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多...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得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①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4.填空。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施行“仁政”(2)放弃(3)兵器(4)归顺、服从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C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多】;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给下边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益其所不能(      )
(2)入则无法家士(      )
2.选出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项  (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必先其心志(痛苦)
B.曾其所不能(增加)
C.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奋起,指有所作为) 
而不平(愁)
斟酌损(利益)
殚其地之(出产的东西)
一鼓气(振作)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诚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其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__________,子知之乎?夫__________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________泉不饮。于是得腐鼠,_________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按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并给其注音。
2.庄子是战国时的_________国人,__________家,是_________家代表人物。
3.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①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为什么感到鱼儿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试作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瓠之种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②。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③。”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洸为事④。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⑤。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洸,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大瓠之种:标题是编者加的。大瓠( 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无所容:又平又浅的,装不了什么东西。③非不呺( 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然,空空的样子。掊,击碎。④世世以洴澼(píngpì)洸(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絮为业。洴澼,漂洗。洸,絮、丝绵。⑤裂地而封之:指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我之成而实五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子拙于用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越有难,吴王使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讲湃鱿,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