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表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
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表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据调查,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下岗失业、教育、家庭收入低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最缺乏公平感。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政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中央起草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过程是党不断探索和遵循执政规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关注公众的社会心态,表明党坚持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制定“十二五”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反映出入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如果考生用“真理的条件性”知识回答,可酌情给分)
(3)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④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回答以上任意3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表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07年8、9、10、11月的CPI上涨率分别是6.5%、6.2%、6.5%、6.9%,达到连续4个月超过5%的态势。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已经到来了?对此,许多经济学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这是通货膨胀,有的认为这是在向通货膨胀过渡。这反映出[     ]
A.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D.受知识水平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真理是[     ]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3年春天,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发生了非典型性肺炎(SARS),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SARS病毒较强的传染性病毒的爆发,对人类健康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预防,人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还需要科学家进行不懈的研究。这说明[     ]
A.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C.世界上的事物并不能为人所认识
D.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2.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确认“非典”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冠状病毒的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这说明[     ]
A.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B.只有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客观对象
D.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依据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五一”黄金周于2008年取消,清明、端午、中秋将成为新的法定假日。据此回答1~2题。
1.为扩大内需,1999年设立黄金周制度。实行以来,弊端日现,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从认识论上看,国家调整法定假日表明[     ]
A.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B.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C.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2.针对“五一”黄金周的存在与废除,网民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说明A.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
B.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C.各自利益的不同决定了网民和专家各自不同的意见
D.真理只有一个,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相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