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青春的告别典礼 ——群访 罗大佑  叶蓉(主持人):刚才,你在后台也听到了,我们今天所有的嘉宾一起合唱了你在20世纪创作的一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青春的告别典礼
——群访 罗大佑
  叶蓉(主持人):刚才,你在后台也听到了,我们今天所有的嘉宾一起合唱了你在20世纪创作的一首老歌《野百合也有春天》,我想知道,那一瞬间,你在想些什么?
  罗大佑(以下简称罗):很多往事……然后是……还有那些没有收到版税的老歌!(大笑,全场大笑)
   戈攻(英语电视节目主持人):前几天,我和沈光远在聊天,谈到他老婆的时候,他很自豪地对我说:“在台湾,人家都说我老婆黄韵玲是‘音乐教母’。”我相信,你也应该听到过人家称呼你是“音乐教父”,你怎么看待这个称呼?
  罗:其实,我不太喜欢“音乐教父”这4个字,因为如果一个音乐人到了那个位置的话,万一,我在音乐上有些什么问题,我就没办法找人问,你是教父,你问谁啊?(全场笑声)累!
  叶蓉:最近,你的新唱片《美丽岛》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在宣传中反复提到了“十年磨一剑”的说法,我想问的是……10首歌,真的要花掉你10年的时间吗?
  罗:其实,我10年间,一共录了30首歌,这张唱片是我从这30首歌里面挑出来的16首,再则,我写歌的确是特别慢的,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的《童年》,光歌词就写了5年。而且,我想说的是,《美丽岛》这张唱片对我来讲,真的是非常重要,要么就是晚节不保,要么就是保住晚节,保住晚节太重要了!(大笑,全场哄笑)
  叶蓉:我在这儿要给你出示一样特别有意义的纪念品,这是一个资深媒体人——星空卫视的黄平,他至今收藏着你2000年上海演唱会的票根,你看!
  黄平(资深媒体人):其实,我并没有收藏票根的习惯,只是很偶然地把它夹在一本书里面,当书签,而这本书始终也没有看完,所……
  罗:我跟你讲,其实你珍藏的是你的记忆,而不是罗大佑的演唱会。
  黄:对!我至今记得我们那次去听大佑的演唱,其实没有很多伤感,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是大家有一种欣喜,仿佛觉得自己去参加了一个青春的告别典礼!
  吴朝阳(资深媒体人):时代不同了,和你当年走红的方式不同,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很多新生代歌星,可能他的音乐我没听过,但是他今天有什么绯闻,明天有什么隐私,我想,大家倒都知道了。我想问的是,大佑,你觉得,现在做音乐和当年你做音乐有什么不同?
  罗:我想,音乐是人类心灵的一种产物,在莫扎特的时代,虽然没有录音机,但是音乐仍然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我倒是不担心音乐怎么被资讯化,而是担心音乐被数位化,MP3的下载是比盗版CD更可怕的一件事情,它们的出现会让音乐彻底失去价值,因为至少盗版,你还需要用钱去买。
  叶蓉:你身边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们,大佑每个月的开销不会超过1万元,而且,你还经常去买打折的衣服,有没有这回事?
  罗:其实,我是客家人,应该是比较节俭的。我反对浪费,我觉得浪费财富是一种罪恶,有限度而且正确地去消费,才是一个健康的人生。……天下最贵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东西,通常都是不需要钱的。(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这篇访谈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大佑说,“其实,我不太喜欢‘音乐教父’这4个字”。“音乐教父”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天下最贵的东西,最有价值的东西,通常都是不需要钱的”?请举例加以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者提问须要具有针对性,且问题要有意义。如果你也在现场,你想问罗大佑什么问题?并简述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想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怎样看待“音乐教父”的称呼;(2)新唱片《美丽岛》的创作;(3)对2000年上海演唱会的追忆;(4)对盗版音乐的看法;(5)对待生活的态度。
2.音乐教父,是人们对在音乐方面有巨大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男性音乐人的赞誉。
3.譬如,蓝天、爱情、空气、健康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无价的,都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在世俗的社会,人们在追求名利、荣誉等身外之物时疲于奔命,殚精竭虑,而完全遗忘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1)现在你的歌迷存在着一个年龄断层的现象,你觉得是这样吗?(2)我最早听到的你的歌——《闪亮的日子》,是刘文正唱的,还有《诺言》,我想知道这个在你音乐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合作者,他如今怎么样?(3)你有很多的角色和身份,一个歌手,一个音乐人,一个老板……但是,你觉得你是一个好老板吗?(4)当时,你为了音乐要放弃医生的职业,好像还和父亲进行了一场“革命”?(简述想法时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青春的告别典礼 ——群访 罗大佑  叶蓉(主持人):刚才,你在后台也听到了,我们今天所有的嘉宾一起合唱了你在20世纪创作的一首】;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国学与当代世界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研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热”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与自封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其出现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然而,人们往往根据近代西方的学术分科来指责国学含混笼统,陈独秀便是如此。其实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已经指出,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可是,不知为什么,人们往往觉得西方近代的学术分科天然合理,而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则没有独立成科的资格,中国传统学术只有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人们反对国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学术无国界,世界各国都没有它们的国学,为何中国却有国学?但这种质疑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基础上的。德国有所谓日耳曼学,美国有美国学,而日本也有其国学,焉有说只有中国才有国学?
  其实,质疑国学者既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也没有太多的学理关怀,他们有他们不便明言的担心,有他们的言外之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能否脱华入欧,进入所谓普世文明。他们都认为西方文明(其实是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西”字可以讲,“国”字要不得。因为“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欧化是正在生长的东西;国故是杂乱无章的零碎知识,欧化是有系统的学术。这两个东西万万没有对等的道理”。(毛子水)这种决绝的态度,在一部分国人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20世纪到今天,反对或质疑国学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出于学理或学术的理由,而是出于政治的理由,就是认为国学有碍于中国的现代化。也就是为什么本来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纠缠了中国思想界一个世纪都未有定论,而且那些似曾相识的反对理由和质疑论据不厌其烦地被人一再重复。(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有关“国学”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验研究并融贯各种知识而形成的生长着的思想。
B.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或存亡继绝,而是为了使我们能够立于天地之间。
C.国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现代汉服、祭拜、假古董“热”不无关系。
D.国学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应具有包容与开放的品格。
2.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没有独立成科,应该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B.质疑国学者的真正目的在于中国能脱华入欧,进入普世文明,并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
C.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现在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
D.在现代国人中仍然存在着国学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比不上欧化的学术的观点。
3.下列不能作为人们反对“国学”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人们认为国学分类含混笼统,西方学术分科天然合理。
B.国学无国界,国学只有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没有国学。
C.国学质疑者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基础上的,德、美、日都有自己的“国学”。
D.出于政治的理由,认为国学有碍于中国的现代化。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1.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1)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某些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追忘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了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9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说这话的是1950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的,“学”是辈分,至于名字“森”,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林”。不过,“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钱学英”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海归”;***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1.文章以“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开篇,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所说“此生三事最关情”是指钱学森一生中哪三件事?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文章看,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土壤和空气”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心态。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成”,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只有掘进时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文学批评毕竟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1”,其他是“0”。换言之,文学批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到文学创造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够不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了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的表达。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的文学壁垒。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会行之不远。(选自2011年第6期《决策探索》,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业性刊物。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度”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D.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化的话题批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话语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应正确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民“声”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悔过
[美]瑞恩·金赛拉
  从窗子射进来的阳光把我照醒。我起床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吃了点冷燕麦片作为早餐。过去三年来,我一直这样打发自己。该是工作的时间了。我走出家门,迈着悠闲的脚步,朝麦迪逊大街走去。此时正是一年中干我这一行最好的季节:夏天,大批游客纷纷涌入纽约。我来到城市广场。照常,广场已有很多游客,而且为数众多。“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想。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30多岁的白人,估计他迷路了。
  “太好了,”我自忖着。“该对他动手了!”我沉着自信地靠近那人。
  “你好,先生!需要帮助吗?”
  “是的,我想去麦迪逊旅馆,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哦,哦……过三个街区,右拐,靠你左边就是。”
  “谢谢你。”
  “不用客气。祝你快乐,先生。”
  我从他身边走开,脸上不仅带着微笑,因为我的兜里装着那人的钱包。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48美元,两张信用卡。几个小时我便得到4个钱包,我决定去吃午饭。此刻,我已得到几张信用卡,726美元现金和几个手工制作的意大利漆皮钱包。我决定去我喜欢去的一个名叫达文西的小餐馆吃午饭。该餐馆做的皮萨最好。但就在这时,又一个人闯入我的视线。此人身高六英尺之多,深咖啡色的肤色,只见他正在四下走动,不用问他一定是迷路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就像狮子悄悄靠近猎物。
  “你好,先生!我可以帮助你吗?”
  “是的,你知不知道电影院怎么走?”
  “哦,知道。沿着第52大道走下去,左拐,右边就是,你肯定会看到的。”
  “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先生。很高兴能帮助你。”
  当我打开那人的钱包时,我几乎在街上跳了起来。我发现里面有300美元现金和3张信用卡。我看了看其中一张信用卡上的名字:约翰逊先生。“非常感谢你,约翰逊先生。”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来到餐馆,感觉好极了。4道意大利美餐上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默默为约翰逊先生敬了一杯酒。“祝他像我一样快乐不断。”我认为我今天干得不错,决定上路回家。我没有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将永远改变我的命运。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条小巷。当我走到小巷尽头时,我看到了他,看到了刚刚被我偷了钱包的约翰逊先生。一个白人小姑娘摔倒,约翰逊先生正在热心地扶她起来。可小姑娘的妈妈看到后,以为约翰逊先生图谋不轨,开始哭叫着救人。那位妈妈一边哭喊,一边用包击打约翰逊先生。约翰逊先生极力向她解释,他是在帮助扶起小姑娘。可她就是不信。几个男人听到喊叫声后,手拿球棒,从一家店里飞奔而出。三个身高五到六英尺的高大白人男子,开始朝约翰逊先生喊叫,其中一个白人还朝约翰逊先生的脸打去。接着,他们都开始用球棒击打约翰逊先生。我想厉声说:“住手!住手!不要打,他是好人!”可我不能,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他只是在极力帮助一个小女孩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人抽出一把刀来,走近约翰逊先生,举刀向他砍去。后来,三个白人丢下球棒跑了。留下约翰逊先生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小巷里自己的血泊中。正是这样一位好人,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偷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人是多么地不地道呀!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是我***害了他。当他被***时,或许他正在找我。我对此负有责任。听到警笛声,我赶紧跑掉。我只能跑掉。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我一边跑,眼泪一边往下流。上帝给了我认识自己过错的机会,可这一切都晚了。(选自2011年第6期《读者》)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放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特征,为下文“我”趁着给游客指路的机会实施偷窃并得手的情节做铺垫。
B.小说通过略写“我”偷窃的过程以及详写每一次偷窃成功后忘乎所以的动作和极度兴奋的心理,意在表明“我”偷窃手法的高明。
C.“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她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写出了“我”对约翰逊先生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D.小说写约翰逊先生扶起跌倒的白人小姑娘,却被其母亲认为图谋不轨,既写出了种族间的歧视,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E.小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的偷窃行为及得手后沾沾自喜的可耻,再写“我”看到约翰逊先生被***后悔过自新的可贵。
(2)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小女孩摔倒”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看待“好心的约翰逊被偷、被误会、被殴打”这一事件?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