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 (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的Q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共荣的文化特征,是联合国首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的Q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共荣的文化特征,是联合国首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Q市社会各界的共识。
主体
观点或行动
市委、市人大、
市政府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政协委员、
市民群众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彰显特色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民生和城市创新发展。
专家学者、
企业界人士
挖掘文化的经济内涵,变文化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促进文化与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相结合。
材料二  Q市某校高三(3)班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甲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乙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发展公益文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材料三 中日韩同为东亚重要国家,一衣带水、文缘相通,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重要而复杂。5月,三国文化部长共同签署了旨在推动三国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行动计划。“三国虽然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相信三国有勇气和魄力,面向未来,寻找共同点,这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
(1)分析材料一,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为Q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9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谈谈你的看法。(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推动东亚文化和谐相容、共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9分)
(4)有人认为:“中日韩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利益纷争,三国在文化上很难实现和谐共生”。请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对此观点作出评析。(12分)
答案
(42分)(1)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作用,为Q市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方向性保证。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Q市文化建设符合人民利益。
③Q市政府履行职能、依法行政,能有效地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Q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满分)
(2)①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文化体制改革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③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点4分。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有利于东亚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②有利于东亚各国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东亚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推动亚洲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满分)
(4)①国家间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国虽然由于利益纷争,暂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是,实现和谐共生符合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国关系必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三国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会遇到各种阻碍,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多领域的共同利益,文化上的和谐共生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前途是光明的。(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指向明确,即社会主义的各项政治制度。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建立个各项制度来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结合材料,图表中涉及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政府、公民的参与等方面。考生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广大公民的参与等方面回答。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就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题型,一般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回答。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文化体制改革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怎么办的角度,我们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推动东亚文化和谐相容、共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于材料涉及到了东亚文化的发展,所以考生从文化的多样性方面入手回答。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推动东亚文化发展有利于东亚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利于东亚各国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东亚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推动亚洲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三国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会遇到各种阻碍,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多领域的共同利益,文化上的和谐共生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前途是光明的。本题难度不大。
核心考点
试题【(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的Q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共荣的文化特征,是联合国首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国】;主要考察你对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越来越热,甚至某些地方公务员报考出现了“千人竟一岗”的现象。这给政府的启示是
A.转变就业观念,多种方式就业B.提高职业技能,树立竞争意识
C.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业D.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不少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到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④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突破700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截止2013年5月31日,88.2%的企业招收应届生,却有83.2%的应届生未找到工作;中国就业市场的需求量更多在基层职位,而这些职位与很多大学生的期望并不匹配,部分应届生“眼高手低”,加剧就业难的现状;大学生扎堆应聘“编制内”环卫工作,激烈竞争的不是那个工作岗位而是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
材料二:根据统计,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就业贡献率超过80%。
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淘宝的“余额宝”到苏宁的“零钱包”,从春节的微信红包到打车软件的亲密合作,再到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互联网正渗入人民群众金融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也给传统金融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这表明 
①金融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②互联网企业改革创新会推动金融企业优化升级
③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居民投资理财的品种和渠道更加丰富多样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增加劳动报酬、改善劳动条件提出了新要求,企业招工对技术工种需求加大,而大量农民工技能素质相对较低,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这启示我们,要解决“两难”问题(    )
①企业应创造条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政府应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企业应提供更多的引导和扶持            ④劳动者要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