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24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是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E装置中收集的氢气排出,应从   (填c或d)口通入蒸馏水。
(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同学们对美术组的环保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入适量聚乙烯和少量胶合剂)展开探究:
[拓展实验一] 探究影响石头纸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5)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现象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
①>②>③。

分析结论
Ⅰ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 对比甲同学实验①②可知,       ,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Ⅲ 对比甲同学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Ⅳ 乙同学的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和   
[拓展实验二] 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6)甲组同学的方法是:(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下图(Ⅰ)为石头纸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① 连接仪器,夹紧弹簧夹,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b中有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I)气密性   (选填“良好”或“漏气”)
② 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  
③ 反应停止后,  (填序号)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A. 水平移动量气管         B.上下移动量气管       C. 封闭量气管
(7) 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均匀称取四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用电子天平及有关装置,得出二氧化碳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他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反应)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取样品质量(g)
6.25
6.25
6.25
6.25
取稀盐酸的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20
m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 在第1份样品的实验中,    完全反应了。
② m为    
③ 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④ 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在6.25 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图。    
答案
(1)a酒精灯,b长颈漏斗
(2)A 2KMnO4K2MnO4 +MnO2+O2↑  2H2O2 2H2O+O2
(3)Zn + H2SO4 ="=" ZnSO4 + H2↑  d
(4) C
(5)ⅠCaCO3+2HCl=CaCl2+H2O+CO2↑   Ⅱ盐酸越浓(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Ⅲ ②③ 快
Ⅳ时间(计时器示数),锥形瓶及药品的质量(电子天平示数)或CO2质量
(6)①良好 ②防止CO2溶于水、与水反应或隔绝CO2与水 ③ B
(7)①盐酸(HCl)②2.20 ③80%
④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b是长颈漏斗。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故属于“固体加热型”,故制取装置应选A;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 + O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 + H2SO4=ZnSO4+ 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氢气应从d端进入,把集气瓶内的空气向下从c压出。
(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多了一个多孔的塑料片,当关闭止水夹后,大量的氢气因无法排出而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可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而试管内的酸液则降至塑料片以下,固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进入试管,固液体重新接触,反应继续进行,产生氢气,即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C
(5)Ⅰ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Ⅱ对比实验①②,只有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故可得出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Ⅲ对比实验②③,反应物的接触面不同(一个为粉末,一个为团状),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Ⅳ根据操作示意图,实验过程中对锥形瓶内所剩余物质的质量进行称量,由此得到反应时间与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即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电子天平示数(或锥形瓶体系质量)和计时器示数(或反应时间)。
(6)①根据题意,a、b中有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试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即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随压强增大而溶解的量变大,故油层能防止CO2溶于水、与水反应;
③若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根据物理压强平衡的原理,只要使两侧的液面齐平即可,故选B。
(7)①通过第1份和第2份比较可以发现,当稀盐酸的质量增加时,气体的质量也在增加,说明第1份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则稀盐酸完全反应;
②第1份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0.88g,说明每加入10g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第2份加入20g盐酸,是第一份稀盐酸质量的2倍,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也正是第一份产生气体质量的2倍;而第三份加入30g盐酸,是第一份稀盐酸质量的3倍,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小于第一份产生气体的质量的3倍(0.88g×3=2.56g),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则第四份的盐酸不反应,故m的值为2.2;
③解:设6.25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100:44= x:2.2g
解得,x=5g
则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80%"
④找出起点、最大值、折点、曲线的走势,画出图象即可。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是课本实验的有效延伸,除了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和对于科学实验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核心考点
试题【(24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图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炼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处为澄清石灰水)

甲                                       乙
(1)甲图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       (填Ⅰ或Ⅱ) Ⅰ:加热  Ⅱ:通入CO
(2)甲图中硬质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观察到A处出现的现象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甲图中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乙图中高炉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                          
(5)为什么乙图中出铁口低于炉渣出口?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7)试计算: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 t 含氧化铁80% 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 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A是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现已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A,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G是常见白色难溶盐。(1)物质A俗称        ;物质E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材料1:人类要在月球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材料2:钛与多数金属一样不能被磁性材料吸引。
(1)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Au)、银等多种金属矿物颗粒。若从铁、金、银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的金属是     
(2)下列实验证明了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    (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     
(3)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Ti)和铁,装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
①写出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的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可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将钛和铁两种物质分开,该方法是     
③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瑞莲同学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出空气,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钱旭同学认为这样做不好,其理由是     ;钱旭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瑞莲也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     
老师认为她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于是给这两位同学提供了氮气,帮助她们解决了的困难。你认为她们应是怎么安排通气和点酒精灯的顺序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本题共12分)“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对烟花爆竹实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驱使小明,小强、小亮三位同学,他们决定对烟花爆竹进行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1.我国传统的黑火药的标准配方为:硝酸钾75% 、硫磺l0% 、木炭l5%,因为黑火药中的硫磺成分具有着火温度低、燃速快等性质,因而使黑火药容易点火,使得在生产过程中硫的使用量过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CO2和SO2

【实验过程】他们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右图
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再点燃酒精灯,已知2处为从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药,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应当还要用到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和石灰水,则3中应放的是               ,4中应放的是          ,若猜想正确, 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结果证明原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2、已知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有S +2KNO3­+3C === 3CO2 +N2  + X ,则X的化学式为         。该玻璃管中还发生的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搞清烟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之后,该兴趣小组又利用春节期间测定市区某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点处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阅资料】1、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测定装置】: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测定步骤】:
(一) 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将一定浓度、一定质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淀粉溶液,此时洗瓶中溶液的颜色为蓝色。(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2)3位同学分别设计好的装置来到燃放点,打开a, 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 mL燃放点空气。再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记录抽气的次数。
(3)3位同学使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抽气的次数分别为50、60、65次,      次的最接近真实值,另两位同学不准确的原因为                            
(4)最终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确定燃放点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标。
【测定反思】
1.小明经过思考后认为在测定时可将右图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气瓶中,你认为加此仪器的好处是                

2.小强同学认为:实验方案需要抽气的次数太多,操作麻烦。与小亮讨论后,决定对设计的实验加以调整,以减少抽气的次数,他们调整的方案可能是                                                
3.三位同学经过对烟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国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认为原因的是      
A 减少噪声污染  B 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减少大气污染  D 减少粉尘污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