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小题1:(1)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小题2:(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推动经济发展。
小题3:(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答案

小题1:①说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社会收入和社会需求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收入水平高、需求旺盛,经济发展速度快,反之亦然。
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降,国家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加,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小题2:①经济建设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经济建设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经济运行态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
③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建设平稳发展。
小题3: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货币政策转向松动,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就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
解析
解析见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1 图2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注:同比增长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1)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材料二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到“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再到当前为应对金融风险,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传递出中央稳定经济、保持增长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材料三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居民减轻税负约5千亿元;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3)结合材料三,逐一分析上述民生指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4)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更好实现“安民”、“利民”。(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 30年前,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决定。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适时作出决定,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使“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央要求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结合材料一,谈谈党的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78年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迫切要求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简要说明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三:目前,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材料四: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小题1:结合材料说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什么经济意义?
小题2:(4)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简要说明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12分)
小题3:(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扩大农村需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6分)
小题4:(6)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什么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0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6次锁定“三农”,共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意见》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也曾说,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内需保增长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