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
题目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而加粗的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同“饲”,喂养。②驱使。
2.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意对即可)
3.对统治者辱没人才的不满与愤懑。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宋 濂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联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选自《明史·宋滚传》)
      【注释】①宋濂:字景海,明初文学家。②馔:饭菜。③间召问: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 ④茄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⑤恶:同“勿”。
1、翻译下面的句子。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简述短文所记述的宋濂做的几件小情。
                                                                            
3、从短文中你看出宋濂具有怎样的品格。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D)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 暝:________
②临溪而   渔:________
③杂然而前者 陈: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 乐: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楚人养狙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山之果,公所与   树:________
(2)其夕,相与狙公之寝 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①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D.①言未,众狙皆寤  ②克,公问其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说范·政理》
注:①公叔文子:人名.复胜公叔。②公叔子:人名。③喑:哑,不能说话④上:指朝廷⑤缕:线。⑥仓廪:仓库。
1.甲、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体史书《__________》。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2.解释加粗的词语
臣之妻臣:___________
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
能面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
合升斗者仓廪:___________
3.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云妨国之治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上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