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我的发现作文400字...
题目
我的发现作文400字

提问时间:2021-04-01

答案
我发现了蚂蚁的团结力量
我喜欢蚂蚁,不仅喜欢它们勤劳朴实的性格,更敬佩它们在危难时互相帮助、奋勇直前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几只蚂蚁在墙壁上匆匆地爬着.我一时性起,忙拿着茶杯倒水,向蚂蚁泼去,它们受了惊,四处逃跑.我再用水去淹它们,它们个个被大小不一的水珠包着.
顽强的小蚂蚁虽然被困在水中,可是它们仍不放弃逃跑的机会.它们张开比针还细的小腿,拼命往干的地方爬,可是已经晚了,豆大的水珠如胶水似的粘住了它们,使它们寸步难行.就在这节骨眼上,只见它们围成一团,手拉手,奋勇搏斗,终于冲出包围圈,疲惫不堪,背靠背地躺在一起,互相激励着.不一会儿,长队又排起来了.
它们的队伍往老鼠吃剩的蛋糕屑的方向走去,接着,蚕豆大的蛋糕屑不见了,我把蛋糕屑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蚂蚁们也不甘示弱,它们马上找到了食物.这时,有一群蚂蚁过来了,蛋糕屑马上从我眼前消失了.
我望着这群蚂蚁,感叹着,确实米粒大的蚂蚁有时候比某些人更坚强.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美
美,处处都存在…….——题记
我发现了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起美,首先联想到人,再想到的就是美人:杨贵妃的回眸一笑,倾国倾城,那是一种艳丽的美,王昭君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是一柔情的美:薛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那是一种冷言冷艳的美……但是,凡此种种,都是一些外表美,而这种美并不永久的,我发现的,是一内在的美:张海迪面对悲惨的命运,仍高呼“生活多么的美好,”那是一种坚强的美;居里夫人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不屑一顾,选择为人类奉献,那是一种无私的美;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低头,那是一种不屈的美……
烟雨三月,来带杭州西湖,一睹它的芳容,朦胧细雨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揭开面纱,我发现了美,那是一种妩媚的美,独自一人来到黄河,只见滔滔河水从天际汹涌澎湃而来,犹如万马奔腾,在飘起的烟尘中,我发现了美,那是一种豪迈的美;乘舟游览三峡风光,江水静静的流着,两岸不时传来阵阵猿啼,频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在江水中,我发现了美,那是一种幽静的美;“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又有幸来到参观,坐在渔家小船上独览姿态万千的群山,聆听优雅的小桥流水声,在这其中,我发现了美,那是一种清秀美……
我发现了美.蜿蜒于群山中的万里长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巴黎铁塔是一种竦峙的美;丽江古城是一种典雅的美;威尼斯水城是一种浪漫的美;波浪滔天的大海是一种浩瀚的美……
处于美,我发现美;懂得美,我品尝美;创造美,我珍惜美……很多时候,美就在我们身边,看看你能否发现,但是我要用理性的手段去对待美,不要过于执着,那只会让你失去美,总的来说,美需要你从生活中细心观察,因为别人的身上发现美,你才会更美. 每个人都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经历,当然,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
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
我和妹妹正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一个滚,翻一个身,再跳起来,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
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荷叶又没有毛巾,很容易感冒,而且它又不能吃药.我把它晒干,算是给它一个日光浴的机会吧.于是,我连拽代拖地把荷叶拽出了池塘.用手摸一摸荷叶,嗯,毛茸茸的,质感还不错.再仔细瞧瞧,咦?怎么是干的呢?我不相信,又把荷叶放进塘里泡了一会儿澡,拿起来一看,还是干的.是不是荷叶太热了,热了就渴;渴了就想喝水,就把水珠吞下去了吧?一定是这样的.我倒想看一看荷叶没有嘴巴怎么喝水.于是,我也不管荷叶感不感冒,又让它泡了一会儿澡.这次,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心还不时“砰砰”的乱跳,生怕错过了水珠被荷叶吃掉的情景.可是,事与愿违,水珠没有被荷叶吃掉,而是像弹珠一样“弹”进水里了.
“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书房,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查,哦,原来是荷叶表面有一层纳米由纳米级组成的纳米薄膜.纳米薄膜铺在荷叶表面上,使荷叶变得光滑,犹如给荷叶穿上了一件防水外套.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光靠问是不行的,还要多查阅书籍.
我发现蚂蚁
有时,或许你会发现,那成群结队的蚂蚁中,总是不乏一些“好吃懒做”的家伙,其他的蚂蚁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可是这群“懒蚂蚁”呢?不外出觅食,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也怪不得人们会把他们叫作“懒蚂蚁”呀.
然而,事实却告诉人们,正是这成天游手好闲的懒蚂蚁,在蚁群断绝食物来源之后,在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懒蚂蚁虽然不劳动,但是在危急时刻,却用它的智慧,使得大家摆脱困境,可以说,它们的功劳,比那些勤劳工作的蚂蚁更大,更令人赞颂.一个生物学家曾把几个群体中的懒蚂蚁全部抓走放在一起,结果其中80%的“懒蚂蚁”变成了勤劳蚂蚁,然而仍然有20%的蚂蚁“懒惰”依旧,它们原来所在蚁群中的所有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繁忙而又有序的工作.可见,懒蚂蚁在整个蚁群是多么的不可获缺呀!
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可以避免把全部蚁力投入到搬运食物的劳作中,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勤蚂蚁的存在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勤与懒相辅相成,才会是整个团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勤有勤的原则,懒有懒的道理,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有时候,作为一个学生,其实不必过多关心于生活中的琐碎的事,在学习上也不必钻牛角尖,搞题海战术更是大可不必,只有学会分析,学会思索,对事物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能在面对生活、学习时更加从容、镇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要跳出狭窄的视野,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习的土,你会不会变色呢?这个问题,我看,还由我继续发现吧.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部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