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从国内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只要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国内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只要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机经济发展。基于此,目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是: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较强调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即守住稳增长、促就业的“下限”和防范通货膨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注:①防范通过膨胀表现为稳定物价,防止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货币贬值。②研究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在一轮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增长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经济回落到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理解。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案
答案示例1: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供求平衡。其间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的波动,是一种常态,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波动只要处在能为社会承受的合理区间,就应放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轻易干预。例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4%没有达到预期的7.5%,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政府表态不出台强刺激政策,就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尊重。此间政府的“有所不为”,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内在的经济活力。
其次,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宏观调控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市场调节具有事后性特点,当遭遇突发事件时,可能会招致经济的大起或大落。因此在关键结点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缺。当经济波动呈现冲破“上限”的势头,即通货膨胀率上涨逼近“警戒线”时,政府应适时运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而当经济波动呈现跌破“下限”的势头,即经济增长出现偏低偏缓倾向危及社会就业率时,政府应适时运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我国总需求明显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率遭跌时,政府动用大力度的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拳”,拉动了总需求,守住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下限”,终使经济运行重新进入合理区间,即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自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答案示例2:
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尊重了市场规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首先,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社会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供求关系,让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迸发活力。例如,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处变不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内,因此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沉稳守中,最终实现了GDP7.7%的增长。
其次,其明确了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所在。政府的这一宏观调控思路基于对市场固有的滞后性可能带来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的认识。一旦失衡超出社会承受力,会危机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经济运行面临下行风险时,政府应适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需求,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而当社会总需求过热时,政府应适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需求降温,以防范通货膨胀突破“上限”。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总需求严重不足,政府动用一系列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化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在客观、必然的经济运行波动中科学地界定市场无形之手与宏观调控有形之手的作用范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必将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政府宏观调控思路。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设问要求,运用经济常识,使用规范学科术语,同时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解读设问,对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理解,可以从合理性和具体举措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分析,从合理性上讲,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或者说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具体举措上讲,政府对宏观调控关键点准确把握,针对经济运行的上限和下限,分别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举措,同时要结合实例得出结论,增强说服力。最后要得出总结性的结论,即自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或者在客观、必然的经济运行波动中科学地界定市场无形之手与宏观调控有形之手的作用范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必将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核心考点
试题【从国内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只要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机】;主要考察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有环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国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各地按照不少于三级设置阶梯水量,第一、二级水量原则上按覆盖80%和95%居民家庭用户月均用水量确定;第一、二、三级阶梯水价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这有利于
A.增加自来水公司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B.促进人们树立节水意识,实行绿色消费
C.通过经济政策调节利益,提高经济效益
D.加大财政投入,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列能体现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是:
A.某市政府把社会治安承包给保安公司
B.政府取消种粮补贴,让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C.某市政府召集银行高管开现场办公会,为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D.某区政府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困难老人持券消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目前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从区域看,越往南部越困难;二是从行业看,越是外向型的越困难。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程度加剧,有利于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双重性
B.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选择值得商榷
C.虚拟经济的消极作用不会波及实体经济
D.应对金融风险必须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是85%,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95%左右,美国是97%。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民工问题。但农民工离真正市民化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行赶农民进城上楼;二是农民工公共服务不完善,不能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不充分。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面临很大难题,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防护水平不高,恶意拖欠工资时有发生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12分)
材料三 
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27日,***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3)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关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