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摘自沈复《闲情记趣》)
【注释】①芸:作者的妻子。②盍:为何不。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案头瓶花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觅螳螂蝉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其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句。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3)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     
答案
1.(1)断 (2)类 (3)做 (4)好
2.(1)虫子跳跃而不容易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2)(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3.(1)√(2)×(3)√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课内精读】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1)温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选段中写出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学了选文第④则之后你有何感悟?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类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志:记。②居:过了。③故:特地。④蹉跎:光阴消逝。⑤昭炯戒:展示明显的警戒。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不亦乎____________
(2)李生之日_____________
(3)学而不____________
(4)王生益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
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
D.是以谓“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题。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焉 立有
B.公问其故 并驱如
C.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之僧哉
D.何战 域民不封疆之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题。长孙顺德受绢
司马光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之何益?”(《资治通鉴》)
1.解释加粗的字。
甚于受刑( )
何至贪冒如乎( )
2.翻译句子: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和“皆以美于徐公”中相同的是:( )
A.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B.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C.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
D.告知于帝
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B.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C.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D.一禽兽耳,***之何益?
5.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唐太宗这种做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交错通达)/如外人(全,都)
B.其丈夫担粪灌园(正,正在)/自不如远甚也(遗憾)
C.选贤能(“与”通“举”,选拔)/货其弃于地也(低劣)
D.外户而不闭(所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
C.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概括旦子岗人情风俗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表现了大同社会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