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获得巨大成功的名人...
题目
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获得巨大成功的名人

提问时间:2020-09-06

答案
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歌德
我达到目标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凡事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莎士比亚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气力.——雨果
如果愚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愚行,他也会变成智者.——布莱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有恒者寿.——谚语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恒心.——佚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俊马.驽马:跑不快的马.驾 ,马行一日为一驾——先秦《荀子•劝学》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1850 次拒绝
——坚持就是胜利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 500 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 500 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 500 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 349 家后,第 350 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平凡与不平凡
——坚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孟子论“持之以恒”
——学习就像挖井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读书要日有所长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步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多少年才能写成巨著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 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 20 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 36 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 40 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 60 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5 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 10 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 27 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 10 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 34 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鲁迅写日记
——硕果源自坚持
鲁迅从 1907 ~ 1936 年 30 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 500 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 20 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停下笔来.

齐白石画画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 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徐特立毕生的坚持
——活到老,学到老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今天看的书,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 1976 年,他已经 90 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欧立希的“六零六”
——医学研究也需要持之以恒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死引起昏睡病的稚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忍不拔,经过 606 次试验,失败 605 次,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人视力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恒心成就艺术巨著
1508 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巨:屋顶高达 20 多米,面积 300 平方米,画中r/>“做事要有恒心”,我们常常这样被叮咛着.同时,我们也在一直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但是有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需要坚持的事情在过程中变质了,难道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吗?面对这样的困惑,我想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它说“拜拜”.我们不再困惑,不再会被陷入这样的死胡同,因为我们选择了放弃.
然而事实上,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面对一段曾经真挚的感情,却遭受到朋友或者爱人的背弃,最糟糕的是我们无法割舍,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总是希望他们仍然在自己身边,无尽的痛苦甚至使我们想到了做傻事.但是这样的坚持仍然于事无补,我们必须要勇敢地对自己说:该放弃了.我想这样做更多的是一种解脱.
因此,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要放弃了.那么死胡同将离我们远去,新的大道向我们走来.
项羽学习:无恒心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传授起兵法.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