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B.《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B.《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本文赞美了印度舞蹈家优美的舞姿,向我们展示了异国他乡的文化风情。
C.《猫》一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课文篇末“我”的忏悔是出于良心的自责。
D.《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的说法不对,作者应是冰心。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B.《观舞记》的作者是泰戈尔,本】;主要考察你对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D.《社戏》、《孔乙己》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描绘了三个场合中歌唱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B.《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运用“小叙事”的特点,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C.《敬畏自然》是一篇抒情性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出自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几件具体事情的记叙,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松鼠》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C.《三个太阳》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D.《木兰诗》选自宋朝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南北朝时南朝的民歌,叙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B.消息常采用“金字塔”式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重要——次重要——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C.《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表达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D.《观刈麦》一诗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诗题、作者、朝代、体裁用横线连接起来。
《观沧海》         马致远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曹 操          散 曲      唐朝
《钱塘湖春行》     辛弃疾         四言乐府     汉朝
《西江月》         王 湾         七言律诗     元代
《天净沙•秋思》   白居易         词的小令     宋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