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 填空。(1)《木兰诗》选自__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填空。
(1)《木兰诗》选自__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____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巾帼英雄形象。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该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北;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2)东……西……南……北……;
(3)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4)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将军……壮士……”;对偶;互文;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核心考点
试题【填空。(1)《木兰诗》选自_________朝_________(人名)编的《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主要考察你对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学常识填空。
(1)音乐巨人贝多芬,____________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____________为原型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被称为是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作者)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秋》等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选自《__________》。以__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__舞蹈鲜明的__________特色。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
       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    保尔·柯察金    诸葛亮     鲁智深
①我选__________,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②理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