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1)天大雨   (       )          (2)失期,皆斩(      )
(3)天下秦久已(      )          (4)以为死   (      )
小题2:.摘引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失期,法皆斩。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答案

小题1:(1)恰逢,恰巧遇到;(2)按照秦朝法律;(3)苦于;(4)有的人
小题1:(1)会天大雨看,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已。
小题1:(1)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令都会被斩首。
(2)公子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解析
小题1:这里考查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了解文言词汇常见的用法现象,能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这里“法”名词用作状语“苦”意动用法小题1: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小题1:翻译文句考点。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文句,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式,此处注意“法”“将”等词的理解。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1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其睫。王之兵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硚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于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患智:担心人的见识。庄硚,楚国的大盗,其实是人民起义的领袖。)
小题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2分)
(1)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见睫      (2)王之兵败秦、晋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的正确译文是(  ▲    )(3分)
A.所以,了解人的困难,不在于了解别人,而在于了解自己。
B.因此,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
C.所以,掌握知识的困难,不在于别的见解,而在于自己的见解。
D.因此,认清人的困难,不在于别人怎么说,还在于自己怎么看。
小题3:.楚庄王伐越的理由是什么?(3分)
小题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二)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⑤,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经年:一年左右。
④干:求见。 ⑤甫: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手不书(放下)B.颠坠崖谷(有时)
C.有土寇(恰好)D.如是千百遍(日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出门则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B.必无所疑已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自练乡兵与角孔子曰:何陋
D.几所擒仅有“敌船”火所焚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②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小题4:.顾炎武和刘羽冲都是好读书之人,但他们学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2分)
(1)公衽而避________ (2)非君人者之言也  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小题3:.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③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④;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⑤,右属櫜鞬 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选文中晋公子即重耳。)
注释   ①楚子︰楚王。因楚国国王受封子爵,故称楚子。   ②不谷:国君自称。   ③子女:美女侍从。   ④舍:一舍是三十里。  ⑤鞭弭:鞭子和弓。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公子若晋国        
以君之灵        乃送         
小题2:.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则何以报不谷”中用法和意义一致的项(     )(2分)
A.若以君之灵B.以与君周旋
C.固以怪之矣D.太医以王命聚之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1)虽然,何以报我?
(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小题4:.选文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比喻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晏子仆御》 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 志念:志向,意念。⑤ 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晏子齐相(     )            ②夫问其(       )
③然子之(     )               ④晏子而问之(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晏子怪而问之
A.然子之意B.此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既而归,其妻请去。
⑵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小题4:.试说说文中晏子和仆御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