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9月15日——12月23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五次下调,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问题: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过程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实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特点不断调整货币政策、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达到历史统一。
解析
第一、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内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具体个别事物(某人、某地区、某国家等)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跟上变化发展的实际。
第二、组织答案要注意说材料与原理的对应性。具体的统一 ——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货币政策;历史的统一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阶段特点不断调整货币政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改革开放以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体制,极大挫伤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配体制的重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分配原则变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试说明党的十七大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意义。
(3)、分析我国改革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消费开始崛起,主要原因是国家扩大消费、抑制投资增长的政策逐渐开始产生效应,同时,居民收入迅速增长也有力地支撑了消费扩张。但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农民增收缓慢,消费增长乏力;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外需显著减弱,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压力大,也造成当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材料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问题:
(1)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说明国家制定的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一、二,用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08年11月4日14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还举行记者会宣布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与长鬃山羊、梅花鹿。这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即将变成现实。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一步。
材料二:举世瞩目的两岸平日客货空运包机直航以及海运直航,在12月15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可以节省两岸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布局两岸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对两岸总体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正面帮助。两岸直航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意义如下:
首先,是增进两岸人民及经贸往来:两岸直航降低两岸人民及货物往来的时间及成本,可以增进两岸人民往来的诱因,吸引更多大陆观光客赴台,同时也可促进两岸贸易更为密切。
  其次,是创造和平气氛,两岸若能直航,可以开创两岸和平、和谐、合作的气氛,对于改善两岸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1)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四项协议”的签署以及“三通”的实现的理论依据。
(2)“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高二(2)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近期市场副食品价格的变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走访调查南京市部分菜场,同学还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此次猪肉等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猪价过低,严重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二是生猪疫情的大面积发生,据统计,三是受粮食减产、需求增加影响,全球粮食库存跌到20年来的最低点,导致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影响国内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较多。
(1)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猪肉价格上涨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二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普通市民、农民和专家对价格变动的看法。
农民甲说:“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加收入,提高我们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也可以调整我们的生产结构。”
市民乙说“粮食、肉蛋禽等副食品涨价,会加重我们老百姓生活负担,导致困难家庭压力加大。”
专家说:“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利大于弊。但若价格控制不好,会带来全面的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2)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利与弊的认识。
(3)请你针对合作学习小组所整理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稳定物价繁荣市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4)简要写出高一(2)班合作学习小组此次探究活动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