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建筑的阅读(节选)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建筑的阅读(节选)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和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的构思,便正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地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钢筋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归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每个方面的表述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说 “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请说明这个比喻在文中的含义(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认为“建筑语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长城”语言的内涵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皇的暴政。
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窑洞以黄土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象’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E.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容存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欣赏建筑的美。
答案
1.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①构思: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为内容服务,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②想象:创造需要灵感,灵感来自想象;③语言:都要倾诉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
2.①建筑与文学有相当多的共同特点;②想象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3.(1)超越了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
(2)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
(3)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
4.A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建筑的阅读(节选)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选做题)大学更要有大爱
  新京报(以下简称“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大固然不等于一流,但既然是一流大学,当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特别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国际名牌大学。
  杨福家(以下简称“杨”):恰恰相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曾多次排在世界大学前三名,但普林斯顿不过6000多学生,加州理工更少,才2100多名学生,它不把自己叫大学,叫学院。但它的航空航天和遗传科学、物理学都是世界领先。香港科技大学也不是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不长,但它用了10年左右就进入世界300强之内。反过来看我国的大学,许多大学管理学院的历史已不止10年,大楼也不少,却没做到小学院能够做到的地步,又怎么能说一流的一定是大的呢?
  新:解放前清华的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不是指的有大楼,而是有大师。您在这句名言上又加了一个词“大爱”,具体指什么呢?
  杨:“大爱”这个词的提出,我想了很久,没想到特别合适的字眼,姑且这样表达吧。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也能请得来、留得住大师。
  新:我们的大学也经常在讲以人为本,在讲爱心。
  杨:以人为本不光是空话,首先体现在投入上。比如中欧管理学院,创立之初就投入4500万欧元用于聘请教师。再如香港的大学,80%的投入是用在人的方面;而国内大部分钱是用来修房子,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大楼”的阶段。其实,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离一流也就不远了。
  新:一流大学除了对他的教师有宽容的爱心,对于学生是否也是这样?
  杨:确实如此。就拿我所在的英国大学教育来说,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从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每个人从进大学那天起,就有人关爱他。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人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储存火种的地方,而找到火种并且点燃,不光需要训练的技术,更需要爱。从教师来说,需要负责的精神。比如诺丁汉大学,我们规定,教师在外兼职的时间不得超过1/5,而国内教师兼职的情况很难考察。
  新:师生关系疏远,除了教师责任心,是否也和扩招太快,一个教师需要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有关。
  杨:其实这里倒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全心全意。
  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个导师,他一个人加上一个助手,管160多个学生。我听说他管这么多学生,觉得难以相信,就随便点了几个人,请他讲讲这些同学的学习、家庭情况,他都非常熟悉。国内的老师上完课就不管学生了。这些人一般水平很高,在外事务多,很忙。他们跟学生的关系就是课堂上授课的关系。
  新:师生的亲密关系,除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是否也需要学校的努力?
  杨:学校需要为师生的交流、为学生受教育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还是拿英国来说,牛津和剑桥都有不少学院,所谓学院是一个个社区,是学生和导师一起居住的地方,学生并不按专业居住,是综合的,导师在这里全面管理学生的生活。许多导师经过几年相处,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根本不需要考试就能知道学生的水平。
  再比如哈佛大学,它的校长办公室在一幢历史古老的大楼里,大楼的最高层却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的宿舍,能住在那幢大楼里是一种荣誉。再如耶鲁大学,它要求新生入学第一年必须住在校园里。这些做法都是培养一种社区氛围。学校应是学习做人的地方。第一任务不是训练,而是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最优秀的学生。(节选自《在北大听讲座》,有删改)
  【注】杨福家,复旦大学前校长。2001年起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并连任三届,成为出任英国知名大学校长的第一位中国人。
1.请简要概括杨福家关于一流大学有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的烟熏将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杨福家对我国大学现状的批评,概括我国大学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国民素质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因此,对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数学、物理甚至哲学、历史,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作用。这尤其要归功于它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狭隘意义上的学校文艺教育,公共图书馆、电视台、影剧院、文艺剧团、展览厅、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和文化形式所提供的文艺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归功于它的深入性,它是文化中最深刻和最敏感地触及国民精神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领域,好的文艺可以直抵人心,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归功于它的坚固性,在文艺教育实践中,哪一类文艺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哪一种文化价值观得以塑造,哪一种文化取向得以养成,因而它是整个人文环境氛围和走向的根本性基石。正因为文艺教育的这些特性和功能,发挥文艺教育,推动国民素质进步,将是我们实现文化立人强国的必要前提。
  首先,发挥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在20世纪初社会飘摇动荡之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适时提出了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以求唤醒沉睡的东方睡狮。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其国之安福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而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振聋发聩地强调“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正是这种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使得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思潮新运动蓬勃开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其次,发挥文艺教育陶冶国民情操的作用。一则,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再则,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文艺教育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能使欣赏者在优美中舒畅身心,在崇高中追求超越,在悲剧中净化对人生命运的怜悯恐惧,在喜剧中笑对人生百态,在荒诞中求索缺席的永恒真理。更重要的是,文艺教育不仅可以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不二法门。
  再次,发挥文艺教育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文艺教育在复归人性、塑造国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建构完美人性的必经途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无不让国民动容,在文艺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健全的国民人格慢慢形成,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的国民才能果敢地承担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市场化经济大潮下,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尤其表现在强烈的实用功利色彩、拜金主义风尚和感官化***化潮流上面。这一切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和渗透到文艺领域,使得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三俗”和娱乐至上的倾向,更好地发挥文艺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传播效应,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节选自《人民日报》)
1.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明梁启超等有识之士认识到文艺教育具有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B.这是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提出的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的体现。
C.梁启超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应该从小说的改革入手
D.以此观点为代表的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
2.下列有关文艺教育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较其它学科而言,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独特而深刻的作用。
B.文学教育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这是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C.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
D.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及其他诗人的一些诗作,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让国民动容,可以证明文艺教育具有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我们不能忽视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的国情,因为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
B.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C.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方法,就是大兴文艺教育,发挥文艺教育的作用。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
D.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使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邂逅
(巴西)维里西莫
  她发现他对着几瓶进口葡萄酒若有所思地想改变方向,但为时已晚,购物车在他脚边停下了。他看了她一眼,最初毫无表情,继而露出吃惊的神色,接着显得有点慌乱无措,最后两人微微一笑。他们做过六年夫妻,一年前分居了。自从分道扬镳之后,这是第一次邂逅。两人笑了笑,几乎同时说了话,不过还是他先开口的:
  “你就住在这儿?”
  “在爸爸家。”
  在爸爸家?他摇摇头。他的购物车里装着罐头、饼干,还有许多瓶酒。他装作在车里整理什么,无非是免得让她看出他那副激动的样子。
  他听说岳父死了,但没有勇气去参加葬礼。那是在刚刚分居以后,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女人表示礼节性的同情,因为恰恰在一个星期以前,他轻蔑的称她是“母牛”。他说什么来着?“你是条没心肝的母牛!”其实她一点儿也不像母牛,而是个苗条女人,可当时他没有想出别的侮辱人的词儿来。那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她呢,管他叫“装腔作势的人”。他想最好别问她妈妈了。
  “你呢?”她依然挂着笑容问。
  她还是那么俏丽。
  “我在附近这儿有个套间。”他没有去参加老人的葬礼,他做对了。第一次见面是这个样子,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超级市场不拘礼节的见面,这样更好。可天都这么晚了,她在这儿干什么呢?
  “你总是深更半夜买东西?”
  “老天,”他想,“她会把我的回话当作讽刺吧?”这恰恰是他们夫妇的一件麻烦事,他从来不知道她会怎么样理解他所说的话,就因为这个,他竟然叫她“母牛”。这个侮辱性的词毫无疑问地说明他轻视她。
  “不是,不是,是跟几个朋友在家里聚会,决定做点儿吃的,可家里什么也没有。”
  “真是巧极了!我也有客来访,来买点喝的、肉饼什么的。”
  “竟有这么巧的事!”
  她刚说的那几个朋友,是他们俩在一起时的什么人吗?是经常见的那几个人吗?他可是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她向来比他善于交际。不过谁知道是不是男朋友呢?她是个漂亮、苗条的女人,当然可能有情人,这条母牛。
  她呢,也在想:他厌恶凑热闹,厌恶走亲访友。在他看来,所谓消遣就是到爸爸家里玩纸牌。可现在竟然请朋友到家做客了。也许是女朋友吧?不管怎么说,他还算年轻……大概是让女朋友呆在房间,他来买东西了。怪不得正买进口葡萄酒呢,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他思量,她不想我。她家里高朋满座。看见她时我有点慌乱,她大概觉察到了,以为我怀念着她。我可不会让她称心如意,不,小姐。
  “我存的酒快喝完了,总有客人来。”他说。
  “我们家也是接连有聚会。”
  “过去你就一向喜欢搞聚会。”
  “你可不喜欢。”
  “人都在变,是不是?改变自己的习惯……”
  “当然。”
  “如果你再和我一起生活,会认不出我来的。”
  她依然笑容可掬的说:“愿上帝饶了我吧。”
  六年期间他们相亲相爱。一个离开一个,两人谁也不能活。朋友们说,这两人,如果有谁死了,另一个就会自***。可朋友们不知道,他们一直受到误解的威胁。他们相爱,但互不理解。好像是爱情有更强大的力量,代替了理解。他说的话她能理解,可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两人一块儿走到收款台。他没有主动提出为她付账,反正她招待朋友用的是他转给她的抚恤金。他想问问她母亲怎么样;她呢,想问他感觉如何,尿酸的毛病又犯过没有。两个人刚要同时开口说话,却又笑了,接着便什么也没有再说就分手了。
  回到家里,她听见妈妈躺在床上嘟哝,说她一定得改改那套半夜三更买东西的习惯,应该交朋友,做点事,不要老是哀叹失去了丈夫。她一言不发,收好买回的东西就睡了。
  他回到房间,打开一盒肉饼、饼干包和一瓶葡萄牙的葡萄酒,孤零零地吃着,喝着,一直呆到有了睡意,便躺下了。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1.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以“邂逅”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文中画线语句从技巧、内容、作用三方面简要赏析。
  睡着前她想道,这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睡着前他想道,这条母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并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小说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他”心口不一,吝啬小气;“她”苗条俏丽,却缺乏细腻温柔的性情。
B.“他”和“她”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分居后的生活状况,如对对方热切关心而外表故作冷漠。
C.“人都在变,是不是?”一年的分居生活使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D.爱情的消失使“他”和“她”分道扬镳,猜疑使“他”和“她”破镜难圆。
E.莱辛认为,艺术美在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从情节安排看,本文完美地实践了这一点。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像个父亲
王世虎
        陈亮考上名牌大学的消息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黄龙滩村。当晚,陈亮爹便***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请全村人来家里喝酒。饭桌上,大伙纷纷向陈亮爹敬酒,夸他有福气,有能耐,培养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来!陈亮爹那个高兴啊,醉得是一塌糊涂。
        送陈亮走的时候,爹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叮嘱:“亮儿,到了学校可要好好学习,别混坏了,缺钱了就和家里说。”陈亮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泪水。
        陈亮寒假回来的时候,已俨然变化了许多,白了也胖了,乍一看就跟个城里娃似的。吃完饭,陈亮要去洗碗,但母亲却执意不让,说让俺娃好好休息。陈亮见爹正坐在堂屋里吸旱烟,便像往常一样给爹打来一盆水。“爹,洗脚。”陈亮说。“哦,好。”爹边往地上磕旱烟锅边会心地笑。在厨房洗碗的母亲却冲了出来,生气地说:“你怎么还让娃给你打洗脚水?他都这么大了,况且他都……”“怎么了?怎么了?”爹大声地嚷道,“他是俺儿子,给我打洗脚水天经地义。别说他现在只是个大学生,就是将来当上镇长、县长,我让他打他也得打!”
        陈亮回过头:“妈,爹说得对,这样,才像个父亲嘛!”母亲悻悻地回到了厨房。陈亮兴高采烈地给爹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以后,每年寒暑假回家,陈亮都会主动给爹打洗脚水。
        大四那年寒假,陈亮是带着女朋友慧慧一起回家的。慧慧是陈亮的大学同学,两人已谈了两年恋爱。慧慧不仅长得漂亮,还是城里人,父母都是政府官员。
        人家一个城里的千金,能看上自家的穷孩子,爹觉得,这真是上天赐给他家的福分。所以,爹对慧慧特别好,甚至有些恭敬。说话做事都哈着腰,脸上荡漾着微笑。吃饭的时候,爹不停地给慧慧夹菜,关心地嘱咐她多吃些。特别是每天晚上,爹都会主动地给慧慧打洗脚水,尤其让陈亮接受不了。
        陈亮说:“爹,你怎么能给慧慧打洗脚水呢,你是长辈啊!你这样做,一点都不像个父亲,让我好难堪!”“你懂什么,傻小子!”爹骂道,“人家是城里人,又是独生女,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苦,能看上你这个穷小子并来到咱们家,已经是对咱仁至义尽了,我给她打洗脚水,有什么不对的?咱不亏!”
        说完,爹问一旁的慧慧:“水温怎么样?”“哦,有点凉。”慧慧小心地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爹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陈亮悄悄拉慧慧的衣角,说:“你怎么能让我爹给你打洗脚水呢?”慧慧不满地说:“是伯父非要给我打嘛!”陈亮说:“那你就不知道自己去打啊!”慧慧便不理陈亮了。爹不亦乐乎地给慧慧打了一个寒假的洗脚水,陈亮的脸也阴沉了一个寒假。 大学毕业后,陈亮留在了城里工作。父母急着抱孙子,三天两头地给陈亮打电话。陈亮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再等等,快了!起初,爹还能等,时间一长就气了,说:“你非要等我们死了再结婚是吧!”
        陈亮终于回家了,但身边的女朋友却不是慧慧,而换成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土气的女孩。陈亮给爹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小娟,和我一个单位,今年刚大学毕业。”爹像审问犯人一样问:“小娟哪里的?”陈亮刚准备回答,小娟却***话:“伯父,我家安徽农村的,我们那里可好啦,有大片大片的竹林。”爹的脸便一沉。
        吃过晚饭,陈亮妈还未来得及伸手,小娟便手脚麻利地收拾了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打来一盆水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陈亮爹的面前,笑着说:“伯父,洗脚了!”“哦!”爹淡淡地回应。
        “伯父,水凉吗?”小娟问。“有点。”爹说。“好,我再去给你加点开水。”小娟端起盆子就进了厨房。
        爹盯着陈亮问:“和慧慧分了?”陈亮点点头:“分了。”爹问:“为什么?”陈亮说:“不为什么,合不来呗!”爹问:“你喜欢这样的?”陈亮说:“喜欢。”爹生气了:“她哪点有慧慧好,你说?”陈亮便不吭声了。爹也不吭声了。
        爹睡着后,母亲又悄悄地问陈亮:“亮儿,是谁先提出分手的?”陈亮说:“我。”母亲又问:“那你真心喜欢小娟吗?”“嗯,喜欢!”“你喜欢她什么?”“勤快,朴实,体贴。”“还有呢?”母亲继续问。
        “还有……”陈亮转过头,“我觉得和慧慧相比,在小娟面前,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
         ( 《小说月刊》 2010 年第5 期,有删改)
1.小说第一、二段 (“当晚,陈亮爹便***了家里那头养了近一年的大肥猪,……眼中满是泪水”)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叙述了三次“打洗脚水”的经过,请分别指出“父亲”在这三次过程中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何特色,请联系上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小说中陈亮重新选择女朋友,是坚守传统,也有人认为陈亮不应该让“爹更像个真正的父亲”成为择偶标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科学家们说,虽然地外生命形式看起来也许不像银幕上的外星人,但他们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能性却是千真万确的。
  地球之外究竟有无生命,过去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地球 上的高文明生命形态,在太阳系内是唯一的。1984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拾到一块陨石,经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这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内含有高浓度的有机体(或说原始的微生物),说明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当外星人近20年前首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此类活生命,但是他们认为,其他星球也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
  伦敦大学学院的唐·考恩博士说:“作为生物学家,我们有 充分的理由认为,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生命,但是,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更可能是一种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单细胞生命,而非许多科幻电影中描绘的3只眼动物。”考恩接着说:“从进化上来说,生命将是非常原始的。”
  考恩说,即使是最简单的生命也需要液态、适宜的温度、食物来源等最基本的生存 条件。他根据温度的上下限 描绘了生命存在的范围以及此类原始生命能茁壮成长的地方。热液池、蒸汽出口、沸泥浆池和地下热液出口等等,这些被视为地球生命起源的地方也是其他星球简单生命诞生的理想环境。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莫妮卡·格雷迪博士支持考恩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火星和木星、卫星等星球的某些地表或地表下面可能存在生命。
1.对本文第一段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外生命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又是千真万确的。
B.地球之外的星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不容置疑的。
C.地外生命与银幕上的外星人相比,生命形态很可能不相同。
D.地外生命有千真万确存在的可能性,只是生命形式也许不同于银幕上的外星人。
2.下列陈述符合考 恩博士观点的一项是( )
A.外星球其他地方也存在生命。
B.水是生命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C.地外生命只是一种单细胞生命。
D.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地外有生命存在。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1984年,美国科学家研究了一块采自外太空的陨石,从而否定了地球是太阳系内唯一有高文明生命形态的星球的认识。
B.二十多年来,科学家们虽然始终没有发现外星球活生生的生命,但并没有改变他们对地外生命形式的确信。
C.地球生命与地外简单生命,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是相同的。
D.格雷迪对地外 生命的生存地做了具体的推测。
4.综观全文,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英美科学家对地外生命的研究。
B.地外生命确实 可能存在。
C.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
D.话说外星生命。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