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朱成玉        (1)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1)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2)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3)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4)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5)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6)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7)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8)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9)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10)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11)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12)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13)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14)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15)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16)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17)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18)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19)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20)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2009年《读者》第6期,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祖母对落叶的无比珍惜。
C.文章第四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章以抒情为主要手段,赞美祖母如同秋叶一般,“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同时也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风”,旨在说明祖父祖母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2.文中两次写到,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把祖母比作”,从全文看,祖母与落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第一承上启下,由景及人。第二深化对祖母的怀念,情感达到高潮。
3.①落叶上的脉络,如同祖母的皱纹。
②祖母总是不停地翻检那些落叶,把中意的珍藏起来。
③祖母的书里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 ④祖母习惯在落叶上写哀婉的宋词,怀念着祖父。
⑤一个落叶的秋天,祖母如同秋叶安详离去。
4.“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虽然短暂,也可能充满痛苦与无奈,无论幸与不幸,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优雅的姿态。不气馁,不消沉,以包容之心去对待苦难与不幸,去采撷生活中哪怕是一丝一缕的阳光和快乐。总之,要珍惜现在,热爱生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朱成玉        (1)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1944年5月3日  星期三
最亲爱的吉蒂:
  你一定可以想象,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 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 险和浪漫,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唯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临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安妮敬上
1.在十四岁少女安妮的眼中,战争是什么?安妮见解的独到,反映了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妮“碰到最危险的时刻”“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她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日记,尤其是日记最后一段,可以看出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灵魂的呼唤
                        ——访安妮故居
车吉心
  迈步穿过洁净临河的小街,我轻轻地走进了那座三层小楼。推开虚掩的书架,钻过低矮的洞口,扶着窄窄的楼梯,缓缓地进入了安妮曾经避难两年之久的故居“密室”,走进了安妮姑娘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故事之中。
  安妮·弗兰克姑娘是一个美丽的才女,但她短暂的一生并不幸运,很少幸福,她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少女花季的童真烂漫的人生幸福,就早早地与苦难、不幸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的,安妮也曾经有过几年幸福的童年生活,那还是她很小很小的时候。
  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父亲奥托·弗兰克手握一家公司总经理的重权,母亲门当户对,身居富家闺秀。此时,童真烂漫的安妮,朝夕幸福地荡漾在父母亲手筑起的爱河之中,当她年龄稍长,背上书包、跨进校门之后,迎接小安妮的依然是老师的关怀、同学少年的宠爱,小安妮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天天在欢笑中长大。
  但是,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终生的幸福。就在安妮刚刚吹灭四支蜡烛,祝福生日的歌声刚刚落地不久,她,可怜的小安妮的命运开始迈入了不幸与苦难的人生旅程。这一年,祖国的上空平地卷起了一股震撼世界的黑色云团,狂人、恶人、罪人希特勒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随即罪恶的“排犹”浪潮席卷了全国上下。惊恐迷惘的小安妮偎依在犹太出身的父亲的身边,裹挟在逃亡潮流中,举家迁居到邻国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暂避凶险。
  可是,时局的进一步恶化,使小安妮一家仅仅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就又一次面临新的痛苦的生与死的抉择——荷兰沦陷,被德军占领,安妮一家被勒令立即出境。此时此刻欧洲已是炮火连天,战火弥漫。何处是安生之处, 哪里有立身之地?
  走投无路的奥托·弗兰克毅然决定,不再逃亡,全家立即藏进自己营业楼上的附属建筑阁楼“密室”中,因为这里面对运河,地处偏僻,阁楼 深藏,不易被发现。可爱、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开始踏入了她人生苦旅的最后驿站。
  走进了黑暗的阁楼,开始过上了担惊受怕的生活,听着窗外莺歌鸟语、水响风吟的奏鸣声,天真烂漫的小安妮多怀念往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多珍惜昔日那童年好友的真情厚谊啊!
  小安妮想念逝去的生活,小安妮怀念生活中的朋友,但最令她无穷回味的还是自己刚刚度过的生日。
  小安妮13岁花季的生日还是在密室外度过的,那天是6月12日,星期五,时钟刚刚敲过六下,日思夜盼的小安妮就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今天是她的人 生又一个难以忘怀的生日。尽管荷兰沦陷,时局危急,但慈父爱母还是在命运难卜之际,张开了久违的笑脸,尽其所能为安妮举办了个简朴但又情深意长的生日庆典。天真的小安妮在亲人送来的诸多生日礼物中,唯一珍爱的竟是后来伴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息的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这难道是命运,还是巧合?一个月后,小安妮就带着这心爱的日记本和家人一块躲进了这座昏暗的密室。
  蜗居于密室的小安妮,为了防止被外人发现,为了保全八条活生生的生命,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不能点灯照明,更不能玩耍交友,他们必须立即对外抹***自己的存在。暗无天日的密室生活,日复一日的无尽的期盼,对正是活泼好动年龄的安妮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人间地狱,压抑、寂寞、苦闷和深深的忧郁像瘟疫一样紧紧叮咬着安妮幼嫩的心灵。可是,坚毅懂事的小安妮,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面对着难以预料的种种折磨,她没有陷入长辈们日甚一日的长吁短叹和争执埋怨之中,而是勇敢坚强地捧出她心爱的日记本,饱蘸着少女纯洁滚烫的热血,夜以继日地挥笔写着自己的心声,自己的苦乐,自己的憧憬……
  多才多情的安妮,在屈居密室的近千个日日夜夜里,思索着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憧憬着未来和希望。她用少女的双眼,审视人生,审视自己,她以惊人的毅力和才华,记录着生命。记录着命运,呕心沥血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朴实无华地真实记录了她的孤独和恐惧,表达了她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福。这里记录的一句句、一行行、一篇篇是十几岁少女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发自肺腑的呐喊,是血与泪的控诉!
  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灵巧的笔触讴歌人类的光明、进步和幸福,鞭笞恶棍暴徒们的凶残和罪恶;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星,用自己甜美的歌喉驱散人 间一切乌云浊气,让金色的阳光洒满人间大地;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人,做一个靓丽的新娘,与室友彼得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同享人间之乐;她多么渴望早早结束这罪恶的战争,消灭民族歧视,世界和平共处,团结共进,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犹太人,当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儿女……
  她渴望早早走出密室,追寻逝去的自由,每到夜深人静之际,便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偷偷收听广播,期盼着解放的盟军早早兵临城下;她渴望着快快长大,她曾在父亲的房门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笔痕,记录着她增长的高度。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
  但是呵,法西斯给予这位苦 苦求生的可怜的小安妮的时间不多了,德寇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滴血的屠刀。在安妮写完最后一则日记的八个月之后,在即将迎来二战胜利的曙光前夕,小安妮却悲惨地倒在德寇集中营的尸体中,永远,永远地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告别了日夜厮守的密室,告别了罪恶的世界。多可爱的姑娘,多可怜的孩子,你何罪之有,你何该如此命运?你没有害人,却被人害。你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幸福欢乐,却遭受了人间一切劫难不幸,你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种种夙愿,就惨死在了罪人的魔掌中。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安妮,亲爱的姑娘,你是一个遭受迫害的灵魂,你是一个被惊恐笼罩的女孩。
  安妮,可爱的姑娘,你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你用自己心灵撰写的《安妮日记》已经出版,终于实现了你密室中的深深夙愿。它已经在数十个国家的人民中阅读传诵,每年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人在你的密室小屋参观礼拜。你响亮的名字代表了人性、人权、民主的觉醒。你的光辉形象,为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作出了最恰当的注解。你的不朽著作,为和平进步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唤,成为了人类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妮,你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天才少女,你是一位用灵魂的笔与德寇搏***的伟大战士。
  安妮,你不是曾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过吗——“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尽管你只生存了短短的16个刀风剑雨的岁月,但你是伟大的,不朽的。你如愿以偿,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继续活在我们的心中。
1.文中作者说“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中“黑人”二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安妮“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 处用了拟人、对比、排比等手法,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对安妮的尊敬,很具感染力。
B.文章第一段作者通过“迈步穿过”“轻轻走进”“推开”“钻过”“扶着”等动词,引领读者跟随着他走进了安妮故居,走进了安妮姑娘的故事中。
C.“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作者通过一长串的排比写出了对安妮苦难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法西斯的痛恨。
D.文章先写安妮幸福的童年生活,目的在于和后文中安妮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法西斯的罪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①从第五大街起,我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我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我始终睁大眼睛注视幸福和悲惨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够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人们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
  ②我的心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决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有些则极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决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③我有视觉的第三天即将结束了。也许有很多重要而严肃的事情,需要我利用这剩下的几个小时去看,去做。但是,我担心在最后一个夜晚,我还会再次跑到剧院去,看一场热闹而有趣的戏剧,好领略一下人类心灵中的谐音
1.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部分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到公园大道去,到贫民窟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大漠中的生命先锋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一望无际的金黄世界,你看不到风沙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净: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传来悦耳的丁东驼铃声;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令人憧憬起童话中的意境;在晨晖中跳动的朝暾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王昌龄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沙漠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才知道得最深刻。
  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而是意味着罕见的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意味着无边的荒寂、贫瘠与冷漠。因而,我们不能不说,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诸如沙棘、怪柳、仙人掌、光棍树等。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北京林学院进修学习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向我讲起的一种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没有固定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个脚印、沙坑、驼迹,都可能是它的临时驻地。它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跋涉到日落。因而,人们称它为走日兰。
  也许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目标,命运也注定了奋其毕生也走不到太阳的身边,但是,它却像负了什么使命,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永远向着光明前进,永远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移来移去,却仍是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每当我记起那位老师向我讲过的走日兰,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同时也想起了为绿化沙漠而在西北探索了一生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正是他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啊,走日兰,如果说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那么,你当是顽强生命中的一族先锋。
  走日兰,你虽然生长在大漠沙原中,虽然在植物志上我没有找到你的名字,但你却又是时时在我的身边,你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夸父。但愿在你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着的人生之旅辉映得更加绚丽红火。
  注:①暾:刚出来的太阳。②碛:沙漠。
1.作家和画家笔下的沙漠是“迷人”的,其“迷人”之处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其中“审美的错觉”该如何理解?(不超过7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1)“走日兰”的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对其特点作一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日兰”令作者想起了沙漠中奋斗的石油工人、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及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请你用“也许……但……因为……”的句式为他们写一句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称“走日兰”为“心中的夸父”,请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不能表现走日兰“夸父精神”的两项(    )
A.一生中没有固定的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
B.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到日落,在大沙漠中不停地移动、奔波和跋涉。
C.像负了什么使命,永远也不停止追求光明的脚步。
D.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土。
E.走过的地方也能够生长出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檐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枝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 ,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为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能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 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融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