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崔永刚 王德贞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崔永刚 王德贞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这一举措得到了城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工业之外,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生成了一汪就业“活水”。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600个招聘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山东寿光有8万名农民工仍在全市的大小企业工作,没有因此而失去工作。
B.寿光市总工会为保障农民工权益,主动与企业沟通,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
C.寿光企业之所以没有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辞退员工,完全是因为企业***为农民工利益着想,为社会稳定着想。
D.寿光农民工之所以没有在经济“寒冬”中失岗,银政企合作的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E.文中的“寒冬”意蕴深厚,既指现实中的寒冬,又指国济经济发展的“寒冬”,还指寿光因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出现了倒退。
(2)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著名记者唐·怀特黑特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本文是一则采写工作经验的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讲述故事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新闻获得了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它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
(2)特点:有悬念。好处:以简单而充满吸引力的文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旧闻”转化为“新闻”,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由于这则新闻中的事件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发稿时新闻已经成了“旧闻”,但记者巧借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这一事件,以及具体的普通农民变成工人的事实,把“旧闻”变成了“新闻”)同时也过渡到了新闻的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3)①让新闻中的人物现身说法。如让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工会是怎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让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说“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这就把新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到了最近。②记者讲述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感。如导语中“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心理感受的描述,赋予了新闻人情味。③由记者与被采访者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篇末“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言之有理即可)
(4)①这则新闻的结尾处缺少与开头相呼应的内容。王发亮是准?他上班当天怎样了?这些均没有交代。如果新闻结尾处再叫归到导语中的人物上,用另一个生活化的情形收尾,呼应开头或深化主题,将是较为成功的一笔。②新闻来源交代不清,无法验证新闻的真实性。比如这则新闻中的“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没有交代信息来源,使人无法信服,这是记者写作中的疏漏。③新闻的清晰度和可信度低。该新闻中使用“近日”一词来含糊表达时间,而文中所记事实,只能发生在具体的时间内。(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崔永刚 王德贞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宇宙有无穷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那失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苍穹中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宇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人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是“悟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使然。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畏与虔诚之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赞叹。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这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胶柱鼓瑟,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关学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待来年的期盼。
  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目标,则自古有逐臭之夫、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如八大山人之水墨画,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言不逊吗?(有删改)
1.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B.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C.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是理性之源。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B.古哲强调“天人合一”,说明那时已完全没有天生的不假意志的顺应自然了。
C.古典主义大师的观点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如果没有了秩序,这能量就会对宇宙产生强烈的破坏,那样,我们也就再也看不到银河的灿烂,星汉的运转。
B.天地有大美,人类有大智。从古到今,人类都在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C.宇宙、社会、艺术等能成为具有大美的事物,是因为它们有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它们就失去了大美。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是“天人合一”的典范。因此艺术家多表现秩序,但也有一些艺术作品没有表现秩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捕蝶者
筱敏
  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至反复地梦过自己化蝶了。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维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和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蝶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因为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奇珍。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它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随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便很快就不动了,***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0.5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湿润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唯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的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唯上帝之手才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展翅,也是最后一次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拔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着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人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然而在你有一个信念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能再改变。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你痴迷于捕蝶事业”一句单独成段,其目的是领起下文,为后文的叙述作铺垫,并设置悬念。
B.第二段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你”对蝶的喜爱,是对“你痴迷于捕蝶事业”的形象阐述。
C.本文主体部分详细地写出了“你”捕蝶的经过,既承接了文章开头的独句段,又为后文的“你”与诗人的论述打下了基础。
D.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捕蝶者这一人物形象,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立意手法,通过对一个捕蝶者残忍地***死蝴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珍惜生命的主旨。
(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尾说:“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兵”的军营
  ①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②1.70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儿上有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身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军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③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国旗仪式,有时只有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④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是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军号伴随着他成长,郭孔孙从小就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联系着,部队的领导喜欢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他一干就是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⑤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他600元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及生活。
  ⑥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辞谢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意盎然,充满了鸟语花香。郭孔孙说,他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地来这里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⑦“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⑧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为此,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
  ⑨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的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⑩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有删改)
(1)下面对本篇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地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E.老郭为军队付出了许多心血,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2)通讯的首段中说“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请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黄梅戏的抒情性
  1952年底和1954年秋,上海举行戏曲调演和汇演,《天仙配》《夫妻观灯》《打猪草》等轰动大上海。当时的观众评价《天仙配》:“以意境表演为主,演得太美了。黄梅戏那种丰富而生活化的舞蹈,演得太优美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些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没有哪一个热爱黄梅戏的人不乐意接受。它清新、自然、淳朴、好听、好看、好懂。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这一艺术风格既是剧种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
  戏剧剧本的创作是前提和关键。一定要写好人物的与众不同的遭遇,写好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性格、命运,创造出奇特的有利于人物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情境和意境。比如《血掌记》中公子林中德在黄府花园血染手掌并丢失白扇而被打入死牢,《双合镜》中小姐秦秀英为搭救公子张德义而被父亲逐出家门,后带发修行仍忠贞不贰。没有一个抒情性良好的剧本,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即曲牌体部分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都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女驸马》中冯素珍唱的“民女名叫冯素珍”,都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好听”是广大观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共同评价。“好听”虽然不能等同于黄梅戏音乐形象的抒情性,但黄梅戏艺术的抒情性特质又主要是通过其音乐声腔的个性特色而充分体现出来的。
  皖江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是黄梅戏抒情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因素。无论是湖北的采茶歌、江西的采茶调,还是怀宁的小调、桐城的民歌、岳西的高腔和青阳腔,都是在黄梅雨季倾诉着忧愁哀怨,演绎着离合悲欢。这些曲调表达了人间的不平和真情,传颂着皖江山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乡音源源不断地向皖江两岸流淌、聚集,经过解放前150多年的孕育,终于形成一个具有哀怨缠绵、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的剧种即黄梅戏。(选自胡亏生《黄梅戏风貌》,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黄梅戏的抒情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风格,黄梅戏富有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的抒情性风格。
B.抒情性是黄梅戏的艺术特征,只要有抒情性良好的剧本,就能体现黄梅戏的抒情风格。
C.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唱腔上表现为它具有个性特色和格调,一般观众则评价为好听。
D.黄梅戏的抒情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皖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乡情。
2.下列对黄梅戏声腔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的腔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调,表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欢乐和忧愁。
B.套曲代表了黄梅戏的最高水平,这一体系以平词为核心,包括数板、对板等腔体。
C.平词具有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功能,它也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情感。
D.只有将黄梅戏的各种腔体进行耦合交叉,才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仙配》以优美的意境表演,生活化的舞蹈表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人们喜爱它的清新、自然、淳朴。
B.《天仙配》的唱词充满诗情画意,与山水景物紧密相连,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可见黄梅戏的抒情性依赖于唱词。
C.黄梅戏剧本创作中,在情节的安排上强调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创造有利于抒发人物感情的情境。
D.从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看,它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孕育,表达了皖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题型:黑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片白云
谢志强
  他欣喜地听着羊圈里传来的羊叫声,他蹲在靠墙的地炉旁边,清出昨晚烧过的余灰,然后,用松枝和牛粪点火,放上铜壶。水隐约地吟唱的时候,他掰了块砖茶丢进去,轻烟暖和着屋子。
  这时,屋外响起急骤的脚步声。渐渐近了,门框里出现女儿一张惊惶的脸。女儿哭着,说:阿爸,我那只小羊羔死了。
  他注视着地炉里的火,表情平静,说:嗯。女儿说:昨晚它还活蹦乱跳呢,可阿爸,它今天硬得像块白石头。
  他脑子里还留着昨晚扫荡山谷的暴风雪的喧嚣声。他说:我等会儿去处理。
  女儿泣声说:阿爸,小羊羔……
  他倒出奶茶,取来糌粑,说:坐下来。来,别的羊还等着你上山吃草呢。
  父女俩安静地吃着。他想起有一回眼睁睁地看着雪崩淹埋了牦牛,还有狼、雪豹、狐狸,秃鹫叼走了羊羔。他对失却有着精神准备,知道挡也挡不住。他捏着木勺舀着木碗里的糌粑,嚼出响声。女儿似乎担心响声惊扰了什么,嘴里克制着,她用手掰着糌粑。
  等到他听到出去的女儿模仿羊的叫声的时候,他站到门口,望见峡谷里那一群羊,像白云一样飘离村庄。他嚼着奶酪,来到空寂的羊圈。羊圈里充满羊的气味。
  羊圈旁边有一块石头,他把那只死了的羊羔拎上去。身后是零零落落的石屋,前边是起起伏伏的谷地。刀子像长了眼一样剥开失却温暖的羊羔,他的嘴里念叨着什么。一张皮展开摊晾着,它将是女儿冬天穿的皮夹。羊毛稚嫩可爱地卷曲着,一绺一绺卷曲得那么自然,却已经没有时间再舒展开来了。
  先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像是被风吹乱了的乌云。他知道,它们是冲着羊羔来的。阳光下,肝脏、肚肠闪耀着新鲜的光泽,还有凝固的血。他用泥土搓洗着双手。乌鸦迈着试探的步子往他这边靠近。
  随后,高阔的蓝天上,出现一个斑点,慢慢地,他眼前的地上有一个偌大的影子在移动,秃鹫展着巨大的翅膀已濒临他头顶的天空,稳稳地滑翔着。他甚至看见了秃鹫那炭火一般的眼珠。
  他卷起羔皮回屋。背后传来一阵乱乱的鸣叫声。乌鸦躲闪开了。不知从哪儿又赶来几只秃鹫,俯冲下来。他看见一只秃鹫倾斜着翅膀冲下来叼走了一根骨头。他把羔皮钉在门前的墙壁上,回屋取了锄头准备去地里,苍蝇已敏感地飞来,去叮那留着血迹的羔皮。他走近,羔皮已微微缩皱。苍蝇惊慌地飞开,却近近地乱舞。
  午后,村里的一位朋友来到他家。喝着奶茶,俩人偶尔说句话,更多的时间是沉默。似乎过去的岁月,还有眼前、往后,已在无言的默契中交流着。朋友似乎想起了什么事,起身要走。他送到门口,说:明天我去你那儿。回身,他收起了墙上的那张羔皮。
  峡谷,一边阴,一边亮。他走到村边,好像一天的力气都积攒到这一刻,喊得悠长而粗犷。那喊声碰着对面的悬崖,反弹回来,又返回去,一来二去,同一个喊声,回荡之间,弱下来,仿佛他不止喊了一次。
  不一会儿,他女儿的回应穿过峡谷飘了过来,如同和声,那么自然地承启了两个人——父女的声音,一唤一应,灌满着峡谷。峡谷小心翼翼地收集起它们,之后,又恢复了那辽阔的平静。
  转眼,一片白云从峡谷那边飘出来,女儿赶着白云,谷底银亮的河像一条哈达。渐渐地,母羊和小羊相互寻找、呼唤的声音传过来。他一脸的皱纹里沁出笑意,因为,他听见女儿模仿羊羔的叫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中通过“欣喜”“吟唱”“暖和”等词语,写出了父亲欢快的心情,这与下文写女儿因失去小羊羔而悲伤形成对比。
B.小说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的父亲的形象,其中重点写了父亲的行动和心理活动。
C.小说通过对死羊羔、秃鹫、苍蝇等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生活环境的艰苦,突显了主人公勇于和大自然抗争的精神。
D.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善解人意,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勇于为父亲分忧的牧民少女的形象。
E.小说题为“一片白云”,但主体部分却没有对白云进行的描写,而只在最后一段出现了有关“一片白云”的描写,这样的题目不恰当。
(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叙述平淡;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生命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