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其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代学者________的________一文,原题是________。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僧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富者态度变化的一句是________,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蜀鄙二僧的小故事,得到什么启发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 彭端淑 《为学》 《为学一首示子侄》
2.人之为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3.重视客观条件,缺乏主观能动性。他去南海只是一种愿望,未付诸实践。
4.富者有惭色;作用:既表现富者还不是顽固不化,更表现了贫者行动的教育力量。
5.在困难面前,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⑤仲永环谒⑥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⑦然众人矣。”
  注:①隶:属于。②旁近:邻近人家即邻居。③就:成功,完成。④文理:文采和义理。⑤扳:拉,带领。⑥谒:拜访。⑦泯:消灭,丧失。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永( )②( )③( )④( )⑤( )⑥然( )
2.解释加粗的字词。
(1)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3)父异焉,借旁近之(       )
(4)稍宾客其父(          )
3.从文中找出介绍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哪句看出仲永有非凡天资?最能体现方仲永天资非凡,才思敏捷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 《为学》内容,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无阙处________
(2)虽乘御风________
(3)沉鳞竞跃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能目对日。张:___________________
察秋毫。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私作群鹤舞空。拟:___________________
喷以烟。徐:___________________
⑤果如鹤云端。唳:___________________
⑥忽有庞然大物山倒树而来。拔:___________________
⑦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___
数十。鞭: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观察的各种微小事物,想像成一种自然现象,从而获得了异乎寻常的乐趣,请举出文中想像奇特的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精练传神且充满童趣,请找出几个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益信。
1.下列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习骑(少年时)
B.鞍马(买)
C.长而精(更加)
D.男装(穿)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此句与《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语段作者对木兰的态度是( )
A.赞扬
B.同情
C.惊奇
D.否定
4.翻译下列句子。
(1)溯黄河,度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与“溯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得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进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有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董生进士。(举:    )
(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慕义强仁: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知其必有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因子有所感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失意之士的形象特点。
4.文中两次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深深感到韩愈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内心的焦虑。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