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题目
题型:青海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任选两小题)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______
②属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
滁皆山也:____________
④寒暑易节,始一焉: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这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持、执②“属”通“嘱”③环绕④“反”通“返”
2.①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迁客***人以物喜,以己悲(意思接近即可)
4.古仁人 要点:安慰、劝勉(意思接近即可)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不知
B.执策临之
C.学不思则罔
D.出淤泥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神人 判两人
B.白玉之环 缠万贯
C.右备容 气相投
D.主人日食 再接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治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凄神骨(   )
其境过清(   )
③能能治背驼(   )
吾治(   )
⑤可朝治而夕如(   )
⑥其子欲鸣官(   )
⑦我治驼(   )
管人直(   )
2、翻译下列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录毕,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遇其叱咄 王命急宣
B.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C.盖余之勤艰若 此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为佣耕,何富贵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其里之丑人见而之 美:_________
(2)挈妻子而之走   去: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 释:_______
(2)呼老兵道边酒垆     诣:_______
(3)其风土         咨: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
B.考察
C.读书
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