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
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结果表明,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人行不行呢?曾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开主人几万米后又顺利找到主人的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的办法,也发现一些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这就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仪的“仪器”,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
        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鸽子等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认定,这种磁铁就是“生物罗盘”的奥妙所在。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其后的实验,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强烈的反对。果真如此的话,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而且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就很难确定方位。
       工程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博士根纳季·什韦佐夫也是对磁场理论“不满”的人之一。他的研究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才需要启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即那个所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还是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信息是从前庭器官通过神经--独特的“导线”进入动物大脑的。什韦佐夫认为,真正的“地图”就储存在动物的“灰色物质”里。这种“地图”实质上就像全球定位仪所使用的定位图。区别仅仅在于,动物没有“误差”或“不准”这种概念,它们的一切都分毫不差。最主要的是,无论暴风雨,还是高压电线,抑或磁场异常,都不会影响它们的“导航仪”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带有“地图”的“生物仪”会一代代遗传下去。后代不用学习,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人的方向辨别能力是否也一如动物是天生的?人是否只需开发自身的这种能力就行了?但什韦佐夫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他说:“很遗憾,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人天生没有‘生物罗盘’。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而动物是‘无意识的’。”有的人辨别方向的能力强,有的人弱。什韦佐夫解释说,这很正常,和有的人数学学得好,有的人则学得差一样。比如有的人天生擅长画画,辨别方向的能力也属于这种天赋。
       什韦佐夫认为,人能够借助外在的一些标记,例如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石头或树上的苔鲜等来判定方向。虽说人和任何一种动物一样,移动时也会在自身周围形成力场,“生物罗盘”的各个部件人体内都有,但这套系统对人不起作用。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设计”。
1.“磁场理论”引起研究者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以确定方位的?
                                                                                                              
3.在辨别方向方面人和动物有何不同?
                                                                                                              
4.本文以“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为题,但却从对人“方位辨别能力”问题的调查写起,又以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结尾,这是为什么?
                                                                                                              
答案
1.①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②其后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③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不会晕头转向,而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很难确定方位方向。
2.动物移动时形成力场,定向系统开启--数字信息进入前庭器官“生物罗盘”--通过神经进入动物大脑,由大脑中的“地图”(定位图)来确定方位。
3.①动物天生具备“导航”能力,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②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 而动物是‘无意识的’。③人辨别方向的能力有强有弱,各不相同。动物则是本能。
4.①易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联想,并引出对动物辨别方向问题的解说。②既首尾呼应,又突出说明了动物辨别方向方面独特的机能和独有的天赋。 
核心考点
试题【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川菜

       ①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饪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②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
       ③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④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⑤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⑥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级宴会菜式,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较多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菜蔬,要求品种丰富,调味清鲜,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普通宴会菜式,要求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经济实惠,朴素大方。大众便餐菜式,以烹制快速、经济实惠为特点,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菜品。家常风味菜式,要求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盐煎肉、宫保肉丁、千煽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菜式,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肴。除以上四类菜式外,还有四川各地许多著名的传统民间小吃和糕点菜肴,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
       ⑦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选自《四川饮食文化》)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川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中加横线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引用了一些俗语来说明川菜的特点,“南菜川味”、“北菜川烹”是说明川菜               的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昧”是说明川菜                         的特点。
5、文中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人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在特定的日子吃特定的东西来寄托某种思想,比如:过年吃饺子,因为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请你再举一例并说说寓意(试卷中已经出现的例子不能再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约为150吨至160吨。这么多垃圾将如何处理呢?一套新型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将展示它们的本领。
       相比于传统的垃圾投放,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优点十分明显。首先是垃圾流密封、隐蔽,与人完全隔离,有效地杜绝了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包括臭味、蚊蝇、噪音和视觉污染。其次,提高收集效率,优化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境。再者,消除了人力车、垃圾桶等传统垃圾收集工具,基本避免垃圾运输车辆穿行于居住区,减轻了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此外,垃圾收集、压缩可以全天候自动运行,垃圾成分受气候影响小,有利于填埋场、焚烧厂的稳定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必将在国内掀起一个高潮。这是城市发展、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 (本文有删改)
1.“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为150吨至160吨。”句中划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请简要概括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优点。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动物的生死友谊  
        ①动物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弱肉强食是动物界的自然法则,强者和弱者之间似乎天生就是一种“水火不相容”的关系。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之间居然也能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②非洲蜜獾是一种孤独的动物,经常独来独往。但是因为它喜食蜂蜜,和一种褐色小鸟--响蜜鸟结下了“甜蜜的友谊”。一个找蜜,另一个挖蜜,然后共同享用。在非洲,很多蜜蜂都选择在地上建巢。当响蜜鸟发现蜂巢以后,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蜜獾就立即钻出洞来,在响蜜鸟的带领下向蜂巢跑去。蜜獾的毛又密又厚,所以蜜蜂奈何不了它。很快蜜獾就把蜂巢挖开了,一股脑儿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全部吃掉,最后把空蜂房留给响蜜鸟。而响蜜鸟想要的正是空蜂房——蜂蜡。在响蜜鸟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它变成脂肪,从而使机体能够吸收。  
       ③然而,并非仅仅为了“嘴馋”的共同利益才使动物们联合起来,有时是安全的需要,把一些不同的动物牵扯到一起。  
       ④在中美洲有一种文鸟,这种小鸟会编织很复杂的巢,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吊在树枝上。在热带,有猴类、野猫、蜥蜴、蛇等,它们都善于爬树,所以鸟类想要保全自己的后代不受侵害很困难。不过,那些凶恶的动物并不敢冒险爬进文鸟的“罐子”里,因为它常常把巢安置在黄蜂巢旁边,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保护着小鸟。有趣的是,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邻居,而对侵犯小鸟的各种敌人却毫不留情。  
        ⑤从昏黑的深海,到充满激流的岸边,到处都有寄居蟹。寄居蟹可以栖息在任何腹足类的贝壳里。如果没有空贝壳,寄居蟹就会发起进攻,把“主人”一块块地从“房子”里撕扯出来,自己移进去,然后它就用一只螯堵住贝壳的入口。可是海洋中有些凶猛的动物并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比如章鱼就不怕,章鱼用有力的“手腕”很容易“破门而入”,把寄居蟹从贝壳中拉出来。为了防范“强盗”的进攻,寄居蟹备有一种特殊的武器,那就是寻找海底的“毒花”——海葵,并和海葵在一起生活。海葵的毒性很大,一点儿海葵毒汁就可以毒死一只美洲虎。海洋里的动物对海葵都尽量远远地避开,它们都害怕这些“毒花”。但寄居蟹并不害怕,因为海葵可以成为它们的义务卫士。  
        ⑥科学界已知有400多种寄居蟹,但它们与海葵的关系各不相同。比如,真寄居蟹和疣海葵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如果把它们分开,疣海葵两三个月就会死掉,而真寄居蟹因为得不到疣海葵毒汁的保护,过不了几天就会被贪婪的螃蟹或章鱼吃掉。所以真寄居蟹往往把海葵放在“门槛”上——在接近贝壳入口的下面。疣海葵的毛孔就好像是堡垒的枪眼一样,从那里可以飞射出毒“箭”,射伤那些侵犯真寄居蟹的敌人。而疣海葵的嘴正好在真寄居蟹的后面,当蟹吃东西时,疣海葵也就随着一起就餐——用触手去抢被真寄居蟹扯碎的食物。  
       ⑦动物之间友谊与合作的故事几乎是讲不完的,这些故事是那么动听、奇妙,其中的奥秘正等待着科学工作者去探索、去揭示。
1.浏览全文说明“友谊”的含义。
                                                                                                                          
2.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1)强者和弱者之间似乎就是一种“水火不相容”的关系。
                                                                                                                                       
(2)可是海洋中有些凶猛的动物并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
                                                                                                                                       
3.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真寄居蟹和疣海葵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了解动物间的这种关系对你有什么启发?
                                                                                                                                                             
题型: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冬虫夏草
       ①不是什么幼虫都能成为冬虫夏草菌的寄生体。
       ②小虫活动的天空是如此高阔,土地是如此辽远,小虫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虫夏草菌偏要选择蝙蝠蛾幼虫作为寄生体呢?选菜青虫就不行吗?——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毕竟还是虫,还能够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虚亦实,恍兮惚兮,饶有诗意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茵的“培养体”,是被宠幸还是命运的安排?
       ③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长在蝙蝠蛾幼虫的身体里。
       ④我们比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还有酵母菌等,谁也不会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虫体环境”。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开始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是这种偶然多了,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选择。
       ⑤寒冬是萌生冬虫夏草的季节。雪野洁白,四野寂静,千山鸟飞绝,野渡雪自白。这样的日子,蝙蝠蛾幼虫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里,随着体质的下降,冬虫夏草菌终于强行钻入它的身体,吸取体内的营养,在体内萌发菌丝体。经过隆冬到初夏漫长的日子,可怜的幼虫终于被“吃”得只剩下一袭皮,皮中全是密密实实的菌丝体(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壮成长,不久,便从“虫”嘴巴那头伸出一根中间肥两头略尖、表面上生着一些小球体、里面隐藏着不少冬虫夏草后代(子囊孢子)的棒子。这棒子窜出泥土以后,怎么看都像夏天的草叶。
       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
       ⑦江南烟雨,天潮潮地湿湿,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岭南天气,风热温湿,也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根据科学考察,冬虫夏草只适合生长在我国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一带森林草甸或草坪上。想来,这真使经济至上的尘世短了不少冬虫夏草的产量。
       ⑧成为冬虫夏草绝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鸠占鹊巢,菌的侵略行径,菌的霸权主义;是冬天开始的弱肉强食,冬天里的强盗作为,生物界的罪恶逻辑。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谁能想像得出虫的死亡过程有多痛苦?
       ⑨世上不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吗?我以为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友人从西藏归来,带给我一小包冬虫夏草,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虫夏草,因为是从生态环境最好的西藏出产的。我想,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样的土地上,生态环境也未必能说是好。
       ⑩冬虫夏草使菌的身价得了道升了天。冬虫夏草入药,性温味甘,极具补肺益肾功能。优质的冬虫夏草,药店已售数万余元一斤。 
       ⑩在地球村,新的冬虫夏草依然在产生…… (选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冬虫夏草形成的必要条件。
                                                                                                                                  
2.文中第⑨段划线的“迄今为止”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
                                                                                                                                                            
4.清代药物学著作《本草从新》中说:冬虫夏草若夏天不摘取,到冬天又会变成虫。读完本文后,你觉得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畜牧业界 化废为宝
管克江
       ①汽车尾气、工业气体排放、森林砍伐已被视为常见的气候“***手”,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吃牛肉、喝牛奶也和全球变暖扯上了干系。 
       ②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底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说,畜牧业带来的温室气体超过了汽车、飞机等所有交通工具废气的总和,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报告说,开辟牧场、生产饲料、加工肉奶制品和运送产品带来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造二氧化碳的9%、甲烷的37%和氧化亚氮的65%;牧场是森林退化的主要驱动力,过度放牧导致20%的农场退化成沙漠;养牛还消耗大量水资源,生产1升牛奶需要耗费990升的水;肉奶制品生产过程的废物排放进入大海,形成了大片生物无法生存的“死亡地带”。 
       ③畜牧业为什么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呢?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动物“排气”问题。所有的动物都会排放甲烷,这是动物体内的细菌消化食物的必然产物。奶牛有4个胃,所以它排放的甲烷更多,占动物排放量的75%。全世界15亿头牛加起来,便是一部庞大的“废气排放机”。《农业体系杂志》对爱尔兰的奶业进行研究,并计算了从饲养奶牛直至生产牛奶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发现每生产1公斤牛奶,就产生1.5公斤的温室气体。其中约一半气体来源于奶牛的直接排放——打嗝或放屁,11%来自于粪便分解。卡内基·梅隆大学对美国的家庭食谱做了类似分析,结论是每个家庭每年制造的温室气体是8.1吨。 
       ④养牛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严重,引起人类对这一问题的广泛思考和研究。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致信前副总统戈尔,说既然主张环保就该停止吃牛肉,改吃素食。美国环保署正考虑一项建议,就是对每年排放温室气体超过100吨的设施征税。如果此举得以实施,养牛场就将被征税。
       ⑤虽然牲畜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但是智慧的人类已迈出“变废为宝”的脚步,一些企业开始用动物的废气发电,这一创新之举令人欣喜。
       ⑥瑞典生物气体公司的发电方法,就是从被屠宰的牛体内摘取肠胃等内脏,然后发酵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组合体。这种气体被用作公交车燃料,也使得行驶当地的“阿曼达”号火车,成为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生产气体为动力的火车。美国太平洋煤气电力则建了一座沼气发电站,用处理过的奶牛粪便发电,供加州北部和中部的家庭使用。 
        ⑦美国农业部已同奶牛界签订协议,通过利用奶牛粪便发电等方式,到2020年将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5%。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说,这是政府和业界签订的第一个类似协议,具有历史意义。的确,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漫漫征途上,人类将不断书写新的传奇。(选自2009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中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2.为什么奶牛业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3.第⑦段说美国政府与奶牛业界签订了协议,这个协议包含的内容有: 
                                                                                                                                                       
4.面对养牛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们设想或采取了什么对策?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