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题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0-10-30

答案
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一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皇帝的好感和赏识,另一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他们潜心钻研各家学说以构建起自己的博大精神的理论框架,并注重社会现实的冷静分析给予缜密合理的秩序建塑,以充分准备等待时代的召唤.
后元三年(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后,太子刘彻继承皇位,为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汉初70年积聚起来的雄厚物质实了基础上,再也不愿像文景二帝那样“恭俭无为”了.他要把大权独揽与自己手中,以树立做皇帝的最高权威形象,以建立大一统的汉帝国.因此,汉初以来长盛不衰的道家“无为”学说成了武帝“有为”的政治障碍,而汉初以来鼓吹君权至高无上的儒家则开始受到武帝的青睐.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命赴黄泉,武帝便以行政手段罢黜了“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开始大批启用儒家学者.这是儒家在黄泉支持下,以取代道家而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但这是儒家还没构建起与道家相抗衡的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还没能够完成超越道家思想长处并给予神权神圣以强有力的形而上的论证.
这时“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而三年不观舍园”的董仲舒提出了精研已久的系统理论体系.他以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充足的理论准备,借助于可以自由阐发的“春秋公羊学”继承汉初儒学传统,汲取道家理论精华,融会阴阳五行观念,收纳法治的合理因素,终于建构起一个“天地”“阴阳”“有为”,诸家学说与儒家三纲五常的大一统理论.实力强大的“黄老之学”这是不仅丧失的政治优势,而且理论上明显也被征服.这样各家的精髓成了儒家的血肉,孔子当时“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宏愿,孟子当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狂想,终于在汉武帝时与董仲舒身上得以实现,就此形成了百家罢黜,儒术独尊的局面.董仲舒学术思想的提出正满足了汉武帝在先辈六七十年休养生息所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上,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的理论需求,正中武帝下怀,因此得到迅速推行.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