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①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
题目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①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②,“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 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下一天中午时分,声明书签了字,欧也妮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1.对画线句子①的描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葛朗台害怕女儿不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
B.葛朗台担心公证人揭露他的骗局的真相。
C.葛朗台痛惜文书备案要花掉大笔的金钱。
D.葛朗台因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便宜而惭愧。
2.对画线句子②中葛朗台拍手动作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葛朗台拍手说明他对女儿的干脆回答有些担心与焦虑。
B.葛朗台拍手是赞许女儿对父亲贤德、孝顺和能守信用。
C.葛朗台拍手是把一切人际关系都视为一种交易的表现。
D.葛朗台拍手是对女儿的为人一向非常认可的自然流露。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葛朗台诱骗女儿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来表现他把人生当作一种金钱交易的拜金狂的性格特点。
B.通过公证人的“骇呆了”衬托出葛朗台为诱骗继承权不择手段,使一无所知的欧也妮上当受骗。
C.通过对葛朗台的语 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写出了葛朗台被金钱污染的肮脏、丑恶的内心世界。
D.“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是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赚钱,人生的一切都是交易。
答案
1.A
2.A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①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线的艺术
李泽厚
  汉字作为书法,终于在后世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即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它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但又由干它既源出干“象形”,井且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这一原则,从而就使这种符号作用所寄居的字形本身,以形体模拟的多样可能性,取得相对独立的性质和自己的发展道路,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从篆书开始,书家和书法必须注意对客观世界各种对象、形体、姿态的模拟、吸取,即使这种模拟吸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概括性和抽象化的自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象形”作为“文”的本意,是汉字的始源。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应该说,这种净化了的线条美—书法艺术在当时远远不是自觉的。就是到钟鼎金文的数百年过程中,由开始的图画形体发展到后来的线的着意舒展,由开始的单个图腾符号发展到后来长篇的铭功记事,也一直要到东周春秋之际,才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这种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如果拿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文,直线多而园角少,首尾常霭尖锐锋芒。但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金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达到了金文艺术的极致。它们或方或园,或结体严正,章法劲凑而刚健,一派崇高肃毅之气,或结体沉圆,似疏而密,外柔而内刚,一派开阔宽厚之容。而它们又都以圆浑沉雄的共同风格区别于殷商的尖利直拙。
  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宇、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汉字八象形文字具有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B.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线条艺术,是源于它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象形的原则。
C.甲骨文已经自觉地表现出对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D.殷代的金文和周代的金文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艺术美。
E.中国书法──线的艺术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以均衡对称的形式美为主导和优势。
2.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书法这线的艺术既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有对艺术世界美的追求。
B.中国特有的书法──线的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汉字形体和笔势的圆润上。
C.唐代孙过庭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这一观点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相吻合。
D.书法的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3.从文中看,中国书法早期对美的追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一部分(其中所写内容为:戴公又云:“驰毫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请结合文中关于书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相关论述,对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选做)光头
安勇
  石城北街肉铺掌柜王二麻子正专心对付一块骨头,他八岁的儿子王有才跑了过来,挺着小胸脯,郑重其事地说:“爹,我想剃个光头。”王二麻子手里的那块骨头不太好剃,似乎是他十几年屠夫生涯中遭遇到最难剃的一块骨头。王二麻子心里就有些发烦,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说:“你给老子滚一边去!”王有才不想乖乖地滚,父子间就发生了争吵。王二麻子在王有才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说:“想剃光头,除非我死了。”
  从此,王有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剃个光头。尽管他一直盼望奇迹出现,但王二麻子的身体在他看来比猪还要健康,丝毫也没有突然告别人世的迹象。十几年来,他只能在梦里拥有自己的光头。
  十八岁那年,王有才考取了大学,要离开石城到外地去读书。多年来,他第一次感觉光头离自己非常近了。他暗暗地想,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剃个光头。
  但开学第一天,校长宣布的校规让王有才立刻绝望了——学校不允许学生剃光头。他除了搜集一些光头名人的画片之外,再不敢有什么违规的行动。四年后,当他带着众多光头明星的画片毕业时,他想,我终于可以剃光头了。
  一切似乎都和王有才的光头过不去,单位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第一次开会就宣布看不惯年轻人剃光头、穿喇叭裤。虽然多年来王有才对光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还没有愚蠢到因为一个光头而影响自己前途的程度。
  几年后,老领导退休了,但王有才热恋中的女朋友非常讨厌光头男人。王有才用一生远离光头的代价娶回了老婆。多年以后,王二麻子去世了,但王二麻子死与不死都已经不是王有才剃光头的障碍了。
  王有才七十岁那年,差一点就拥有了光头。他发现脑袋上的头发开始不断地脱落。遗憾的是,没等头发全部落光,他就怀着此生对光头的遗憾,极不情愿地告别了人世。
  王有才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他唯一的企盼就是来世能剃个光头。佛祖总结了他的一生——他前世一直谨小慎微,既无大功,也无大过,宣布下一辈子他还可以做人,而且他有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王有才说:“我想做和尚。”佛祖宽厚地笑了。
  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王有才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里。他长到八岁时,他爹说:“我送你去当和尚吧!”,光头离他真正地近了。
  他爹笃信佛教,非常讲究缘分,装了一口袋干粮,领着他上路了。临出门他爹说:“这一口袋干粮吃完了,走到哪个寺院,就在哪里出家吧!”
  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地从寺院门前经过。王有才感觉自己循环往复地接近又离开了渴望中的光头。干粮吃光时,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停在了一座道观门前。他爹惶恐地念过阿弥陀佛后,认为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王有才成了道观里的一名道童。
  因为每天都想着光头,无法潜心修炼,做了一辈子老道的王有才没能成仙。在七十岁时,又一次死去了。
  王有才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心里已经彻底绝望了。他只想问问佛祖,剃个光头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佛祖听了王有才的话,压低了声音说:“你知道千百年来我最想做什么吗?”他疑惑地摇摇头。佛祖笑了笑说:“我一直都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但我是佛祖,参透了万事万物,我不能哭,这世上有谁听到过佛祖的哭声呢?”
  王有才听了佛祖的话似懂非懂,说:“来世我再不想剃光头了,请让我浑身长满毛,做一只绵羊吧!”佛祖宽厚地笑了。
  作为羊的王有才在草地上漫步时,已经不再想什么光头了。这样,日子就过得无忧无虑,他很快长得肥肥大大,被送进了屠宰场。他没像同伴们一样凄惨地嚎叫,躺在案板上时,他想起了多年前石城北街的那家肉铺,想起了王二麻子……就淡淡地笑了。这一生他终于毫无遗憾地闭上了眼睛。
  王有才又一次走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时,看见自己的肉被送上柜台出售,皮被制成了一只足球——像光头一样在球场上滚来滚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21期)
1.这篇小说多次写到佛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能给人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概括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王有才形象不真实。请结合小说创作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郝一默
  在人人追求“进步”的激进年代,多数人沉浸在将传统一股脑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的豪迈中,为了更光明的明天,他们可以对昨天毫无眷恋,甚至全部抛弃。
  钱穆是少数对旧世界钟情的顽固派,他做出了与主流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选择。
  钱穆自学成才,36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和《先秦诸子系年》,“基本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聚讼的公案。”
  他在乡间当了18年小学、中学老师,然后走向大学讲台。推荐他的人是顾颉刚。
  作为中国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顾颉刚与钱穆素昧平生,但读过他的作品后,对其史学功底大加赞赏:“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
  1930年,因为顾颉刚的鼎力相荐,钱穆进入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他把“M”楼改为“穆楼”。之后,顾颉刚又把钱穆推荐给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为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后来,钱穆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所处的年代,西学东来,势不可挡,儒家被认为是“弱国愚民”的根源,国学渐渐失宠。中国人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
  台湾学者胡昌智曾对这种认同危机做过形象的说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次欧阳锋忽然忘了自己是谁,像得失心疯一样,把石壁上的影子当做敌人来打。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这段故事有相似之处,而不同在于,人们不是忘了自己是谁,而是想去忘掉自己是谁。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思想,钱穆坚持不为时代潮流裹挟而去,他选择在古籍世界里寻找另一个世界。他始终相信,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托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他写了《国史大纲》,他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在《国史大纲》的开篇,钱穆对读者提出了四项对待国史的殷切期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要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而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让钱穆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中最具中国情怀的一位,他的学生余英时说,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
  “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是钱穆的理想和志业所在。
  他曾经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讲题,以王安石、司马光为例,阐述弘“道”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
  钱穆认为,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只接受了西方的权利观念,没有接受他们的宗教精神,只讲个人权利,不讲仁爱与牺牲。
  避居香港后,钱穆赤手空拳创办了新亚书院,它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
  在租来的仅有的4间教室里,钱穆想努力保存中国文化的气韵。
  “新亚”之名由钱穆所起,他希望借此提倡“新亚洲”,为在香港的中国人争取稍微光明的未来。
  新亚书院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办学的16年,是钱穆“生平最忙碌之十六年”。之后,钱穆到台湾“谋建一家,以求终老”,得到了蒋氏父子的礼遇,蒋介石为他建造了素书楼,蒋经国则聘请他为“总统府”资政,在钱穆之前,没有学者出任过此职。
  晚年的钱穆依然坚持在素书楼传道授业。有一次,他在家中为学生讲课时突然说:“其实我授课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而是要招义勇兵,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牺牲要为中国文化献身!”
  但是在“现代”的冲击下,“传统”早已无招架之力,钱穆所赞美的那个“礼”的世界早已崩溃。这让钱穆的学术生涯走得格外寂寞,他期待国人对历史拿出温情的诉求,却无法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同。
  钱穆生前曾对妻子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在今天讲文化思想,似乎不像科学家的发明,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因为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钱穆始终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心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危机,学校偏重自然科学,崇洋蔑己,更是中国文化的隐忧。(选自《都市·翻阅日历》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钱穆提出的对国史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英时评价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请指出“为故国招魂”的含意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穆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心是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根据这一观点,你如何评价现今的国学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题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呆了,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架构,而且事实上建构了一个“超真实”的“虚拟社会”。人们通过延伸的感官以真实的情感投入积极参与到这个新社会场景的建构之中,演绎出各种新兴的网络现象,而网络围观即是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从本质上讲,网络围观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
  网络围观并不是现实围观在互联网上的简单重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虚拟性和自发性。首先,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围观者没有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然而,这种参与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因为在网络中,围观者的内心是敞开的,想法是有形可见的(通常表现为跟帖)。这种内心想法的可见性能够促成相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其次,网络围观具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首先源于有着围观基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使得围观“看热闹”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常态。此外,网络相对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也为人们自发参与围观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二、无组织性。网络围观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无组织群体聚合,通常一个事件就是吸引那些分散于各个节点的网民聚拢在一起的磁石,而这些围观者则如吸附在磁石上的铁屑,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这种非组织的群聚有时也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其原因是这种群聚中存在的多个“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
  三、情绪性。网络实际上为围观者提供了一个类群体场,位于这个场中的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于是在网络围观中,作为个人真实情绪表现形式的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常常成为围观话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四、短暂性和复发性。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是由围观者决定的。一旦失去了围观者,网络围观即告终结。短暂性是流动网络与浮躁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网络围观的复发性显现出网络的张力和弹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有时会激起网民新的兴趣,时空得以延伸,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综观网络围观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网络围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围观中许多民间精英的评论充满智慧和才气,既为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性养分,也会更大范围、更深层面地震撼许多浅薄无知的内心。另一方面,网络围观也有其消极作用。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而且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同时网络围观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规模的围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引起民怨的积聚而为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于虚拟世界,并有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现象,我们要辩证对待,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1.关于“网络围观”,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网络围观发生于虚拟社会场景之中,并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
B.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相比,具有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使围观者更容易敞开内心,畅所欲言。
C.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D.网络围观也会显示积极的作用,仅从“暴力”的维度来概括是片面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网络围观者不是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但是这种参与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
B.跟帖这种让围观者内心想法具有有形可见性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
C.由于处于类群体场中的围观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所以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成为个人真实情绪的表现形式。
D.只要辩证对待网络围观,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可以发挥它在道德维护和制度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发性成为网络围观的特征之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围观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B.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从而显现网络围观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网络围观中的“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这是网络围观有时会显示出强大力量的重要原因。
D.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不同于现实围观的“一哄而散”,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
题型:黑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