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朱元璋称他为___________刘基称他为___________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__________
(2)岁有裘__________________
(3)无冻矣__________________
(4)非天质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我赞成“中有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宋学士文集》 宋濂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一”
2.(1)指朝廷;国家供给的粮食(2)夏衣;给予(3)饥饿;忧患(4)天资,人的智力;低下
3.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4.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5. “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9.(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10.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11.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12.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3.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14.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
15.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其贤______________
(2)乡人子余______________
(3)长书以为______________
(4)言而色______________
(5)自______________
(6)论辩______________
(7)是可谓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这样评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如: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到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②③两段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读②③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景色特点观者心情
第②段
第③段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解释加粗的词
①两牧竖入山狼穴                         至_______________
②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        意_______________
③各登一树,相数十步                  去_______________
既而奄奄僵卧                                既而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粗字
(1)布石上            影_________________
(2)往来翕忽            翕忽_______________
(3)神寒骨            凄_________________
(4)悄怆忧邃            邃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潭中鱼可百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C、水尤冽           以其境过
D、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
3、翻译划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多采用__________修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5、最能概括潭中氛围的句子是哪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  )和(  )
A.急湍甚箭,猛浪奔   群臣进谏,门庭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夹岸高山,皆生树   凄神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势竞上,互相轩邀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仰视莲花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日(《三峡》)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本文也有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请写出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尽)
B.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隐蔽)
D.鸟相鸣(美丽)
7.选出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净  百废兴(《岳阳楼记》)
B.猛浪奔  在昼
C.一百里  高可二黍(《核舟记》)
D.急湍箭  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8.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