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讨山越        (         )      ⑵君宜之            (         )
⑶遂往蒙        (         )      ⑷肃于是越席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小题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分)
                                                                 
小题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4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答案

小题1:⑴屡次 ⑵拜访 ⑶到 ⑷接近,靠近 (每小题1分,共4分)
小题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3分)
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3分)
小题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4分)
小题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数”是文言文中的多义字,在此译为“屡次,多次”。“顾”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也较多,根据语境应译为“拜访”。“诣、就”的意思较为固定,根据语境用同义的词语代替即可。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试题分析:“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这句话人们较为熟悉,译起来也没有难度。
第二句中的“日”“故意”是翻译时的难点,“日”在文言文中是“一天天”,“故意”是两个词,即“原来的态度,原来的看法”等。把这些关键词译出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鲁肃对吕蒙"在文中找到切题的语句,之前是“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后来是“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由此可知,一开始是轻视,以老眼光看吕蒙,后来变为尊重和亲近。
点评:在审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并加以比较得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学习很勤奋、变得学识渊博的人。根据选文内容可知,他是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请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A.或以为()B.为天下唱,多应者()
C.扶苏以谏故()D.大楚兴,陈胜()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小题3: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 “             ”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琴      鼓:_____________
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破琴绝弦      乃: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题3: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小题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小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言欲亡不计其B.今亦死家破人
C.公遇雨价交换D.王侯相损兵折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忿恚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分)
⑴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最主要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段中哪句话印证了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尝君①出记,问门下诸客:“谁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④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计会:算账一类的事。③责:通“债”,债券。④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
小题1:下列句中的“焉”与“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惧有伏焉 B.永之人争奔走焉 C.且焉置土石 D.冀之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冯谖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的目的是为了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
B.孟尝君听完冯谖矫传命令的解释后以一句“诺!先生休矣!”肯定了冯谖的做法。
C.冯谖是孟尝君手下的一个门客,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长远的政治眼光。
D.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冯谖这个人物形象。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4分)
(1)谁计会:                   (2)以何而反:            
(3)臣窃君命:                 (4)孟尝君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译:                                                                      
(2)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军)由斜谷出,以流马(传说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运,据武功五丈原(地名),与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渭水边)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安居乐业),军无(这里是侵扰的意思)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巡察)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亮每粮不继(       )
(2)是以分兵屯田(       )
(3)相百余日(       )
(4)仰于官(       )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为久驻基臣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敛时服先帝不臣卑鄙(《出师表》)
C.耕杂于渭滨居民之间不以木为之(《活板》)
D.亮疾病,卒军箕畚运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及卒,如其所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小题4:文章中诸葛亮的品质与行为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