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它其实是一种隐性广告。
  据一些学者考证,植入式广告是与电影共生的。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后,就曾多次找商人提供产品做布景和道具用。之后,美国福特公司就有了向好莱坞制片商出租汽车拍摄电影的想法。一些电影史学家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电影大师卓别林曾采用法国时尚女王可可·夏奈尔设计的服装。进入21世纪以来,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开始呈现泛滥之势。影片《变形金刚》共植入了68个品牌广告,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恰如一位商界人士所言,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
  在一向重视艺术性的法国电影中植入广告近些年也开始大行其道。2007年法国电影《不要告诉任何A》制片方与美国雅虎公司签订植入式广告协议:电影在表现两位主角联络时使用雅虎邮箱发送邮件,而雅虎公司负责这部电影的推广宣传。韩剧植入广告的兴起是在本世纪初。在2004年一部名叫《火鸟》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公被设定为一家MP3播放器生产企业的副社长,使得大众还比较陌生的MP3播放器成为流行时尚产品。
  据分析,好莱坞影片中植入广告最普遍的是汽车产品。1974年上映的《007之金枪人》多次出现AMC汽车的镜头。在此后的许多动作大片中,丰田、福特和通用的产品时有登场。在《黑容帝国II:重装上阵》中,两款凯迪拉克汽车和一台意大利著名的杜卡迪摩托车上演飙车大赛。除汽车外,电子产品广告也是好莱坞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在今年3月底播出的美剧《摩登家庭》中,刚刚上市的苹果公司新产品iPad平板电脑粉墨登场,想借这部电视剧的人气,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烟草和酒精饮料的身影也不断在影视剧中出现。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至少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在美国HBO有线电视网制作的美剧《欲望都市》中,享誉国际的顶级烈酒品牌“绝对伏特加”成为重要内容。植入烟酒广告有时候甚至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但植入式烟酒广告却屡禁禾止,导演总是以艺术至上为借口来搪塞。
  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美国好莱坞,也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公益团体开始对植入广告泛滥提出质疑。一家名为“警惕广告”的团体认为,现在广告植入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舍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影视作品必须在开头或片尾处加以标注。韩国今年2月也出台了类似的法律。美国编剧工会也在2005年对公司强迫编剧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的做法提出异议,工会认为这会使成千上万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广告的狂轰滥炸。
  在韩国一家媒体工作的具先生告诉记者,受众对于和剧情融合得较好、不过分露骨的植入广告,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是生硬的、突兀的广告,甚至对场景和剧情的观感产生了影响,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也有观众表示:“与其让演员拿着一个没有商标的饮料,还不如拿某品牌的产品更真实。”这说明植入广告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植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广告植入并不是“在柜台上放一罐可乐那么简单”。目前的植入式广告大体上分为四种运作模式: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可以说,植入式广告虽然出现已有年头,但作为大规模、成体系的广告投放方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到底怎么植入才最好,各国影视产业和相关监督部门都在探索。
1.对“植入式广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渗透式的广告形式,又称植入式营销,目的是让观众在原来不十分清楚其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与场景,加深对其文化内涵的印象和理解。
B.是与电影共生的植入式营销方式,厂家的产品或品牌广告开始从“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是一种隐性广告。
C.汽车、电子及烟酒等名贵产品和品牌广告是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合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
D.运作模式多种,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成体系的广告投放方式,利益驱动和品牌效应使这种方式大行其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至少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
B.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因为植入烟酒广告甚至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
C.韩国今年2月也出台相关法律,禁止产品或品牌公司强迫编剧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的做法。
D.现在的广告植入并不是“在柜台上放一罐可乐那么简单”,这需要运用大最的人力与物力,精心策划、精巧构思一番,以求观众的接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观众沉醉于007詹姆斯·邦德惊险的英雄救美故事时,随时都会闪现购买剧中产品的冲动,那么他们就可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电话选择007佩戴的OMEGA手表甚至他驾驶的BMW汽车。
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电影、娱乐、传媒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植入式广告从欧美正迅速向全球蔓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将随着好莱坞大片而进入中国。
C.植入式广告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角落,不管是电视节目、电影中传达的还是网络中所兴起的,甚至生活中渐渐增多的植入式广告,都让我们觉得植入式广告近期必将取伐非植入式广告。
D.植入式广告跑在电视剧和电影拍摄之前,成为影视产业的另一主要收入来源,有效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是指日可待之事。
答案
1.A
2.A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捡硬币的男孩
  我正坐在街心公园的一把长椅上晒太阳。突然,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声音,我回过身,看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正弯着腰,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叔叔,请抬一下脚。”男孩看着我说。我莫名其妙地应声抬起了双脚。男孩把我原来放脚的地方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男孩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在我旁边走了过去。
  我叫住了他:“你到底在找什么?”
  男孩停住脚步,想了想说:“你不会告诉别人吧?”
  “嗯,我谁也不告诉。怎么,这是秘密吗?”我吃惊地扬起了眉毛。
  “我在捡硬币。要是找对地方的话,有时候能找到很多,一般街心公园的长椅下面有。我去年夏天就在这儿捡到了很多。”
  “捡硬币?”我以为我听错了,“这么说,你去年夏天就开始在这儿捡了?”
  “对。”男孩的神情非常庄重。“那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出于好奇,又问。
  “等我看看。”男孩从裤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有几枚亮闪闪的硬币。男孩皱着眉头,把纸片上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捡到自己脏兮兮的小手里,边捡着,嘴边动着,显然,他是在仔细地数今天捡了多少钱。“一共48个戈比。”男孩终于数完了,又把那些硬币放回到纸上,包好,装进了裤袋。①
  “噢,你已经很有钱了。”我笑着说。
  “这还不算多,这个夏天我肯定能捡到很多。”
  我想起了儿子和自己的童年,谁小时候没为买几块糖果或者一个心仪的玩具想方设法地攒过钱呢?
  “你是攒钱买糖果吗?或者买一把小手枪?”
  小男孩皱着眉没说话。看到他如此严肃的表情,我知道我不能再问下去了,这个孩子可能另有隐情。“好了,祝你找到更多的硬币。明天还来吗?”我说完,点燃了一支烟。
  男孩低声说:“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
  就这样,我和这个叫伊柳沙的孩子认识了,后来还成了朋友。我每天都去那个小街心公园,坐在椅子上等他。他也每天都来,而且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我每次问他有什么收获时,他就蹲在地上打开纸包,认真地把自己捡到的硬币数一遍,但每次都没有超过一个卢布。②
  有一次我问他:“伊柳沙,我有几个硬币,你拿去好不好?”
  伊柳沙低着头想了很长时间,然后抬起头来说:“不行。妈妈告诉过我,不能白要别人的钱,得拿东西换才行。你有多少硬币?”
  我把手里的硬币数了一遍说:“45个戈比。”
  “我马上就回来,”伊柳沙说完,跑进了附近的一片树丛里。几分钟后他又跑了回来,小手里握着一小截红铅笔,一张糖纸和一小块绿色玻璃。
  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易。
  从那以后,我每天来的时候都给他带一些零钱,而走的时候衣兜里则塞满了他的宝贝,有啤酒瓶盖、旧打火机、铅笔头、玩具汽车和塑料小人什么的。最后一次,伊柳沙给我带来的是一个断了一只胳膊的变形金刚。这可能是孩子最珍爱的玩具了,我实在不忍心带走,但伊柳沙的态度非常坚决,容不得我拒绝。
  那天之后,伊柳沙就说什么也不肯再和我交换了,不管我怎么劝他,他都不答应。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他已倾其所有,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我耍了个小花招。我比以前早来一点,然后悄悄地往长椅下放几枚硬币。伊柳沙来了之后,捡起来,然后就蹲在我脚边一丝不苟地数他一天来的收获。③
  我已经习惯每天看见他,我已经喜欢上这个小男子汉。我欣赏他的懂事和执著。但有一个疑问一直折磨着我:他为什么要捡硬币呢?而且一捡就是一年多?我一直也没找到答案。我每天都会给伊柳沙带几块糖果和口香糖来,伊柳沙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孩子很少笑。后来伊柳沙却突然不来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我再次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那把长椅上,低着头,看着地。
  “你好啊,伊柳沙,”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天也没下雨,你怎么一直没来啊?椅子底下的硬币都没人捡了。”
  “我不需要硬币了。”伊柳沙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伊柳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搂住他的小小的肩膀,忐忑不安地问,“你为什么不捡硬币了?”
  伊柳沙低垂着头,泪水从眼睛里流了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到了小小的膝盖上。“维拉阿姨说我爸爸酒喝得太多了,把身体喝坏了。可我妈妈说我爸爸能治好,但需要很多钱,所以我就每天出来捡硬币。我已经捡了很多硬币了,但还是没能治好爸爸……”
  孩子说话时脸上的泪已经流成了两条小河。
  我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里。“我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可我却没来得及救他!”伊柳沙放声大哭。这种情景我一生中还是第一次经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孩子,只是流着泪紧紧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
  伊柳沙突然挣脱了我的怀抱,用又红又肿的眼睛看了我一眼,说:“谢谢你给我硬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说完,他就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跑了。
  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命运让这个孩子小小的年纪就经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可我却无法帮助他。
  在后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个我们以前经常见面的街心公园,但我再也没有见到伊柳沙,没有见到这个只有六岁的小小的男子汉。现在我很少去那个小公园了,但每次去,我都要在长椅下放几枚硬币。
  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他的朋友,我就在他身边。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通过小男孩之口,两次提到他的妈妈,间接地表现出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正是作者不露痕迹地交代男孩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妙笔。
B.“我”“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不停地叹息。”叹息的是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冷酷,以及自己的无能。
C.小男孩不肯白要别人的钱,因而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交换,这是来自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为人原则和尊严观念使然。
D.小说前半部分一直不肯交代小男孩捡硬币的原因,这样写一方面是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后文写小男孩不再需要硬币,最终也没能治好爸爸这样的情节陡转蓄势。
E.小男孩之所以能够在街心公园椅子底下捡到硬币,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故意在那里放一些硬币,让穷苦的孩子捡去。
(2)小说中的伊柳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处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数硬币行为的描述,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主要是表现伊柳沙的孝心,有人认为是歌颂—个孩子在困境中的坚强,也有人认为是突出“我”的善良和同情心。你同意哪一种?请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杰克·伦敦的悲剧
  ①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作家。他和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然而,同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人的结局却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②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③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因“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④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⑤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⑥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⑦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⑧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跻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⑨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的四十九部著作。(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通过《马丁·伊登》我们看到,杰克·伦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才被毁灭是有着很强的预见性的,但自己也免不了这样的结局,说明他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B.二十几岁的杰克·伦敦是以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穷苦人的满腔同情开始的文学创作,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是一位鄙视资产阶级世界,敢于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大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酷无情的社会主义者。
C.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使青年杰克·伦敦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性格逐渐消退,直至成为彻头彻尾的拜金主义者的重要的思想根源。
D.对于饱尝人世艰辛、思想混杂的杰克·伦敦的一生,作者是抱有批判和惋惜之情的。但作者也认为,杰克·伦敦及其所留下的四十九部著作,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的研究方面深具价值。
E.这篇传记语言简明流畅,结构清晰,并采用倒叙的写法,将传主从童年直到自杀身亡的短暂的一生清晰、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简要概括杰克·伦敦的主要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一篇评传,这篇传记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杰克·伦敦作传,为什么开篇写了同时代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两位作家截然相反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漂母”之歌
从维熙
  暗我见过许多古墓,凡是高高隆起的大墓,都是属于古代帝王将相的。但这次在江苏省淮阴县的码头上,我第一次看到一座18米高的大墓,里边埋葬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名当地的汉代村妇。由于她常在码头旁边的河水里漂洗衣物,便有了“漂母”之称。历史上记载着开创大汉的常胜将军韩信,曾在困境中“认漂为母”,演绎的就是这段故事。但“漂母”之美名,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全然在于她激励了一个流浪汉的心志,使韩信成为载誉千古的一代军事天骄。  
  能看到这个“漂母”大墓实属偶然。中国散文协会与江苏省作协,为缅怀这位汉代不凡的“漂母”,在当地举行了“漂母杯”散文奖的授奖仪式。我的一篇写母亲的散文,有幸与国家前任国防部长迟浩田写的母爱散文,同时获得了荣誉奖,便有了这一次的淮阴之行。十分值得咀嚼的是授奖大会的会址,遴选在“漂母”昔日洗衣漂物的古运河码头、“漂母”大墓前召开,可谓是文学工作中的一个创举。 
  笔者所以如此评说,实因昔日的文学授奖活动,大都在礼堂和宾馆召开:进会场的要有请柬,参加会议的要戴着牌牌。这里没有上述的繁琐,到这儿来参会的有骑摩托车来的工人,有拉儿带女来的农民。其中最触动我中枢神经的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彼此搀扶着奔向这个古运河的码头。完全出自心田的支配,赶赴到“漂母”大墓之前。我为此而深深感动。按时尚的标准划线,我将授奖活动纳入 “草根”范畴,不然何以会来了这么多平民百姓呢!因而,当会议主持者让我发言时,我先向会场里的平民百姓鞠了一个大躬,然后又向高高的“漂母”碑鞠躬,表达一个北方孝子的敬意。 
  世人皆知母爱无涯。但在我眼里,母爱有轻重之分。纯本性的母爱,虽然甜如蜜糖,但这种母爱与动物的母爱并无根本的差异。比如母虎、母狼、母熊……都有爱犊舔犊并为其捕猎食物之本能。人与动物最大差别,在于人是有追求的万物之灵。因而母爱中释放出来的精神火光,才是母爱中的亮点。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经纬中,曾出现过孟母为哺育儿子成才,煞费苦心地三次搬迁其舍,终于使孟子登上了中国儒学之巅;岳飞之母对岳飞从没有溺爱之举,在其少年时,就在其背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致使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的人生坐标,成为名扬中华的抗金英雄。“漂母”异同于孟母和岳母之处,在于她和韩信既无母与子的血缘关系,也没有亲属的裙带关系——这样一个淮阴普通村妇,居然将一个流浪乞讨的少年,激励成为灭楚兴汉的一代天骄,可谓是中国母爱史上最为绚丽的篇章。  
  韩信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尽管“漂母”并无图报之心,韩信还是履行他对“漂母”的承诺。历史记载这座 “漂母”坟,就是韩信成了大汉将军之后,亲率十万将士来修建的——连同韩信自己,每人用战袍包来一袍土,添在“漂母”的坟茔上。淮阴运河码头上,便有了这座大墓。最为巧合的是,其中也有我从姓祖先献给“漂母”的一袍土。据史考证,我的祖先名为从公,曾是韩信手下的一员副将,随韩信南征北战。当年韩信率十万将士修建“漂母”大墓时,他理应是其中一员。此时,我又来到“漂母”碑前领奖,是否天意的召唤。可惜当时会场上没有挖土用的铁锹,如果有的话,我会挥锹铲上几锹黄土,加在“漂母”碑上的——因为她让国人永远难以忘怀。正因如此,相传古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经过这座码头时,商船自动鸣响船笛;小船上的渔人摇船经过这里,则拱手作揖,以示对伟大“漂母”的敬意。 
  颁奖仪式在献花高潮中落幕。大家都走到“漂母”石碑之前,献上手中的鲜花。我把群众送给我的一束鲜花,也摆放在名扬千古的“漂母”面前,以示一个文化孝子的心意。当天下午,举行了“漂母”的追思会。我发言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因为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也曾经受过“漂母”般的生活煎熬:我父亲在年轻时,因想奔往延安,而被国民党的监狱关押至死——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人之后,我又被关进自己的“大墙”近20年。这些人间苦难,不是任何母亲都曾遇到过的,更非任何母亲都承受得了的。但她坚韧地挺了过来,直到她那颗伤痕累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因而可以说,母亲演绎的是一首当代的“漂母”之歌。 
  记得,那天怀念“漂母”的座谈会上,作家柳萌讲述他的母亲时,泪水也涌出眼帘。何以如此?因为母亲对后代人来说,不仅是夜空中的北斗,更是一部大爱无涯的人生词典。  (《大阅读》2011年第8期)
1.文章开篇两次写到“大墓”,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联想到诸多的母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具体分析文章插叙“我从姓祖先”向“漂母”献土的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母亲对后代人来说,不仅是夜空中的北斗,更是一部大爱无涯的人生词典。”请联系全文,探究这句话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是《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高贵,从而,使我们虽然身处不完美的现在,但,相信未来。  
  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就是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甚至丑陋的世界上,还有高贵。在小人麋集的世界上,还有这样高贵的人。我们还可以拥有一种尊贵的人生。  (《长江文艺·纪实版》2011年第8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智深的精神气质为什么“令人心仪”?作者是怎样来阐述这种气质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智深的“高贵”有什么独特之处?它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仰望星空的秘密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
(1)“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
(3)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
(4)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
(5)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
(6)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7)钱学森之母章兰娟本为杭州富商之女,她家教甚严、多才多艺。每天,她督促钱学森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吟诗诵词。闲时,她为钱学森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血战沙场,以及孔融让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故事。母亲的谆谆教诲在钱学森心灵上刻下烙印。
(8)钱学森生前自己总结的两个人生高潮中,除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另外一个则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6年。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林励儒领导下的师大附中弥漫着开拓创造之学风,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这里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沃圃佳苑。在他的记忆中,“教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我记得他给我一条蛇,让我做标本”;“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9)钱学森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他还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其中7人是北师大附中的老师。
(10)其实在钱学森留美期间,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1947年,他与妻子蒋英在上海结婚时曾考虑留下为国家效力。但当时目睹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后,他失望地返回美国潜心研究。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回国。而当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非法扣留钱学森行李和书籍的美国当局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宁愿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11)历经6年波折后,钱学森终于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一偿回国心愿。和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10月1日,大家在船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钱学森奏响长笛,妻子蒋英、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则演唱了中国民歌。
(12)从钱学森回国之日起,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1956年1月,钱学森主持建立的力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绝密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就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
(13)随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和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4个月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进行。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14)钱学森一直拒绝重回美国。即便是在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时,钱学森也没有改变主意。
(15)“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些平实而高远的话语,道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情感和对科学的荣誉感,而它们也正是中国人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仰望更辽阔星空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2011年12月《国际先驱导报》)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学习阶段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是钱学森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两个时期,这也足以说明读书深造对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B.面对回国心切的钱学森,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的回国会给美国的对手——中国带去强有力的军事技术,所以依照法律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物品。
C.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携妻儿返回祖国,与他们一起如愿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而且文中在此处对钱学森一家人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其一家人返回祖国时的喜悦心情展示出来。
D.钱学森在新中国的军事科研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亲自领导和参与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E.作者以平实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钱学森的求学、回国、研究之路,其中偶用描写,最后作者以议论收尾,借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
2.钱学森为什么被誉为“三维科学家”?他拥有如此的荣誉都有哪些必然性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第6段和第8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对此有人也曾说过:既然一切都在中国,那你又何必去美国呢,这不是前后矛盾么?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