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执虚如盈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执虚如盈
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 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
  ——当然不是。
  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竞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选自《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26日)
1.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这篇散文的表现手法。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我”与众人的态度不同,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涵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明作者对“执虚如盈”由表层意到深层意逐层思考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为下文写“执虚如盈”的深刻内涵做铺垫。(意对即可)
2.第一阶段生活丰厚,却贪婪骄横,不知珍惜;第二阶段生活财富消耗殆尽,精神一片空虚;第三个阶段即使物质匮乏,也能以充实的精神,度过生活的每一天。(意思对即可)
 3.(1)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恼了”“粗暴”“略去洽谈”“劈手”“掠走”等词语,赋予生活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执盈如虚”的后果。
  (2)通过众人“不乏鄙夷的同情”与“我” “深深鞠躬”的对比,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朝圣者的由衷敬意。(意对即可)
4.(1)要以一颗恭肃之心,对待物质匮乏的生活;
  (2)要以一颗颖慧之心,看淡人生的圆缺;
  (3)要以一颗虔敬之心,不懈追求人生目标;
  (4)要以一颗恭敬之心,珍爱今天的生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执虚如盈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诚信专卖店
凌鼎年
  诚信专卖店在这个岛国的出现,是造足了舆论,在许许多多岛民的盼望中开张的。
  因为在此店开张前,诚信专卖店的钱老板通过电视台、电台、日报、晚报、网站,以及街头派送宣传资料等全方位的宣传,使这样一个信息几乎家喻户晓,即12月28日那天前往参加诚信专卖店开张仪式的任何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民,不管是大款还是乞丐,都将发给一张诚信专卖店的贵宾卡,以后,凭此贵宾卡,如向诚信专卖店出售诚信,可按市价再加三成的价钱交易,反之,如向诚信专卖店购买诚信者可优惠30%,即便宜30%的价钱。
  因为不是给现金或实物,故而想去领这张贵宾卡的人并不多。不过诚信专卖店的目的达到了,店尚未开张,岛民都知道了:将有一个奇特的商店要开张营业。
  据说诚信专卖店开张那天还是挺热闹的,高官要员去了不少。钱老板果然很诚信,说到做到,给莅临的每位官员每人一张诚信专卖店的贵宾卡。凡踏进店门的,不管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也一概赠送一张诚信专卖店的贵宾卡,也不管你要还是不要。
  开张仪式结束后,诚信专卖店店堂里就冷冷清清了,因为店堂的柜台里空空如也,这看不见摸不着的诚信如何买卖呢?而店门外瞧热闹的人,很少有进店谈生意的。
  这样开张了三天,竞一笔生意也没有。但钱老板似乎并不着急,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直到第四天上午,才来了一位外国打工仔,他说没找到工打,手头急用钱,想把自己的诚信卖给店里。钱老板说可以啊,但不知是买断,还是暂当?打工仔一看买断比暂当要多一倍的钱,就选择了买断。
  钱老板用一种专门的仪器在打工仔身上一吸,就算是成交了,很爽快地付了钱。
  哇,十万元钱呢!不出一滴汗,不流一滴血,不掉一两肉,轻轻松松就能换十万元钱,这种好买卖如今到哪儿去寻呀!一传十,十传百,从第五天开始,来诚信专卖店出售诚信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排起了长队。一位在诚信专卖店开张之日领到贵宾卡的无业游民果然比别人多拿到三成,卖了十三万元钱。不少人懊悔莫及,都说诚信专卖店确确实实诚信。大伙儿对此店愈发相信了。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诚信专卖店几乎收购了30%岛民的诚信。
  之后,这个岛国几乎无诚信而言,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司空见惯,连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恋人之间,上下级之间,都极少极少有诚有信,都是你骗我来我骗你,以致弃得案件不断,治安极其混乱。其他国家的人再也不敢与这个岛国的人打交道,做生意了,岛国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为了挽救岛国,岛国的最高当局出台了几条紧急措施,例如凡已出售诚信者,一律不得担任公职,已担任的,一经查实,立即开除;政府鼓励赎回诚信,凡有诚信者,将优先考虑安排工作……
  这之后,来诚信专卖店购买诚信的人多了起来。暂当的还算好,钱老板只加三成就肯让赎走了,但买断的,则对不起,价钱非翻番不可,要就要,不要拉倒。
  有些岛民愤怒了,责问钱老板怎么开诚信专卖店,却没有诚信。钱老板说:我是做诚信买卖的,靠买卖诚信赢利的,对不起,我不是诚信老板。此时,岛民们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从此,那些没有诚信的岛民成了三等公民,他们发现没有了诚信,简直就成了行尸走肉,他们懊悔啊。他们恨死了钱老板,也恨死了自己。只是后悔药很苦很苦。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几类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钱老板为什么要给任何一个参加店铺开张的人一张贵宾卡?为什么高官要员去了不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有哪些写作手法?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发人深省。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诚信专卖店”的生意为什么能红火地做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以“诚信专卖店”为题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程万琦的爱国心
  ①1992年8月28日,程万琦创建的世界华人协会在香港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协会会员已逾600万,分布在138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华人社团。
  ②程万琦祖籍广西,1940年生于越南,家中四个子女,名字中间的字分别为“世、泽、万、民”,以表爱国之心。程万琦的曾祖父程圆亮,是清朝刘永福“黑旗军”中的得力干将;祖父程璧金,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银行行长;父亲程成虹,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早期党员。百年来,“民族大义”是程家祖上传下来的家规祖训之根本。
  ③“有国才有家”,程万琦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屡次表达着他人生信念的核心。创建一个团结世界华人华侨组织的想法也随之在他心中萌生。中国本土上有13亿中国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大约有4千多万,如此庞大的群体,要成立一个非政治、非牟利的团体,其难度可想而知。一部分人愿意看到一个混乱的华人团体,于是对此百般阻挠,但是程万琦清楚:天下华人是一家,振兴中华,必须发动更多的华人参与,将华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为了这个梦想,程万琦奔波了10多年,跑遍了世界200多个国家,会晤了无数的华人组织的***,调解了无数组织间的纷争……
  ④程万琦将世界华人协会的宗旨定为“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多年来,世界华人协会正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为祖国的富强贡献着力量。经世界华人协会牵线搭桥在内地成功兴建的外资、合资企业已近5000家。
  ⑤1975年,程万琦第一次到内地,看到内地百姓生活与世界的距离明显拉大,心情沉重。1978年,程万琦见到***,将中国非常有必要引用外资,增强国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想法讲了出来。***没有讲一句不同看法的话。一段时间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⑥20多年,程万琦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都投入到祖国的复兴与富强中,而他本人从来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赚过国家的一分钱。不仅如此,程万琦还将自己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海外,香港只占小部分,他的经商宗旨是不赚同胞的钱,所以未到内地投资。他说:“我即使是最初打工,也是给外国公司打工,赚外国老板的钱。”
  ⑦程万琦出生在一个祖国积贫积弱的年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让程万琦从内心里发誓要挺直腰板,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⑧1980年,程万琦在纽约创建了东方银行并任行长,同时在世界各大城市开设金融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及国际贸易。
  ⑨2002年,他以亚洲篮协代表的身份竞选国际篮联主席获胜,成为有史以来国际篮联第一人。此前,1972年,程万琦就任亚洲联会主席,1982年担任亚洲跆拳道协会会长,1986年升任亚洲篮球联会会长,成为第一个身兼两个洲际体育组织会长的华人,他代表祖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在国际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⑩很多人试图描绘程万琦的一生,却因他的经历太丰富而罢手。唯有“传奇”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而他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摘自《中华儿女》,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世界华人协会是程万琦创建的非牟利的政治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
B.程万琦的家族有着悠久而优良的爱国传统,家族的传承与教育,以及与生俱来的坚韧豪爽的性格,使他魅力超群,魄力非凡,这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C.为了祖国的复兴与富强,程万琦不惜抛洒满腔热血却从不拿一分钱的报酬,他从没赚过自己国家和自己同胞的一分钱,即使最初打工,也是赚外国老板的钱。
D.程万琦的经历太丰富,使许多试图为他立传的人感到难以下手。唯有“传奇”一词,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他缔造的这个传奇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E.这篇文艺性较强的人物通讯,是一篇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文章。作者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事例,从多个侧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
2.从第③段开始,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请分条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第⑨段与振兴祖国经济建设没有关系,应将其删除。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程万琦“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飞白的趣味
痖弦
  飞白,是汉字书体的一种,一般认为是东汉蔡邕所创。相传左中郎蔡邕有次赴鸿都门巡访,看到修饰房子的匠人以垩帚成字,引发了他的灵感。飞白书,便是他从垩帚拖出的痕迹上作墨趣的联想,所创意出来的书写技法。
  飞白书的最大特征,是文字笔画轻微不满,或中空,或断续,丝丝露白,看起来就像用枯笔疾扫而过的样子,呈现一种意到笔不到的特殊气韵。此种技法历代仿效者甚多,且有不少诠释的理论。如“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宋·黄伯思)、“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明·赵宦光)等,都是对飞白所作的归纳与界定。至于说它能创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那是属于书艺美感之外的哲学演绎了。
  其实,飞白的技巧在其他的文学艺术中也有类似的展现,举以光色线条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为例,历来被导演们常用的溶、淡、叠影、圈入、圈出等叙述元素,“抽象电影”所强调的韵律及视觉设计,“加速蒙太奇”以剪辑密度所构成的时空新关系,以及现代派电影在意象思考上的突破、对电影分镜辩证观念的新探索,都可以与中国书法的飞白趣味产生联想,称之为映像的飞白也无不可。
  中国古典戏曲的唱腔,也有类似飞白的设计。经验老到的演员在诠释唱段时,常常故意不把一个乐句唱满,留下一些空间让伴奏曲点缀。因为演员们发现,一个乐句的不完全唱满,比唱满有更大的弹性,除了留出余地供乐队去发挥之外,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早已耳熟能详的调子做想象的补充,在鉴赏的心理层次上,无疑使观众也感觉参与了创造,这种赋格式的变奏,是属于声音的飞白了。
  如果把飞白的观念,用在诗文的朗诵上,也会创造一些新感觉。“五四”时期戏剧家洪深谈朗诵,认为散文与诗,各有其格式,前者是节奏格式,后者是韵律格式。朗诵者首先要进行分析才能定出基调,一般来说,表现节奏的办法,是将节奏中的“时隔”加以区分,定出加强点的位置,或做短暂的顿逗,或将重音特别提高。而表现韵律的方法,则是把加强点的字音的“时值”延长,将加强点以外的字音以轻读带过。有时,朗诵者也可以视诵材的内容与感情倾向,不延长时值而以顿歇补充之。更重要的是,在意群与节奏之间,做适当的调节,或以韵律为重,或以意群为重,这种轻重浓淡疏密间的互补,与书法上所讲求的飞白十分相似。
  朗诵是介乎语言旋律和音乐旋律之间的产物。通常,在音乐旋律的表现上,吟唱的成分大于说白的成分,吟唱时从一个音高到另一个音高,必须跳跃,一音停顿,再续一音,情况像越栅栏。而在语言旋律的表现上,则是说白的成分大于吟唱的成分,从一个音高滑溜到另一个音高,音音连续,没有间隔,情况像走斜坡。诗的朗诵秘密,便是跳跃与滑溜之间的交替运用,这又符合垩帚成字的意念了。
  飞白之用大矣哉。(摘自《台湾散文选》)
1.从原文看,下列不能说明“飞白之用大矣哉”的一项是(     )
A.在书法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产生更多的笔墨情趣,创造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
B.在电影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使得光色线条的运动更为丰富多样,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
C.在戏曲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对乐句做想象的补充,感觉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中来。
D.在朗诵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区分散文节奏模式和诗歌韵律模式的不同,增强表现效果。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飞白是东汉蔡邕所创意出来的书法技法,它所呈现出的特殊气韵吸引了众多的仿效者。
B.一些电影拍摄的观念、技巧可以与书法的飞白趣味产生联想,比如现代电影在意象思考上的突破。
C.演员与乐队应建立彼此映衬、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乐句如不完全唱满,反而能让乐队得到发挥。
D.朗诵是超越于语言、音乐之上的,它一方面具有语言的旋律之美,一方面又具有音乐的旋律之美。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白的概念由来已久,作者在前人阐述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使之能更好地探讨文学艺术的奥秘。
B.飞白的技巧运用非常广泛,但以书法、电影、戏曲和诗文朗诵等方面为主,其他方面并不明显。
C.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飞白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形形色色,各具特点。
D.戏曲的飞白需要借助欣赏者的想象来实现,而书法、电影和朗诵的飞白也不能离开想象的帮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 “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普遍的性格”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普遍的性格”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曹植《美女篇》和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数学与文化
  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
  这里只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希腊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竞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也正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制定了一个标准。
  就数学本身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这个方法发展成为人们常说的公理方法,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之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处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麦克斯韦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我们为世界图景的精巧和合理而惊喜,这种感情正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数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成长的,反过来又推动这种文化气氛的发展。
  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学要发展都得变,但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而且,其他科学中“变”的倾向,时常是由数学中的“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而这种“变”的结果是——“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
  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选自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绪言》,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两项是(     )
A.古希腊文化背景对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所探讨的是宇宙中某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B.在数学面前,无论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
D.数学扎根于理性,它将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E.没有哪门学科能像数学这样为人世间所有的学科提供支持,同时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许多有益的影响。
2.作者在文中化用孟子的话,说“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数学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