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粗糙也是一种美海星星某日,在一朋友家中听古典名曲《化蝶》,是用那种老式唱机播放的。塑胶唱片在金属唱针下面不慌不忙地转溜着,如泣如诉的旋律,宛...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粗糙也是一种美
海星星
某日,在一朋友家中听古典名曲《化蝶》,是用那种老式唱机播放的。塑胶唱片在金属唱针下面不慌不忙地转溜着,如泣如诉的旋律,宛如一泓清波,一圈一圈地迭漾开来,伴着“哧哧哧哧”的电流声、唱片“咝咝咝”的滑动声,显得有些凝滞又有点厚重。虽是小提琴独奏,却有着交响乐的效果,释放出一份古典而又散漫的忧伤。这种用老式唱机、唱片送出来的音质,与高保真CD唱片相比较而言,却独具一种粗糙之美。
是的,粗糙也是一种美。粗糙,有时候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营养,比如黑面包,那种用有麸皮的面粉做成的面包,就绝对比那种用抽了筋、扒了皮的麦子做成的白面包有着更多的维他命。因此,小时候,母亲常常告诫我:别挑嘴,多吃点粗粮是好事!
相对于做工精细的高脚杯,我更钟情于粗瓷大碗。前者带来的可能是桨声灯影、酒绿唇红;后者带给我的,却是母亲慈爱的目光、父亲祥和的面庞,甚至是寒夜里冻得通红的脚趾头被一双老茧丛生的大手塞进热乎乎的被窝。
平日读书,对那些装帧精美的豪华本,我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总觉得这种书不是给人读的,而是用来装潢门面的。心下十分神往这样一个场景:在某个寂静的雨夜,听着豆大的雨点在窗台上跳来跳去,一个人躺在被窝里翻一本毛边的书,哧哧哧地掀着那些表面粗糙的书页,那该是一种多美的享受啊!
作为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每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便对乡村生活中的许多旧物心存一份感怀。那做工粗糙的木板凳,那豁了口的饭勺,那缺了把的水瓢,那卷了刃的菜刀,那断了一条腿的木床,那脱了发的扫帚,还有那长满苔藓的石阶……隔着一层岁月的毛玻璃,细细打量这些曾经深深打动过我的旧物,叫人禁不住生出诸多感慨。
眼下已是一个追求细腻和精致的时代,一个对蒸馏水、太空水、纯净水情有独钟的时代。而笔者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粗人,常年穿一身粗布衣服,终日吃的是粗茶淡饭,做事毛手毛脚,做人也不拘小节。与人相处,我最讨厌那些八面玲珑者,那种滑溜溜的感觉,总让人心里玄吊吊的,不踏实。我坚信,相互之间有摩擦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有磕碰才会有“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默契。
不敢想像,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心也变成了一个精美细致的瓷器,处处都需要“小心轻放”,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形!那样的人生岂不活得太累?
1.标题说“粗糙也是一种美”,请体会“粗糙之美”在文中的含义,说说“粗糙之美”在与人相处上应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答:“粗糙之美”在与人相处上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一个人躺在被窝里翻一本毛边的书,哧哧哧地掀着那些表面粗糙的书页,那该是一种多美的享受啊!”这里所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学习精神?
答:这里所倡导的学习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章最后一句:“那样的人生岂不活得太累?”请联系文意,简要分析一下“活得太累”的原因。(不超过50字)
答:□□□□□□□□□□□□□□□□□□□□□□□□□□□□□□□□□□□□□□□□□□□□□□□□□□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能从老式唱机播放的音乐声中感受到“粗糙也是一种美”,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能力非常之强。
B.“相对于做工精细的高脚杯,我更钟情于粗瓷大碗。”表明作者所喜爱的粗糙之美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一种质朴美和自然美。
C.作者天生排斥那些装帧精美的豪华本,是因为不如翻看那些表面粗糙的毛边的书页更有美的享受。
D.“眼下已是一个追求细腻和精致的时代”,“而笔者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粗人”,反映了作者思想观念的守旧。
这篇散文以叙述开头,有感而发;以议论结尾,意味深长;语言平实而不乏幽默,行文随意而形散神聚,也体现了一种“粗糙之美”。
答案

1.“粗糙之美”在与人相处上的表现是:对人坦率真诚、宽容大度。(意思对即可)
2.这里所倡导的学习精神是:读书学习要注意内容而不要在乎形式(或:要重视而不在乎表面。)
3.如果为人处世处处精明小心,事事斤斤计较,便会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和负担,因此人生就会觉得太累。(要求联系文意来回答,意思对即可)
4.C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粗糙也是一种美海星星某日,在一朋友家中听古典名曲《化蝶》,是用那种老式唱机播放的。塑胶唱片在金属唱针下面不慌不忙地转溜着,如泣如诉的旋律,宛】;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 间 小 路    龙应台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一条山间小路。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的命运,郁悒而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像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他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综观全文,作者在回顾岳麓书院的兴衰历史时,表达出了哪些看法?(6分)
答:
2.作者在第8段中提到的“不灭的抗争力量”指的是什么?请加以说明。(4分)
答:
3.作者写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段文字中“最深邃的起点”指的又是什么?(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
B.作者写岳麓书院,重写了朱熹与张栻公开讲学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委婉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
E.作者介绍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还补充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车走麦帅二桥,要下桥的时候,突然看到西边天最远的地方,有一轮紫红色饱满而圆润的夕阳。
那夕阳美到出乎我的意料,紫红中有一种温柔震慑了我的心,饱满而圆润则有一种张力,温暖了我连日来被误解的灰暗。
我突然感到舍不得,舍不得夕阳沉落。
我没有如平时一样,下桥的第三个红绿灯左转,而是直直地向西边的太阳开去。
我一边踩着油门,一边在心里赞美这城市里少见的秋日的夕阳之美,也一边为夕阳之美,也一边为夕阳沉落的速度感到吃惊。
仿如拿着滚轮滚下最陡的斜坡,连轮轴都没看清楚,滚轮已落在山脚。夕阳亦是如此,刚刚在桥上时还高挂在大楼顶方的红色圆盘,一坠一坠,迅即落入路的尽头。
就在夕阳落入不见的那一刹那,城市立即蒙上了一片灰色的暗影,我的心也象石头坠入湖心,石已不见,一波一波的涟漪却泛了起来
我猛然感觉到两个可怕的想法:我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走同一条路到学校接孩子放学,为什么3个月来没有看见美丽的夕阳?如果曾看见夕阳,为什么3个月来完全没有感觉?
这两个想法使我忍不住悲哀。在前面的三个月,我就象一棵树,为了抵挡生命中突来的狂暴风雨,以免树下的几棵小树受伤,竟日在风雨中摇来摇去,根本没有时间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更不用说一天只是短暂露脸的夕阳了。
我为自己感到悲伤,但更悲伤的是,想到这个城市里,即使生活中没有风雨,也很少人能真心欣赏这美丽的夕阳吧!
每到黄昏时开车去接孩子,会打开收音机以排谴塞车的无聊,才渐渐发现,黄昏时刻几乎所有的电台都是论说节目。抒情的、感性的节目,在下午4点以后就全部阵亡了。
论说节目几乎是无可避免的有一个共同的调子,就是批评,永不停止的批评。
我常常会想:在黄昏的时候,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心情应该处在一种欢喜与柔美,沉浸于优美的音乐。然而却几乎所有的节目都在论说,永不停止的论说,是不是象征着整个城市在黄昏时,美好的感觉都沦亡了呢?
想要换个电台、换一种感觉,转来转去却转不出忧伤的心。最后,只好又转回我最喜欢的台北爱乐,一边听着优美的古典音乐,一边想着:如果在黄昏时刻,禁止论说,只准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将是对这个城市的人最严重的惩罚吧!
那美丽的紫红夕阳,使我想起水墨画左下角的落款和印章。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幅画,应该尽情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的美丽动人,在落款封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是困难的。
但是,这个城市还有人在画水墨画吗?还有人在每天黄昏,用庄严的心情为一幅水墨画落款吗?
看到夕阳完全沉落,我怅然地回转车子,有着橘子黄的光晕还余韵尤存地照在车上,惨白的街灯则已点燃,逐渐在黑幕里明晰。
我为自己的今天盖下了一个美好的落款封印,并疼惜从前那些囿于世俗的、沦于形式的、僵于论说的、在无知与无意间流逝的时光。
(《以夕阳落款》林清玄)
1.分别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一波一波的涟漪却泛了起来
(2)我为自己的今天盖下了一个美好的落款封印
2.第三段中写道“我突然感到舍不得,舍不得夕阳沉落”,作者为什么要用“突然”一词?(4分)
3.“如果在黄昏时刻,禁止论说,只准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将是对这个城市的人最严重的惩罚吧!”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三个月来没有看见,或者说没有感受到夕阳的美丽是因为囿于世俗、沦于形式,僵于论说。
B.文章对夕阳进行了重墨浓彩的描绘,突现其饱满、圆润,使夕阳之美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C.夕阳在文章中是一个重要意像,它象征着美好的感觉,如水墨画中的落款,需要人们以庄重的心情去感受。
D.“这个城市还有人在画水墨画吗?还有人在每天黄昏,用庄严的心情为一幅水墨画落款吗?”这两个设问句表现了作者对城市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困惑与反思,引发读者思考。
E.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活状态,而“论说”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感情沦亡的直接原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人生加个意义
毕淑敏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就是在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
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1.从文中看,“这种外在的框架”是指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
答:□□□□□□□□□□□□□□□□□□□□□□□□□
2.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有哪几点?请概括说明。(4分)
答:
3.本文第九段写了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的情况。请结合本文所谈的人生意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6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在一所有名的大学演讲开篇,开门见山,抓住大学生提出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行文的线索,形散神聚,结尾一段深化了全文主旨。
B.第二段写了对大学生提问的态度,“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感到迷茫无奈。
C.“……寂静,如同旷野”,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两个比喻写出了大学生对作者独特见解的惊讶、疑惑的心理过程。
D.“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给人生加个意义”的见解,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辩证思考。
最后一段,写了有3%的美国人朝着目标持之以恒成了社会精英,其余的人则差得多,对比鲜明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大学重视精英教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心落叶(有改动)
唐元峰
①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②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皮,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③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第天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④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 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⑤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⑥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⑦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气有鲜活的枝权,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灰暗!
⑧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涉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附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远穷绝的枯荣。
⑩小心落叶。
11这充满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12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看,包容万里。
13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14小心落叶。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标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作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得形象易懂。
2.①在第5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
②第8段中作者提到的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3分)
3.①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1分)
②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4分)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大阅读
窗花
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今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派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鼓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般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楼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8.从文中看,那“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19.作者在第三段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后来在第3段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20.结合“窗花”的艺术魁力,简析作者在第5段中着力描绘冬季剪窗花的情景和夸张描绘窗花的形态,有哪些作用与好处?(6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窗花”为写作对象,目的是为了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寂寞和生活的愿望。
B.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以“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C.第3段写“狂风一吹”之后窗纸“槛楼不堪”的情景,,为下文村里人重视剪窗花作了很好的铺垫。
D.“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在说“窗花的神圣”。
E.文章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出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答:[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