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断崖(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2)时间在头顶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断崖
(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时间在头顶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3)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4)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6)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槃的火焰。
(7)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小题1:根据全文,说说“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4分)
小题2: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默的断崖“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请根据第三段内容,概括回答。(2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说明第四段中“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5分)
小题4:从五.六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6分)
答案

小题:(4分)①见证了村庄沧桑变化的断崖②是在空旷与落寞之中坚韧地用自己的身影证明(或“昭示”)自己存在的断崖。③是坚强.忍耐而默默地支撑着生生不息的新生命的断崖。④是沉着.从容.朴实而又坚韧的断崖。(4分;答到一点得1分)
小题:(2分)(1)沉默的断崖年复一年①默默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1分)②目睹了村里人梦想的实现和破灭。(1分)
小题:(5分)①通过断崖的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残缺作比较(对比.衬托)(1分),突出断崖沉默.坚强而不屈的形象。(2分)②为下文由断崖引发的人生感悟作铺垫(或: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悟)。(2分)
小题:(6分)①面对不幸要能从容坚强,把不幸当成身后的历史。②逆境可铸炼常人难以具备的沉着.从容.朴实的品质。③坚韧的人经历了磨砺,总会找到新的道路。④人在困境中要能继续自己的热情与梦想。(2分)(答对一点得2分)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断崖(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2)时间在头顶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野艾
史小溪
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野艾,亦叫艾蒿,野生在田畔、沟壑、荒坡、路边及那些潮湿的河谷洼地,陕北高原广阔纵横的土地上,到处遍布着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迈着散漫的步子,你走过田畔、山坡和荒野,立刻会感到空气中流荡着清新的苦香。风顺着山谷舒卷地自由自在地弥漫,你不由得停下脚步,掐一枝野艾,闻闻,会像第一次才发现似地小声叫出声来:呀,好香!然后,把它轻轻放在手中珍爱地搓揉着,流连忘返地在那儿久久徜徉。
这是和奇花异卉不同的一种独具风流的苦香。
高原上的农人们和野艾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他们祖祖辈辈一遍一遍重复着那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浓郁的风俗和那些充满神奇奥妙的事情。
初夏的端阳节,野艾仅一尺来高,还带着春天的鲜嫩、水灵,细长的羽状叶片披一层银灰色柔毛,在东南风中姗姗摇曳。黎明,人们便兴冲冲地从河畔、坡地拔些挂着露珠的野艾带回家——在住宅门墙上方交叉悬挂,驱祭五毒,共禳不祥。人们还要早早叫起自己的孩子,到河边清洗双目,给耳缝间别枝艾叶。“端午不夹艾,蚂蚁夹老赖。”这是高原上老幼妇孺尽知的俗语,“老赖”在当地泛指男性的睾丸。还要给女孩子脖颈间项链似地用五色彩线系一香包,香包里包有五谷、铁屑、艾叶诸物,寓意消除祸患,躲避蟊蠹危害之灾。
高原人以自己不可改变的信念,倾注于野艾一种神圣而忠厚的笃爱。野艾燃烧的烟能驱蚊蝇,从五月起,农家就开始束些粗糙的艾绳了,以对付那些厌恶的饕蚊。那艾烟袅袅地带着芳香,带着农家和谐袒露的夜话走进梦乡。野艾更可入药,当地有“艾可配百方”之说,民间偏方以它营血,暖子宫,祛寒湿。将艾叶晒干捣碎而成艾绒,中药针灸时用来治病。荒僻偏远贫穷落后的陕北高原古来缺医少药,农家便祖传盛行多种艾的秘方:小孩疝气、腹部疼痛、不良撮口习惯,皆用艾绒加麝香或大蒜在有关部位灸疗。赤痢白痢,则用艾叶加生姜和少许红糖煎服医治……
许是野艾的强悍功能,才使高原人赋予它一身钟灵毓秀之气吧。
时令跨入六月的高原,长空青蓝、透明,太阳开始火焰一般燃烧。庄稼旱得几乎无望了,农人们便到处捕捉金龟子。那是一种铜绿色的大甲虫,在夏天旷野上轰炸机般地飞舞,有时会在夜晚嗡嗡地闯进家来。一把捉住,即选择最亮红酷烈的午晌,把艾绒粘其背上点燃,然后放飞,任其翱翔上苍。那金龟子因受着艾火煎熬,会没命地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在空间留下一道道虚光。这艾绒点燃的火,称天火,他们托金龟子向上苍传递神秘的“天火”讯息:老天爷,慈悲受苦人吧,整个地面已燃烧得无法生存,连不畏干旱和饥渴的艾蒿都再难忍受了……
古老淳厚的高原人,永远传递着这无望和未卜的寄托,又那样充实和顽强地活着。

20090318


 
整个漫长燠热而干旱的炎夏过去以后,高原便进入连绵多雨的秋的节气了。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地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野艾在这时开始开花了,蕴藉着伟大的厚爱和成熟,微微弯曲的枝头挤满细密而小俏的米黄花序,扩散温馨,苦香,和着秋风唱着自己的热恋和礼赞。站在高原上凝望这派大自然景象,会使人许许多多的联想自由自在驰行,会使人的视觉和心灵都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愉悦。啊,田畔、沟壑、荒坡、洼地、路边的那些野生野长的苦香的野艾,尽是为着博大、自由和高贵的土地而开放的,也为高原人的那种于世固有的贫瘠、辛酸、蹇涩和祥和、安乐而开放。繁衍在陕北高原上的农人们永恒不息地爱着这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野艾。
小题1:根据文意,说说高原人重复哪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风俗和神奇事情。(6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
(2)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地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
小题3:结合文中对“野艾”的描述,谈谈你对“独具风流的苦香”的解释。(4分)
小题4: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在表述这种感情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园哪有风光美
刘红旗
(1)一次聚会上,唯一来自农村的我突然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一大群我深深仰望的城里人纷纷问我,农村的空气有多新鲜,农村的天空有多湛蓝,农村的野菜有多淳香,甚至有人想去租种一片土地……他们对农村的田园生活“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神情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
(2)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的我被一群生活在都市的人向往着,我仿佛是从桃花源走出的那个渔人。
(3)而我这人偏偏心笨嘴拙,直来直去实打实一句:你们有谁愿意去农村住一辈子?像是给本已熊熊燃烧的火焰泼了一盆冷水,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长吁短叹,短暂的小憩尚可,长期的居住不行。
(4)对田园生活的倾心,不过是对令人身心疲惫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回避的自然流露,而绝不是否定与放弃!正如农村的新鲜空气、湛蓝天空和淳香野菜是植根于落后贫穷和苦难的土壤,都市里的紧张浮躁和喧嚣的背后链接的是便利繁华和舒适,忙碌和辛苦是享受和挥霍的成本也是代价,追名逐利是过程也是结果,他们当然不会为了一片蓝天几缕白云小桥流水斜风细雨一时冲动而拒绝荣华富贵和车水马龙。
(5)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把这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带到城里去,他们绝不会俯首屈身长途颠簸到乡下来,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这种判断远远不似在鱼和熊掌之间进行的选择那样艰难。这简直是一定的,因此我也暗自庆幸,这些东西不会被都市掠夺走,真是我们农村的一大幸事。古时有个笑话,媒婆为一家女儿寻找婆家,一个小伙子貌美而家贫,另一个则是家富而面丑,这家小姐羞羞答答地说,那就白天去富家吃饭,晚上在穷家睡觉吧。
(6)都市人何尝不是如此,一方面拥有现代化的各种先进设施,穷奢极欲,一方面心里却又梦想占有农村的恬淡和宁静。两者都是所欲,于是陷入又一轮的不能兼得的遗憾和迷茫,徒增烦恼。
(7)原来,貌似放松身心的优雅活动的深处,隐藏着的竟是都市人的贪婪,所谓纵情自然愉悦山水,也不过是做一次心情的奖赏和刷新,为进入下一轮争名夺利的熙熙攘攘所做的刻意调整和精心准备。
(8)在大自然的青山秀水面前,你突然感到的美不胜收心驰神往,其实这是一种心境,为环境所转换的最原始最本能的审美体验,山水云烟花草树木,不过是激活你内心美感的那只鼠标轻轻的点击,是唤起你内心情趣的那声悄悄的暗示。是先有你放松的心才有的山水的美丽,而非是因为山水的美丽才有你心灵的放松。真正美丽的是你的心灵,而非山山水水本身。明代有一位文化大师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设若在此时此地,你接到上司下达任务的电话,或是收到下属汇报工作的请示,这些公务的纷争一旦侵入你的心里,山水便非山水,风光亦无风光了。
(9)田园哪有风光美?美其实就在你的心里。
(10)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一则小品《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3,5


 
(12)只要有一颗坡老般的“闲”心,则夜夜有月明,处处有松柏!又何须苦苦寻觅到农村到田园到山山到水水?(出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5期,个别地方略有改动)
小题1:在第(2)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自比从桃花源走出的渔人,结合上下文来看,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小题2:为什么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却不能舍弃城市生活?(6分)
小题3:第(8)段中画横线的句了应当如何理解?(6分)
小题4:文章最后引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有何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悲悯生命
毕淑敏
科技发展了,现代人读的是电子读物,乘的是波音飞机。作家,比以前不好当。你能看到的书,他人也能看到。你能参观的自然景点异域风光,别人也许去过得更早更多。从前的诗人,骑一小毛驴,走啊走,四蹄就踏出一首千古绝唱。现代你就是跨着登月火箭,也是干抓一把火山灰阑珊归来。  
也许是不自信,我基本上不写游记,不写历史,不写我的时代以外的故事。我将笔触更多地剖向我所生长的土壤,目光关注危机四伏的世界。  
写作长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光荣与梦想(绝无贬低专写短篇小说的大师的意思)。几年前,当我决定开始写作生平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具体写什么内容,一时拿不定主意。经过多年储备,很有几份材料,是可以写成长篇小说的。它们像一些元宵的胚芽,小而很有棱角地站在我的糯米面箩里,召唤着我,期待着我均匀地摇动它们。让它们身上包裹更丰富的米粉,缓缓地膨胀起来,丰满起来,变得洁白而蓬松,渐渐趋近成品。  
委实有些决定不下。想写这个,那个又在诱惑。放下这个,又觉得于心不忍。后来我很坚决地对自己说,既然对我来说,哪个都敝帚自珍,就想一想更广大的人更迫切需要什么。我是一个视责任为天职的人。这样一比较,对于毒品的痛恨和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就凸现出来。也许是我作过多年医生的经历,同病人携手与死亡斗争,我无法容忍任何一丝对生命的漠视与欺骗。也许是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当兵的十几年生涯,使我痛感生命是那样宝贵与短暂,发誓永远珍爱保卫这单向的航程。  
一位屡戒屡吸的女孩对我说,她是因为好奇加无知,才染上毒瘾的。我说,报上不是经常宣传吗,你为何置若罔闻?她说,我们不看报。看了也不信。如果你能写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让更多的人早点读到,也许可以救命。  
我不相信文学有那么大的效力,就像我当医生的时候,不相信医学可以战胜死亡。但生命本身,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过程。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  
整个《红处方》的写作,是离开北京,在我母亲家完成的。有朋友问,你写作此书的时候,是否非常痛苦与沉重?我说,不是。当我做好准备进入写作状态时,基本上心平气和。我知道要走到哪里去,何地迂回,何地直插,胸中大体有数。长篇小说是马拉松跑,如果边设计边施工,顿挫无序,是无法完成整体设计的。  
每天早晨按时起床,稍许锻炼后,开始劳作,像一个赶早拾粪的老农。母亲为我做好了饭,我不吃,她也不吃。在这样的督促下,我顿顿准时吃得盆光碗净,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大约三个月后,初稿完成了。我把它养在电脑里,不去看,也不去想。又大约三个月后,最初的痕迹渐渐稀薄,再把初稿调出。陌生使人严格。看自己的东西,好像是看别人的东西,眼光沉冷起来,发现了许多破绽。能补的补,能缝的缝,当然最主要的是删节。删节真是个好帮手,能使弱处藏匿,主旨分明。  
书出版后,很多电视台来联系改编电视剧的事,前后大约有几十家吧。天津电视台的导演和制片人,往返多次,同我谈他们对小说的理解,我被他们的诚意所感动。说,那我就把《红处方》托付给你们了,希望你们郑重地把这件事做好。我想表达对生命的悲悯与救赎。
小题1: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悲悯生命”一词的理解。(4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我基本上不写游记,不写历史,不写我的时代以外的故事。
(2)我无法容忍任何一丝对生命的漠视与欺骗。
(3)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与生命对话。
小题3:结合文章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谈“对毒品的痛恨和生命的思考”这一主题?(6分)
小题4:文章末尾写到“很多电视台来联系改编电视剧的事,前后大约有几十家吧。天津电视台的导演和制片人,往返多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对于近期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一些国际、国内专家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世界气象组织一位权威人士30日在日内瓦对新华社记者说,此次中国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世界气象组织在2007年11月公布报告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有可能持续至2008年第一季度。在本轮拉尼娜现象中,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比通常要低,而在典型的拉尼娜现象中,这一区域的海水温度会比通常情况下高一些。因此,气象组织预计,一些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说,统计分析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中国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认为,北方的冷空气很活跃,而目前较强的副热带系统又在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创造了环流条件。
据报道,本轮拉尼娜现象已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多起异常事件。日本专家认为去年8月日本国内最高气温破纪录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秘鲁海滩去年发现大量死鸟,专家认为是由于海水因拉尼娜现象而变冷,某些鱼类离开了通常所处的位置,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北京日报》2008年2月1日)
6.我国今年南方大范围雨雪天气形成的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北方冷空气活跃,并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
B. 南方暖湿气流强大并不断向北输送。
C. 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
D.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期中国出现大范围低温冰雪极端天气,国际国内专家认为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B.此次中国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而拉尼娜现象此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C.由于拉尼娜现象,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的海水温度比通常要低,因此造成大范围雨雪低温天气。
D.去年秘鲁海滩出现大量死鸟,就是由于海水因拉尼娜现象而变冷直接造成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而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的现象。
B.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冰雪天气是罕见的自然现象,是不可以提前预测和有效防范的。
C. 近期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拉尼娜现象并非唯一原因。
D.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联手应对,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年是一种召唤
马国福
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
  年,在岁月深处,汹涌成一股潮水,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端起来尽情分享。
  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悉的脸庞,熟稔的风景,熟透的方言,熟知的故人,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每当过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燃烧,我知道,那是潜伏在我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我在尘世间喧嚣孤单的心,才能归于安详。
  年,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情感标记,是岁月长河浣洗后让我们回归传统的生命节点。是年,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你可以在异乡将泪水咽下,但顺着年的召唤,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
  年,是穴居在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个圣物,它是一种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传统的召唤。顺着这声悠长的召唤,你会发现人世间最美丽恒久的爱恋,最温暖宽容的情怀花蕾一样,被年举在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丛生。
  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
(选自2008年2月4日《人民日报》)
16、文章第2段“年就像……久久守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5分)
答:                                                                    
17、“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第3段对此有具体的描写。请问:故乡年关的暖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8、年是一种召唤。纵观全文,这种召唤对于游子来说,产生了哪些方面的作用?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6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A.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赋予了年以丰厚的内涵。作者以饱含深情之笔,逐层深入地揭示了年的文化内涵。
B.文章以故乡为切入点,尽情渲染年对游子的巨大感召力,其中暗含着对长期蛰居在家的人过年意识淡薄的批判。
C.文章认为,羁旅他乡的人为了生存往往被迫带上各种道具、面具,纯真的心灵被遮挡,以致有太多的泪水和孤寂,是年节把这一切加以排解。
D.“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这个比喻的含义既包含故园之恋酝酿了很久,又包含故园之恋的释放是短暂的。
E、文章情调热烈,思想深邃,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灵动之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