子们谈到对方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出言不逊。为什么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会发展到要互相用恶毒的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到了要用武力解决的地步?
⑤知识分子应该是一群只服膺于真理的人。但是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太容易服从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的立场。如果说知识分子有立场的话,那么他只有一个立场,就是尽量站在真理那一边。这是知识分子的职业伦理。
(选自《读者》2013年第17期)
小题1: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说说文章第①、②段在全文的作用。(3分)
小题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