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挽住春天                 阿 丹又要临近并深情抚摸那个给予你鲜润生命值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挽住春天
                 阿 丹
又要临近并深情抚摸那个给予你鲜润生命值得永远敬重的日子。而最初的那个日子,于今天却已积满了纵横交错的岁月之痕。哦,四十余载的年轮也是该有些沧桑感了。
记得在许多个写满不惑的日子里,许多个女友都在经历着一种深刻的惶惑,深省自身不如所往。而你,则是在还要早些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转折的危机,那就是女人的衰老感——相对男人来说于女人尤甚的自然的衰老感。
女人的衰老感,几乎是和青春的飞逝相伴相随的,就像一株花儿,当她姹紫嫣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凋谢与零落。每每对着镜子,一根一根心悸地拽下鬓边的白发,一次一次轻抚眼角细蜜的皱纹……就像触动着沧桑的岁月之弦,就许久许久地很难从悲凄中走出。
克服女人的这种衰老感,也许意味着一方面要从内心的纠缠中走出来,在社会历史的层面上独立地支撑起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剥去层层伪饰,全身心地倾注于生命全身,整个地调动起生命创造的活力。
独立地支撑起自己,或是调动起生命创造的活力,似乎都是在言说生命的力度和质量。让你感慨生命长度的无法预知,生命的宽度却可以觅求,才会让你觉得自然界的春天转瞬即逝,生命的春天却可以永恒。拥有了富于力度和质量的生命才会让你觉得总有春风拂面,心中每天总有新鲜的太阳升起。
在新鲜灿烂的太阳里,你恍若感受到大师们播洒下地永恒的光芒。你仿佛又看见了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卡夫卡、马尔克斯,看见了普希金、泰戈尔、海涅、拜伦,看见了梵高、罗丹、毕加索,看见了莎士比亚、布莱希特、易卜生,看见了肖邦、舒伯特、贝多芬,看见了邓肯……生命给予他们,是文学,是艺术,是用生命创造饮誉世界的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等名篇佳作。文学与艺术的创造就是他们平生的呼吸,全部的生命。惟有如此的生命形式与生命热情的散发,才让他们有切实美好地活过的感觉。惟有实现如此的生命形式与生命热情,才能让他们骄傲地奢侈地拥有永远的春天。
哦,春天永远与富有质量的生命结伴而行。
值得人们敬畏的充满内涵的生命,也永远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由那里,你再度获知,生命的体现方式不仅在于物质形态,更在于精神方式,精神境界。
你曾无数次地叩问自己,将以何种生命方式、何种生命质量自慰。你说不很清楚。你只知道你所喜欢的缪斯之神会把你带到一个精神的王国和一个能获得永恒的地方。你会试着去做一个虔诚的精神追寻者?你会试着去做一个珍守心灵并关怀人类的作家?你会试着将喜剧的、美好的、幸福的、欣悦的、明朗的,或者悲剧的、苦难的、挫折的、感伤的、黯淡的意绪融于笔下,在浪潮汹涌的心灵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交融中,将时代风云、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将种种生命感觉、文化关怀凝成血肉,铸成文字,汇成精神。那个可令你获得永恒的地方,不会在意你的年轻与衰老,不会嫌弃你的清贫与无助。他们净化、纯粹、提升、超拔着你的情绪,令你永远充盈着酷似宗教般的虔诚与热情,使你痛感如若丢失了那块精神的家园,你的春天就将失色,你的生命就将窒息。只有常新的艺术感觉与常新的文字才会令你心永远生长着一股鲜润与生动。
于是你将永远与春天同行。你的面前永远是蓬勃而蓊郁的春天,即便回转身,漫长来路也鲜活着永远的绿色。
那时你将不再惶惑,不再感伤,不再为生命年轮的复加而哀愁而惋叹。看着生命来路上累累的果实和犹如莫奈油彩下充满了阳光的风景,你将会感慨万端地说,原来这世界中有远比女人年轻更重要的东西。这时光中,也有远比女人衰老更可怕的东西。
于是,你的心中永远是春天。你将永远挽住春天。
      ——选自《读者·精品珍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作者的文题说“挽住春天”,从全文看,这个“春天”应该是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处说“原来这世界中有远比女人年轻更重要的东西”和“这时光中,也有远比女人衰老更可怕的东西。”这两个“东西”是不是同一所指?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散文实际上完全是作者站在自己个人主观认识上来写的,也就是说她完全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而她却用了第二人称“你”来写的,作者这样处理的效果好不好?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人的生命长度是无法预知,当然就是指人的寿命长短无法预知。
B.作者所说的生命的宽度却可以觅求,应该是指人生事业上的成就是可以无限度地拓展的。
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大串外国名人,其用意是要说明拥有了富于力度和质量的生命才会让你觉得总有春风拂面。
D.应该说作者的观点也不是就完全正确和积极,也有其消沉、消极的一面,如其认为人应“酷似宗教般的虔诚与热情”
E、文章骈散兼具,风格沉郁,语言靓丽,极赋文采,有很强的感染力,怡人悦性,读之如浴春风。
答案

1、指女人(人)应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拥有了富于力度和质量的生命。
2、所指不同。第一个“东西”是指精神的充实或人生事业上的有所建树;第二个“东西”是指灵魂、精神的空虚或一事无成。
3、这样处理的效果非常好。如果用第一人称写,那么文章的一些观点、体会、感受以及意义都只局限于作者所说的“我”了,范围当然有限;聪明的作者用第二人称“你”来写,那么,就大大地扩展了其意义范围,使文章产生了广泛的意义和怡人悦性般的启迪。
4、DE
解析

1.无
2.无
3.无
4. D.“酷似宗教般的虔诚与热情”不能解释为消极意义,应该是“虔诚与热情”的极度解。E。“骈散兼具,风格沉郁”错误。只散无骈,风格明快、昂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挽住春天                 阿 丹又要临近并深情抚摸那个给予你鲜润生命值得】;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挽住春天
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永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沃那·特·文西是发见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特·文西与鲍梯却梨或奇朗大育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特·文西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氛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鲍梯却梨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见莫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莫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特·文西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特·文西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之纳(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沃那·特·文西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特·文西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注:《瑶公特》即《蒙娜丽莎》。特·文西现在通常译为达·芬奇
1、第四段,“在这些研究上”中的“这些”指代什么内容?(4分)
答:
2、特·文西(达·芬奇)为什么画了“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采的眼睛”? (4分)
答:
3、特·文西(达·芬奇)的绘画技法有什么特点?试分条概括。(6分)
答: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推断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蒙娜丽莎”的脸部轮廓是浮动的,只有体积,没有线条,让人感受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
B.鲍梯却梨的作品非常注意人物脸部的轮廓,往往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但人物的体积感不强。
C.“蒙娜丽莎”微笑的中心在口缝之间,脸上的凸陷、眼睛的倾向、下巴部分不规则的线条,都是“中心”的余波,也是微笑的标识。
D.以黑发与纱网衬托苍白的脸色,以无数细小的衣褶烘托双手的立体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烘云托月的艺术表现手法。
E.《蒙娜丽莎》是一位长期潜心思考,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天才创作出的绘画极品,绝不是兴之所至的神来之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胡杨仰止
                    王本道
①西域之旅,每天要有大量的时光消磨在旅途之上。自从第一眼看到了胡杨,接连几天,我在旅途之上便总是隔着车窗,悉心凝望胡杨的身影。于是,我看到了晨光曦微之中,她的突兀与古劲;烈日炎炎之下,她的昂奋与蓬勃;夕阳西下时,她的葱茏与俊秀。让我稍稍有些失落的是,资料中曾介绍说,“成年的胡杨树高十多米,树干粗大,足可数人合抱”。而我所见到的胡杨,大多数不过五六米高,那树干也谈不上挺拔,有的甚至弯曲而多枝权,类似较高的灌木。为了能认识胡杨的真谛,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的一片胡杨林。
②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她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簇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那枝***树皮纵裂,呈灰白或灰褐色,树冠阔圆如伞,叶子呈灰绿色,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走进胡杨林深处,我立刻陡生一种肃穆,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她们有的像龙蛇盘踞,有的像鹰鹤独立,有的像豹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惊立,有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恐龙、一只巨蜥、一条鳄鱼……啊!胡杨,这茫茫大漠造就的生命,浩浩沙风雕镂的塑像,给我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象空间。
③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胡杨林中,有些成员显然已经衰老了,树皮的褶皱高高地翘起,时光的足迹在她们身上显而易见;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还有的已被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我忽然想起贾平凹先生评价胡杨说过的一席话:“在那样的风沙干渴中,可以整整地活一千年;死了,又可以挺挺地站立一千年;最后倒下了,又还可以不腐烂不散架,把自己的形态保持一千年!”她的生命经历岁月这么悠久,足见她的根系扎得多么深,躯体和筋骨有多么坚硬。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她生命更多的部分仍然延伸在大地的深层!
④中巴车继续向前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她们像大漠卫士,沉寂而虔诚地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随之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片“村庄”。是,那不是村庄,是玛扎[1]、拱北、敖包[2],是“十三连”。它们共同静静地躺在天山山麓博大的怀抱里,谛听着这片土地上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这些“村庄”中的每一个成员本该安然地歇息了,但是他们的脉动并没有停滞,像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活着的时候不避艰险,不怕孤寂,不择壤土,即使倒卞了,她的生命还在大地原深层中延续着……
注:  [1]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坟墓叫“玛扎”,哈萨克人似乎也叫“玛扎”,回族人叫“拱北”,蒙古人叫“敖包”,只是坟墓的形态各有不同。
[2]“十三连”的内涵: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十二个连队,兵团死去的人,便被称为“调到十三连去了”。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说那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为什么?  (4分)
答:
2、联系全文,理解“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的内涵。(4分)
答:
3、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胡杨的感情,并分析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五个“有的……”句子,从外形、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出了胡杨活生生的“灵性”,给我们生动形象的想像空间。
B.作者引用贾平凹先生评价胡杨的那段话,旨在证明胡杨的生命力旺盛,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C.此文运用了比拟、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句式灵活多变,语言与胡杨一样富有刚性。
D.这篇文章与巴金的《灯》一样,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E、文中写到了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胡杨的情态和胡杨林中不同年龄段的胡杨,写到了胡杨的外形内神,为结尾一自然段的叙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感恩老兵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一一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爱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时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也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一一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
小题1:就整篇文章而言,开头两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第5自然段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这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如何理解“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小题4: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风
太阳风是1958年由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一篇杰作《太阳帆船》,公开提出利用太阳光子流形成的太阳风扬帆碧空,实现星际航行。这个设想很有"刺激性",很鼓舞人。1994年11月2日美国航天航空局为此专门发射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耗费2亿美元,用来对太阳风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观测研究。
那么,什么是太阳风呢?所谓太阳风,指的是          。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万至1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1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科学家根据对太阳风的基本特征的了解,现已查明:太阳风的风源来自"冕洞"。"冕洞"是日冕表面温度和密度都较低的部分,在X光射线和紫外线下看起来比周围地带要暗,就像是一个个的黑洞,不间断地出现在太阳"两极"地区。随着太阳旋转而旋转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浇水的水龙头,把太阳内部爆发产生的"高速等离子流"抛向太空。由于太阳自转会合周期是27天,因此,每隔27天,源于冕洞的"太阳风"就会"扫过"或"吹向"地球一次。"太阳风"从太阳"吹"向地球,一般只需要5至6天的时间。它一直可以"吹送"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日冥距离"(约合50个天文单位,即50×1.49亿公里)的4倍处,才被星际气体所制止。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手"的电子湍流。这种电子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爆,给无线电短波通讯、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殒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射的一颗通讯卫星失灵,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1. 根据上下文,下列对"太阳风"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B.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从太阳发出的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阿瑟·克拉克公开提出了利用太阳风实现星际航行的大胆设想,美国航天航空局则耗费2亿美元来对太阳风展开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B.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因而会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
C.尽管太阳的引力很大,但速度极快的带电粒子流还是有一部分像狂风那样"吹"向行星际空间。
D. 强劲的太阳风强烈地扭曲磁场所产生的电子湍流能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殒灭。
B.开展对太阳风的研究工作,对于无线电广播通讯、电视、航天航空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C.地球南北极一带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受到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的激发,是多种形态的极光形成的重要原因。
D.对太阳风的研究,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太阳风蕴藏的巨大潜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后 出 师 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①七十余人,突将无前②,丛叟、青羌,散骑武骑③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 ①驱长屯将: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②突将无前:冲锋无前的将领。③丛叟、青羌,散骑武骑: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没有毛发
B.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    坐大: 安然强大起来   
C.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            期年:一年            
D.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蹉跌:跌倒,摔跟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而议者谓为非计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此臣之未解一也                    夫难平者,事也
D.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诸葛亮陈述的北伐理由的一项是
A.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B.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C.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D.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译文:
(2)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译文:
(3)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