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服役纳粮的也要***,敌他的要***,降他的也要***: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 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 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作者把中国百姓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处境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试从文中找出上述论断的依据,并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真的不了然吗?谈谈你对文意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中包含的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鲁迅号召青年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论断的依据:①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乱”世,连奴隶(牛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隶(牛马)。②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了规则,便“万姓胪欢”了。③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循环怪圈之中。
  (2)看法: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前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所具有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但是,鲁迅当时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他一方面指出了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奴隶,而另一方面则忽略了中国劳动农民几千年来进行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斗争。
2.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具有讽刺意味,从反动文人提倡热心复古,可知现在 正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对历史上中国人民毫无生命保障、横遭***掠、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哀百姓之不幸。
4.“第三样时代”是指走出“一治一乱”的中国封建历史循环的怪圈而迈向自由和民主的时代,老百姓也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个时代,体现真正做“人”的价值,成为社会的主人。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 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选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来刻画母亲的性格?请用最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次写母亲的眼泪,试简要分析。
(1)母亲把我送出门去为什么“含着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中“一串串的眼泪”饱含着怎样的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街市的“拥挤不堪”和家中的“清炉冷灶”相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钢链铰咬着的声音发出来了,我们知道这是在起锚。
        海是多么美丽和广茫!我们的心和整个的身,却始终是狭窄的,被什么封锁了一样。
        妻望望我,我望望她,谁也不说什么,只是看着海,无边无际的海……想着海的那一岸。
        “明天什么时候能到啊?”
        夜了,甲板上再也看不到第三个人,妻才倚近我的身边,颤着声音问我。
        “大约10或是12点钟。”我说。
        她的手抚摸到我的手,我的手死死捉着船甲板的栏杆,我说:
        “如果!……”
        我们全回过脸去--甲板也还是没有第三个人。
        “如……果……再来麻烦我……我是要投他到海里去……叫这些狗骨头去喂鱼!”
        妻的脸色在星光中似乎又增白了。
        “你--你胡说什么?”
        我知道她又感到了不安。
        夜间波浪击打船身的声音,显得急躁,风也不再温暖。回到舱里,妻睡过来,我听着海叫的声音--在我们同一席面上,一个老妖样的婆婆,正在悄静地吸着鸦片烟。
        第二天当我们第一眼看到青岛青青的山角时,我们的心才又从冻结里蠕活过来……
        “啊!祖国!”
        我们梦一般地这样叫了!1.“海是多么美丽和广茫!我们的心和整个的身,却始终是狭窄的,被什么封锁了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第3自然段作者说“想着海的那一岸”,“海的那一岸”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妻子颤着声音问“明天什么时候能到啊?”,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几度菊花香
  秋风,吹走了夏的炎热,丝丝凉意侵入肌肤;秋风,染黄了小草,染红了枫叶;秋风,吹落了树叶,路旁的梧桐,日渐凋零,终于发出一声无奈而沉重的叹息,极不情愿地飘离了枝头;秋风,吹熟了整个季节,远处田野里的稻子,金灿灿的,棉花,雪白雪白的,还有农人忙碌的身影。
  秋风,吹来了满园的姹紫嫣红,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如同赶集似的,开得正盛。菊,她有着松一般的风格,梅一样的品行。满园的菊花,露出妩媚的姿态,风儿飘过,婆娑起舞,让人顿觉充满了诗情画意。白菊,洁白如雪,飘若浮云,仪态万方;红菊,如燃烧的火焰,别有情致,似面露得意之色;金钱菊,黄灿灿的,小巧玲珑,清新俊俏。绿色的、紫色的……神态各异。
  然而,枯草断茎掩饰不住秋的落寞。一场秋雨淋湿了整个季节,淋湿了我的秀发,更淋湿了我的心情 。看见满园怒放的菊花,深深呼吸,一股幽香沁人心脾。金钱菊的花朵,格外醒目,花瓣如刚出生的豆芽,细细密密,紧紧簇拥。看着她灿烂的花朵,我禁不住泪眼朦胧。
  对于菊,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母亲的一生与菊有缘,她生在菊花盛开的季节,也于菊花盛开的时节离开尘世。不但她的名字里有菊,而且她还特喜欢养菊。这,几乎就是我对母亲的全部记忆。
  母亲的爱菊,在村里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我还清楚地记得,儿时,我家的前院到了秋季,总能见到金黄的一大片。那是母亲侍弄的金钱菊,花朵虽然不大,但开得极为旺盛。那股清幽的芳香常引得乡邻驻足回首。母亲的爱菊与陶渊明自是不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那份旷达,看似潇洒,实则是对现实的逃避,在恬静的生活中流露出几许人生的无奈。远离黑暗的社会现实,寄情山水,并非出自本意。虽然母亲的一生极为坎坷,少年丧母,在成长中,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过早领略了生活的艰辛;中年跟着遭受不白之冤的父亲,受尽了折磨;老年丧夫,疾病缠身。可谓命运多舛啊!从一次次的伤痛中走过,母亲的笑声依然爽朗,对生活永远是那么热情。
  母亲爱菊,尤其爱那种不太名贵的金钱菊,儿时的我从不在意。长大后,觉得不甚理解。有次,我不经意问母亲:“妈,明年我们也养些名贵的品种吧!”母亲笑笑:“干什么?跟人攀比呀,我可不要。”母亲的话更让我不解:“为什么?”“这个,特贱,好养。隔三差五浇点水就行。不需要太多的伺候。那些名贵的,娇气着呢!”我才明白,原来母亲对金钱菊的喜爱,全是源于她的不娇气,源于她旺盛的生命力。不管外界的环境有多恶劣,她依然于秋季里灿烂,依然芳香如故。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人世的风雨,依然从容,依然热情似火,依然深深地爱着。那份执着,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母亲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仅在外表,更在于她对家庭、对孩子无私的奉献。回想母亲的一生,我忽然觉得母亲如同那娇小玲珑的金钱菊,永远是那么清新俏丽。
  母亲离世已经三年了。我再也无法看见母亲侍弄的菊花;再也听不见母亲的絮语;再也感受不到那股直抵心灵深处的幽香了。几度菊花香,季节如故,香气如故,而斯人不在,音容难寻。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菊,她有着松一般的风格,梅一样的品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雨)更淋湿了我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五段写到了陶渊明,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金钱菊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写“几度菊花香,季节如故,香气如故,而斯人不在,音容难寻”,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那面我被问讯了近一个钟头。最终他要带我到岸上去问——记得当时我已经什么全绝望了,只要他把我带到‘水上警察署’,只要橡皮鞭子抽到我的身上,只要那煤油或辣椒水一注入我的鼻孔……便什么全完了!人在知道了完全绝望的时候,他反而是平静的、勇敢的,当时我是很爽快的走在他的面前——在还没有走出舱门,他又止住了我:
        “不要——这边来——”于是我又随了他的手势到这边来,我想出这许把妻也一同带了去,这样也好哪!死,死在一起,坐监,监在一起……
        妻这面询问的人已经走开,她正在扒着舷板的圆窗,样子像在看海!我端详她病后的背脊,胸里微微感到了刺痛!
        “把你的东西全拿过来,我要检查——”他简直在命令。
        我搬过了我们所有在身边的东西——一只中型的帆布箱和一只柳条篮。挂枪的,和提着棍棒的人又转过来……
        矮胖胖的人,检视我每件衬衫和袜子,他相同一个买故衣者,又相同一个典当业的店员那样仔细。不相同的只是我们没在论着价钱。
        把一页页雪白的信纸,全是面了阳光看了又看。当时我真佩服这是一条忠实而仔细的狗!
        什么全检查完了,他看我吃起苹果来了,他们说:
        “你倒很开心哪!”
        在临走出舱门,他们在频频回着头,好像迷恋着我一般地说:
        “我总看他不像好人——”1.在与汉奸的对峙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体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记得当时我已经什么全绝望了”,作者为什么会“全绝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妻子的细节描写对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夜游者
雪峰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忙忙吃过了晚饭便熄灯睡觉,一盏盏晕黄的灯很快就接二连三地熄灭了。夜幕上银钉似的星粒显得越来越稠,越来越亮。只几支烟的工夫,村庄便沉进那寂寂的梦中去了。这时还没有彻底睡熟的,只有村庄里那几只余兴未尽的狗。它们把耳朵贴在地上,谛听从大地深处传来的更远的声音,些许的风吹草动,些许的云影飘移,它们就会狂叫起来。狗叫声飘出村巷,飘到庄外冥寂的田野里,瞬间便被夜色给湮灭得无声无息了。
        在给村庄看青的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走来走去。在月光如水的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踟蹰而行;有的满腹心事地一个人拖着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呆呆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我想不明白这些老人为什么喜欢这样一夜一夜地晃荡,但我并不打扰他们,只是蹲在守青的窝棚里,忍不住一个人反复地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曾经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挣扎?是对自己以往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流年碎影的一种拣拾?……
        生命的苍凉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他们在这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曾经在这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嚎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过、卑微过或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他们曾经嗵嗵作响吓得鸡飞狗跳的脚步,现在甚至吓不息那些草丛中叽叽的虫鸣;他们曾经虎虎生生的腰板,现在甚至挟不动夜晚里的一丝微风。他们像一滴即将被泥土洇***露珠,像一声转瞬就被冥寂消散的无奈叹息,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时,我才蓦然清楚--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村庄、田野、山冈、河流,不但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场景,而且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月亮、星星、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天幕。
        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甚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远的大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在月夜里神定气闲地静静踱游,也不清楚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甚至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思绪穿过小区、越过街道、飞过城市,在山野泥土间默默地踌躇。
        但我一直梦想着。1.文章写到了夜游时的寂寞,请问前两段是如何表现这种“寂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夜游者”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但我一直梦想着”结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尾好,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结尾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