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10分)【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①,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②,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③。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 最下:指愚人。不及情:没有感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  何以不闻消息(      )    ③ 语时不悲(       )
②  山简往之  (      )    ④ 简其言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小题3:【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2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总,竟    ②探望  ③完全   ④佩服(4分)
小题2:(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分)
(2)山简很佩服王戎说的话,因而大为悲痛。           (2分)
小题3: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任由性情、旷达、洒脱的风度。(2分)
解析

小题1: “都、省、服”,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思。“省、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了”要结合上下文认真考虑一下。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何以、已”,“何以”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译为“为什么”。“已”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译为“已经”。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几个词语的意思,即“一点也不悲伤”“竟然不哭”“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由此可见,人物
比较率真、率性而为,完全不掩饰、不虚伪。
点评:对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语句出现的语段及其上下文的内容,这些往往提示我们语句的意思和情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语句。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10分)【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请参加名著阅读活动,看谁收获最大。(3分)
你班黑板报要制作“《朝花夕拾》推荐卡”。请你任选一篇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五猖会》《二十四孝图》《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
《朝花夕拾》推荐卡
篇  名
 
作  者
鲁 迅
情  节
 
感  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小题1: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小题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小题1:《伊索寓言》中《               》的故事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小题2: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它所歌颂的是伟大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20分)
  韩魏公在大名①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一日召漕使②,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③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④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然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①大名:古地名,大名府。②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③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④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每开宴召客(宴会)B.吏且伏地待罪(罪恶)
C.烛然公须(点燃)D.则已易其人矣(换)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4分)
A.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仁以为己任
B.何罪之有知之为知之
C.坐客皆愕然然数年恒不一见
D.俄为一吏误触倒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表里无纤瑕,世宝也。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4:结合具体材料,说说韩魏公是个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14分)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泥于掌故             掌故: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相度:
③非咨询不其致          穷:        
④则事不而水利不兴矣   举: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治水为什么“必躬亲”?(2分)
小题4:从“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中,你看到了海瑞的哪些品质?(2分)
小题5:为了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