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费、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口、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则永无止境,什么都 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略有改动)
1.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原句: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
      (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
      (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2.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3.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最贫穷。(或:物欲无度的人最贫穷)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也永无止境,人会在诱惑和***中迷失自我。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意思对即可)
4.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一)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坍的巨响。炮 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 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节选自《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二)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节选自《安妮日记》)(三)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节选自《一个人的遭遇》)
1.选段(一)中,“我”觉得炮声“深沉而又粗犷”,为什么却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相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一)中,你能读出“我”上战场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一)(二)中,两个同龄人,他们面对战争的认识相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一)(二)中,你认同安妮“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节文字,你能读出“我”对索科洛夫和凡尼亚的感情有哪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除句式外,该段文字用词上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的感性”主要表现什么方面?(不超过5个字)“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是喻指什么?(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现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1.第一段描写了黄昏来临时渡口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景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对表现人物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翠“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薄薄的凄凉” 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这几个段落中翠翠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更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 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  
  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是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伙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子。”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被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 己不行了,因为他已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实真相告诉我并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和孟海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达到了高潮。
2.请简析划线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任选一句作答,若两句都答,则以第一句答案评分)
(1)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各种芬芳的野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云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玩围棋的人都知道,一块棋的死活,一方面看是否有“两只”,有两只眼睛就是有两口永远闭不住的气;另一方面就是气,气就是每粒子、每块棋还可以行棋入子的空间。博奕之道,与其说是争胜负,不如说是争“气”,争“气”之短长。围棋看起来浅显,却是寓繁于简,寓深于浅;较之象棋,围棋更像诗、像乐、像哲学,更飘逸空灵,更无为无不为。所以,能玩象棋的人很多,而能把围棋玩出名堂的人不多。围棋看起来简单浅易,却是寓繁于简,寓深于浅;这就是它简约而深奥的神韵。
  围棋之所以是哲学的形象,首先在于它充满了运动与变化。方圆世界,黑白之间,此消彼长,互相激荡,形式瞬息万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步高着,柳暗花明,“翻盘”就在顷刻之间。所以,围棋变化万端,令人难以把握,而人又恰恰想要把握这种变化。对变化的把握在于找到变化的规律。这世界上最高的规律,就是辨证规律。围棋之道,乃辨证之道。
  黑白之间,是一种矛盾,也可以说是阴阳对立。对立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了谁,依存者就是对立者。无论是在对立中依存,还是在依存中对立,都是相安无事,都不是静止的。为了占据自己的生存之地,为了活出自己的那一口气,其中的斗争更是奥妙无穷。有人爱实地,有人爱蓄势;实与虚相互转化,地与势相互抗衡;有人信奉先下手为强,有人相信后发也能制人;先中有后,后中有先,利弊相生。得失都在辨证 之间:用力太强,可能过犹不及,由强而败;裹足保守,也可能错失良机,机不再来。所以,一切都在于适时适度,刚柔相济,恰倒好处。一个“度”字,乃行棋的最高规则。难矣哉,孰能无过无不及?
  这黑白世界,可谓浩渺而神秘,寓无形于有形,纳无限于有限,简直就是宇宙万象的缩影;这黑白之道,飘逸而恍惚,“道可道,非常道”,常道不显。因此,围棋把世界最复杂的运动变化、矛盾纠葛化为简约,充分凝结着东方哲学思维的智慧和悟性。与其说围棋是一种游戏,不如说它是形象化了的哲学。有谁能真正参透其中的无穷禅机?吴清源说“天外有天”,妙哉!
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眼:就是“气”,即每粒棋子,每块棋还可以行棋入子的空间,它是围棋取胜的关键。
B.翻盘:下围棋变化多端,令人难以把握,最后围棋输给对方。
C.蓄势:即后面所讲的“后发”和“裹足”,其结果有错失良机的可能。
D.禅机:它的意思与本段中“东方哲学思维的智慧和悟性”句中的“智慧”“悟性”含义有所不同。
2.从全文来看,不能充当“与其说围棋是一种游戏,不如说它是形象化了的哲学”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围棋看起来简单浅易,却是寓繁于简,寓深于浅,有着简约而深奥的神韵。
B.走围棋要专心致志,因为围棋充满了运动与变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实与虚相互转化,地与势相互抗衡先中有后,后中有先,得失都在辨证之间。
D.寓无形于有形,纳无限于有限,黑白之间显得简约而直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像诗 、像乐、像哲学,更飘逸空灵,而象棋则不具备上述特点。
B.作者认为围棋凝结着东方哲学思维的智慧和悟性,西方人是不可能领悟的。
C.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更像是一部天书,没有谁能参透其中的无穷禅机,所以说是“天外有天”。
D.围棋看似简单浅易,却是寓繁于简,把世界最复杂的运动变化、矛盾纠葛化为简约,能给人以哲学的启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