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一句交代了克隆绵羊的艰难?把它完整地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第二段运用设问句形式,起到了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克隆羊”的诞生,其可贵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文字中的两个“立即”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克隆羊“多利”是如何克隆出来的。
2.经过247次失败之后……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3.引发人们对如何创造“多利”这一问题的注意和兴趣,以引出下面的内容。
4.这个结果说明:“动物体中…潜在能力。”
5.不可以。两个“立即”说明过程的时间性。如果去掉,不能完整而准确体现“克隆”的过程。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降临了。
  ④夏天,雷雨来到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空,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哗啦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语段①同②、③、④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选文采用的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说明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句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植物的报复行为
  植物界有许许多多报复行为鲜为人知,植物报复有趣而又刺激。
  我国云南省有一种属于山茶科的树,叫黑德木,别看它平时悄无声息,它的脾气可真不小,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黑德木即刻“勃然大怒”,伤口处发出像自行车内胎漏气般的“突、突”声,声音可持续四五分钟。当地人说这是黑德木对侵略者发出的强烈的“抗议”!
  而一种名叫“布尔塞拉”的树,会借助于“射击”来保卫自己。这种树生长在中美洲,如果有个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经意间从它的树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叶子,树叶的断口处即刻会喷射出一种令人讨厌的黏性液体,溅得人一身都是。这种喷射可以持续3秒—4秒,射距达15厘米。经过化验得知,这种黏性液体是此树在长期进化中合成的一种名叫萜烯的化合物,它遍布于枝、叶的树枝管道中,形成一个高压网道,随时准备“捍卫”自己。
  布尔塞拉对付虫子也有一套。当它的叶子部分受损时,会有一种快速浸没反应,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
  在印尼布敦岛西部森林,有一种被称为“飞鸟***手”的弹树。在它枝干交叉的枝苞上,会生成钩状的树枝,钩尖倒勾在枝干交叉处另一苞上,形成牵拉。特别到四月,树上花苞开始吐蕊放香,钩尖一触即发,如果飞鸟禁受不住花香的诱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绷紧的钩尖即产生强烈的弹力,飞鸟当即毙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报复行为虽不那么直观和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
  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会被叶面上锋利的钩状毛缠住,无法前进,也无法撤退,直至饥饿而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对抗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防御蚕豆甲虫的进攻,多毛品种小麦比少毛品种更不易让叶甲虫的成虫产卵和被其幼虫食用……
  有的植物如紫杉的叶子和某些蕨类植物含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被昆虫取食后,不是早日蜕皮就是永远呈幼体,出不了成虫,无法繁殖后代,从而断子绝孙。
  马来西亚的董恩博士研究发现,有一种叫西波洛斯的植物,能够产生一种使昆虫蜕皮的激素,而这种植物制造出的高浓度的激素,使侵害它的蝗虫虽然能够蜕皮,但却也造成侵害它的蝗虫翅膀扭曲或者卵无法完全发育。
  他还发现,如果植物的某一部分有病毒或真菌入侵,整个植株就会感受到,防御系统亦会在此时发挥作用。譬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可以储存一些有毒的物质,外界刺激会使这些毒物破泡而出,令入侵者中毒。
1.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快速浸没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在遭受侵犯时,可通过哪些武器进行报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黑德木和布尔塞拉的报复行为不会伤及人的性命。  
B.“快速浸没反应”通过释放的萜烯类物质迅速覆盖受损叶片的表面,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  
C.蚕豆叶可用叶面上的钩状毛紧紧缠住爬上它叶面的臭虫,让臭虫活活饿死。  
D.植物不会像人那样说话,它们在实施报复行为时,都是无声无息进行的。
4.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一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闾。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
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三年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一段下方画横线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其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一句在该段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一句中的“一定”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l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l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l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l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1.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第③段中划线词“至少”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数据是人们常用的说明方法。第④段中“5000多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说明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