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及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
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之以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耽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静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秀灵,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和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
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
1.(4分)“走山访水”有什么意义?
答:(1)                                                           
(2)                                                           
2.(4分)(1)第一段“被污染的心灵”在文中是指:
答:                                                                   
 (2)第三段的“山水之秀灵”指什么?
答:                                                
3.(6分)作者是怎样评价“山水名胜诗文”的特点和作用的?
答:(1)                                                           
(2)                                                           
(3)                                                           
4.(4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从阐述走山访水的意义起笔,引出读山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先读为快”的结论,娓娓道来,浑然一体。
B.作者认为走山访水是人生乐事,但必须先读山水名胜诗文,否则就不能真正享其乐趣。
C.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使文中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酣畅,让人读后,走山访水之情油然而生。
D.“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这犹如对联的文字,句式整齐,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E.文章首尾都说走山访水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前者用“亦”,后者用“固”,显示了作者根据行文需要而准确选词的写作功底。
答案

1.(1)得到轻松、超脱,乃至反思与启悟。(2)开拓视野,了解历史文化。
2.(1)现代人“鸢飞戾天”的想法(或“现代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2)大自然的庄严静穆,清远幽秘。
3.(1)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2)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向导(或“帮助你读懂大自然”)(3)有独特的清幽、空灵之美(4)为山水名胜提供丰富的文学背景(答对三点即可)
4.B C
解析

1.无
2.无
3.无
4.(B用“必须”不当。C语言并非“铿锵有力”,也不能使人产生“走山访水之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节选)
(1935年8月11日) 朱自清
十五年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
《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武装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作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锼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其为情诗。另一面他又是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爱国诗人。
但作为诗人论,徐低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饶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但这完全是新的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作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是要创造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据《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散文精品》,略有删改)
1.朱自清认为,闻一多诗歌风格的特点是 __________ 的。
2.在朱自清看来,徐志摩诗歌风格的特点是                          _________的。
3.闻一多和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相异处的主要之点是:闻一多作诗 __________;徐志摩作诗 __________ 。
4.下列对闻一多,徐志摩的比较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闻一多、徐志摩都有志于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诗,然而都不能摆脱西洋诗歌的影响。
B.闻一多、徐志摩都凭借想象写作情诗,然而成就都不大。
C.闻一多、徐志摩写诗,在技法上都考究运用比喻,给人的感觉都是活泼的、鲜明的。
D.闻一多重视新诗理论的探索,徐志摩重视新诗体制的尝试,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
E.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惟一的爱国诗人,而徐志摩是一名吟咏爱情的爱情诗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
现在,社会上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繁体字回潮为中心的文字混乱;二是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三是以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为特点的语文水平滑坡。
世界上任何一个统一文明的国家,都有通用的语言,规范的文字,发达国家不用说,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有的国家语言和文字的规范是自然形成的,有的则加上了政府的推动、干预。与语言文字统一和规范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中国恐怕是最早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是尽人皆知的,其实,历代盛世也都有过类似的措施。历代王朝要求“书同文”、语同音,都是着眼于全国政令的畅通,以保证国家统一,但其影响所及基本上局限于官场。
1955年,我国的经济刚渡过了困难的恢复期,党和政府就提出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这是因为当时要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要解放生产力,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克服方言所造成的各地交流的障碍,用一批简化了的汉字迅速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统一祖国的事业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完善,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就越高。不能想象,如果普通话没有成为全国的通用语,统一的市场怎样形成,怎么运转。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传输手段和速度的竞争。当前,我国的信息传递主要还是造信件、印刷品、电话、传真等,语言不通、文字不规范,自然就会造成沟通的障碍。现在,欧美各国正在竞相把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列入议事日程,我国也在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将来要在我国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并加入到国际网络中去,要克服的拦路虎之一就是繁体字。有人说,以前搞简化字是为了解决人们识字、写字难的问题,现在有了计算机,这个问题不存在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化字40年来已经为八亿多人所掌握,现在要普及计算机,该用简化字还是恢复繁体字,这是不言而喻的。何况,计算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认读和手写,简化字的优势依旧:让计算机“使用”繁体字就要多占内存空间,传输速度也比简化字慢。换言之,当年搞简化字并没有想到计算机的问题,但无心插柳柳成阴。当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发展,这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更高。不久就可能进入实用阶段的声控计算机,其重要的前提就是使用者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1.现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状况的主要表现是
2.作者认为,我们国家应当有“通用的语言和规范的文字”,理由有五项,请简要写出每项的要点:
①                                                                  
②                                                                 
③                                                                 
④                                                                 
⑤                                                                 
3.第四段“无心插柳柳成阴”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它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答:                                                               
4.作者认为,我们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哪两项?
①                                                                 
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美哉,书卷气
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关于读书,爱默生如是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读书大可随缘。我读书并不拘泥于某一类书,往往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友人赠我一套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置诸案头。翻读起来,立即被那种语淡意深的风格所吸引,便一读再读。有一次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初集,看得很有兴味,于是多方寻求,得到二集、三集……
女诗人索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呵,别积聚使你沧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人类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
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有删改)
注: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最大博物馆。
1.联系全文看,“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2.“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3.本文结尾一句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这句话含意丰富,请写出两点。
答:(1)                                                         
(2)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紧扣题意概述有书卷气的好处。这“书卷气”是指通过读书养成的读书人特有的风格和气质。
B.大学者熊十力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这是因为《儒林外史》像一面镜子,让他进一步认识了自我。
C.文中引述王冶秋先生多次读《阿Q正传》的不同体会,表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
D.“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句领起第二、三两段,从本质上揭示了读书的重要作用。
E.“读书大可随缘”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个观点,意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读者,读书不必选择,书都可以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莱、蚱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莱,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 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采。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的村庄去上路。
小题1:总览全文,概括“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6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
(2)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小题3:文章题目有什么含意?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简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秘密
邵昌玺
早上七点钟,新来的办事员周可就早早地来到工厂,因为今天要举行一项同外商洽谈合作项目并引进外资的重要活动,他必须赶在八点之前把会场布置妥当。昨天下班之前周可就已经把会场布置好了,今天需要在一些细节上完善一下。
周可把会场中间的椭圆形会议桌擦了又擦,直到一尘不染,才在外商代表方就座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并放上“嘉宾席”标志牌。同样,他也在厂方代表就座区域的会议桌上面摆上一溜儿水果盘,放上“厂方代表席”标志牌,自然地把会场分成两部分。
八点钟,双方代表准时走进会场。周可首先客气地把外商代表杰克一行请到“嘉宾席”就座,然后安排“自己人”在对面落座。他则站在会场一角,随时准备为会议服务。
洽谈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会场里变得很嘈杂。
原来,双方因为资金的投放问题意见不一致,产生分歧:杰克认为把资金投向一项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的项目上,有风险,是在滥用合作资金;而厂方代表则想表明他们是决不会滥用这笔资金的,因为这个项目他们也是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双方据理力争,僵持不下。
周可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十点三十分,会场休息时间到,双方代表都走出会场,进行片刻休息。
不一会儿,周可看见杰克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走进会场,并顺便坐到了“厂方代表席”上。还没等他过去提醒,竟然拿起眼前果盘里的“水果”就要吃起来。
霎时,周可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目瞪口呆,眼看着杰克把“水果”慢慢地放进嘴里……  周可就像一座雕塑,完全僵住了。
虽然“厂方代表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和“嘉宾席”上果盘里的水果同样“鲜艳欲滴”,但是,“嘉宾席”上果盘里盛着的是真正散发着清香味的各色水果,而“厂方代表席”果盘里盛着的则是有色无味的“水果模型”,说白了,就是各种“塑料水果”。因为做得“精致”,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外人一般是看不出真伪的,也只有本厂员工才知道这个秘密。所以,每次在这种场合之下,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人去动面前的“水果”,只有看客人吃的份。今天他也是照例行事,可万万也没想到却在这上面出了岔子。
果然不出所料,杰克眉头紧锁,把已经放到嘴里没有咬动的“水果”拿在手里反复地看,又看看四周。当他看到面前会议桌上摆着的“厂方代表席”标志牌,好像也意识到自己坐错了位子。他又看了看面前果盘里的“水果”,然后起身回到原来座位重新坐下。
周可面如死灰。
这时,休息的与会代表陆续走进会场,等大家到齐后,杰克站起身,郑重地说:“诸位,我已在合同书上签了字,我宣布,我方同意跟贵厂合作,并接受你们提出的方案,我们会按照合同的约定于近期把第一笔合作资金划入贵厂账户。”
一句话,让所有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旁的周可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晕头转向。
杰克接着说:“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他们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成功。”杰克边说边指着对面水果盘里的“水果”。
外商代表方的其他人员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这时周可和厂方代表都反应过来,随即,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小题1:请你概括出办事员周可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小题2:联系文中杰克的话:“一个在小节上都能保持节俭的工厂,一定不会滥用每一分钱,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取得成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小题3: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