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花鸟画创作在汉语修辞中的意义  韩云清花鸟画的原始符号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及画像石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
传统花鸟画创作在汉语修辞中的意义  
韩云清
花鸟画的原始符号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及画像石等中就已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却始于唐宋。尤其在宋代,由于赵宋王朝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倡导,一个由专业画家参与的宫廷画院应运而生,花鸟画创作开始有了一个长足发展。在文人画的推动下,这些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花鸟画创作,就不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赏心悦目,而是开启了一个把艺术形象从属和服务于某种观念和文化的新时代。诚如苏东坡评文同画竹所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宋元时代的花鸟画是通过对具有隐喻和拟人化手法及具有象征意义绘画对象的承继和拓展,使花鸟画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了比人物画和山水画更为广阔的天地,花鸟画也因而开始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人性和伦理道德的巧妙融合。 
就大多数人而言,一些有着基本温饱的市民阶层依然执著地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和希望。于是,画家们将诸如“大吉大利”“荣华富贵”“富寿延年”这类含有民俗性文化的美好字眼儿,融入汉语修辞方式中去,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许许多多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绘画作品。
从汉语修辞学角度看,花鸟画的许多优秀作品,大多与艺术语言的修辞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自古有“书画同源”“诗画一体”之说。从汉字的发生、发展的进程看,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按许慎的说法,其形成的基础是“观象取象”。由“观象取象”生成意象,再由意象转化为抽象符号,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意象无疑是汉民族语言文字符号生成的必要条件。而意象也正是中国诗、书、画创作的基础。人们所熟知的“胸有成竹”的“竹”即为意象,就是“以象示意”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汉语修辞学,其中包括拟人、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也是在前人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最早的表意文字是象形文字,是通过意象转化为抽象符号的组合来表达其意义的。汉字中又存在着大量形声字,它兼有表意和表声的双重成分。同音不同义、同音不同形的汉字,以及由此而组成的词和词组,无疑是花鸟画在表达观念上的极好文字载体,也给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可能。以大家所熟悉的齐白石的一幅画作为例,画面构成是一只盛满青果的木桶,题名却是“祖国万岁”,这其实就是“一统万年”的谐音,即同音不同字、不同义双关。花鸟画的观念性、象征性以及对各种物质符号的选择和运用,其主要媒介是汉民族语言文字。花鸟画创作中所融含的各种修辞方式及由这些修辞方式产生的种种修辞风格,无论从造型的稳定性,还是从主题的鲜明性上看,总是与语言的稳定性、语言的实用性相关联。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
6.下列对“花鸟画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花鸟画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及画像石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符号造型。
B.花鸟画始于唐宋时期,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宫廷画院有了专业画家参与,使其开始有了一个长足发展。
C.在文人的推动下,花鸟画的创作就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不只为了赏心悦目。
D.花鸟画在宋元时期对象征意义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因此花鸟画有着比人物画、山水画更为广阔的天地。
7.下列对“无疑是花鸟画在表达观念上的极好文字载体”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声字有表意和表音两方面特征,具有花鸟画体现的修辞方式。
B.汉字表音、义的不同可以使花鸟画体现出很好的观念和思想。
C.同音不同义、同音不同形的汉字、词、词组,能够很好地表达观念。
D.花鸟画表达观念靠汉字,汉字意义的体现也可以花鸟画为载体。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福寿延年”等人们认为美好的字眼儿,融入汉语修辞方式中,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花鸟画。
B.“书画同源”的意思是汉字与花鸟画的来源是一致的,许慎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C.“意象”是汉字生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汉字开始是象形文字,就是从事物的特征中产生的。
D.花鸟画创作中融入的修辞方式和修辞风格与语言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有关联。
答案
6.A
7.C
8.B 
解析
6.B项,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始于唐宋时期,而花鸟画在彩陶时期已经在有原始符号造型。  C项,是文人画的推动,而不是文人的推动。  D项,花鸟画继承和发展的是绘画对象。
7. A项,没有根据。题干句子的意思是汉字是花鸟画表达而今的文字载体。  B项,花鸟画表达观念的文字载体是同音不同义、同音不同形的汉字。  D项,后半错误,不能反向推断。
8.不仅仅是花鸟画,是所有的画。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花鸟画创作在汉语修辞中的意义  韩云清花鸟画的原始符号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彩陶、殷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壁画及画像石等】;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庭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置天才李白那样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到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啼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中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8.作者在第①段中间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6分)
19.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20.第⑧段中“他有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聂赫留朵夫沿着熟悉的街道步行回家,一路上反复想着。……他不禁想起了他同母亲最后一段时间的不自然关系令人憎恶的。……他想到米西和她那个粗鲁好色的父亲、他可耻的经历和残忍的行为,以及声名可疑的爱说俏皮话的母亲。这一切都很可憎,同时也很可耻。(《复活》)
B.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了监狱,第一次探狱成功,在女监探望室里玛丝洛娃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对他一笑。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狱成功,在女监探望室里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聂赫留朵夫第三次探望玛丝洛娃后产生了恐惧甚至嫌恶她的情绪,使他感到痛苦和烦恼。 (《复活》)
C.一代奸雄曹操心狠手辣,因为各种原因***了许多挡道的人,如错***吕伯奢等;还借口***了或逼死为他出力的谋士,如借“鸡肋事件”***了杨修,如被操称为“此吾之子房也!”的荀攸因阻止尊操为魏公,操闻,深恨之,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荀攸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后来同样阻止尊操为魏公的荀彧,曹操闻之,怒曰:“此人欲效攸耶!”荀彧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亡年五十八岁。(《三国演义》)
D.第四次在监狱探望时,玛丝洛娃后悔今天错过机会没有再对他说:她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决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就象从前在肉体上利用她那样,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她又是怜惜自己,又是徒然责备他。她很想喝点酒来浇灭心头的痛苦。(《复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梅花几度梦里寻
①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
③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常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④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他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题目“梅花几度梦里寻”的含义之一:作者要寻找出人应像梅一样具有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
B.梅生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按季奉献着自己的幽香,显现其勇敢叛逆、悲壮凄楚的色彩。虽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被挤出局,却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
C.“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会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是说作者被梅的精神深深折服,一遇挫折,便梦梅砺志。
D.作者认为:“其实人生一世与其他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本文以“梅”为吟颂对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E、作者引用佛家语“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是为了表达苦寒之中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是必然和自然的观点。
10.文章写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的独特个性及其植梅放鹤的情趣,其用意是什么?(3分)
11.作者说“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的依据是什么?请分条列举回答。(4分)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最为关键的。人物的描写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刻画。请从某一方面的描写入手,简要谈谈文中的人物描写。(《围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7.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8.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9. 小题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