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艺术的真谛孙家正在目前风气之下,艺术研究实在是需要有人沉下心来,认真去做的崇高事业。现代化、全球化在迅速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的真谛
孙家正
在目前风气之下,艺术研究实在是需要有人沉下心来,认真去做的崇高事业。现代化、全球化在迅速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喧嚣、太浮躁了。在这个追逐浮华功利的时代,需要有人静下心来,研究一点问题。
艺术研究是什么?仅仅是那些知识、技巧吗?艺术,说到底是人的情感的载体,而对于人的情感的忽视,正是现代社会的弊端之一。现在,艺术差不多成为了“技巧”的代名词!
我们走进书店,浏览报亭,官场的权术、商场的谋略、情场的技巧等,林林总总,往往都赫然标注着“艺术”二字。其实,当代社会应该重视的,人们恰恰淡漠了,那就是人的情感。而艺术恰恰是情感的载体。选择了艺术研究,其实就是选择了对人及其情感的研究。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或者说是在文化的结构里,情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然属于感性的范畴,却是一切理性的源头、内涵和基础。如果离开了人的情感,不以真挚善良为基础,一切形式上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只不过是一种虚伪和做作。从这一点来说,艺术研究是21世纪人类社会需要特别重视的。
20世纪人类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把人送上月球,又开始对火星和其他星球进行探索。人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去探索那无穷的宇宙,但恰恰忽视了对人的自身的研究。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宇宙,可惜,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人们对自身认识的浅薄,使人做出很多愚蠢而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选择艺术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正确的、崇高的。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选择,这个时尚并不是广告上看到的那一类东西.而是指这一课题正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法国作家马尔罗预言,“21世纪的发展,要么是文化的发展,要么什么也不是。”
选择艺术研究,首先要以一种慈悲的情怀来研究学问。人要生存,要养家糊口,当然总得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但对于艺术的研究,它不仅仅是一个饭碗。选择对于艺术的研究,必须要对人有深层的关爱。对人,包括对他人,对自身,对整个人类,特别需要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慈悲情怀从来都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不竭动力。几年前我曾会见尼泊尔的一位佛教领袖。吃饭的时候,我悄悄问他一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中还有大乘教、小乘教,您对众多的宗教有什么看法呢?”他说:“只要你心存慈悲,善待他人,信教与不信教、信什么教都无所谓。”这句话使我对他肃然起敬。他悟出了宗教的真谛,那么,我们作为艺术的研究者,是否悟透了艺术的真谛呢?
其次,要有忧患意识。科技的发展给地球创造了很多奇迹。但科技并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20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使许多过去人类面临的灾难解决了,麻风病、天花、霍乱以及其他许多疾病都可以解决了,但是有一类疾病,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开始以强劲的势头上升,现在仍在大幅度地增加,那就是人类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疾病。人类精神领域的问题,仅仅靠自然科学是难以解决的。人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有赖文化的功能。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情感的滋养。
一种慈悲的情怀,一种忧患的意识,我想对于艺术研究,尤其不可或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沉下心来,既不为时尚所惑,也不为积习所蔽,不断地发现真理、接近真理。
(选自《书城》2007年3月号,有删节)
小题1:对“艺术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研究”的对象是人及其情感,而不是一般的知识、技巧。
B.“艺术研究”所指的“艺术”不同于一般的“技巧”,否则就因泛滥而变得庸俗。
C.“艺术研究”的结果可以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极大发展。
D.“艺术研究”中渗透慈悲情怀、忧患意识,就可以不为积习所蔽。
小题2: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是一个追逐浮华功利的社会,研究艺术可以使人内心宁静、心灵崇高。
B.艺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陶冶,可以使人的理性更为发达,理性的内涵也更丰富。
C.作者引用马尔罗的预言旨在阐明,研究艺术在21世纪会是一种时尚,选择研究艺术是正确的、崇高的。
D.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是感性的产物,没有真挚善良的情感作基础,就会变得虚伪和做作。
小题3:
(1)作者在与尼泊尔佛教领袖的谈话中获得了什么启迪?“艺术研究”的真谛在文中具体 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出了研究艺术的两个条件:慈悲情怀、忧患意识。请根据文本信息分条阐释其 内涵,并说明作者提出这两个条件的现实针对性和想要达到的目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A.
小题:B.
小题:(1)作者在与尼泊尔佛教领袖的谈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慈悲情怀是洞见艺术真谛的首要条件。“艺术研究”的真谛就是关怀整个人类,关注人类精神问题。(答案分两点作答,各2分。)(2)慈悲情怀指对他人、对自身、对整个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忧患意识指解决人类精神领域的问题,使人能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艺术责任感。作者的这两个条件是针对当前社会 追逐浮华、喧嚣浮躁的时代风气提出来的,目的是希望研究艺术的学人能沉下心来,不为时 尚所惑,不断地发现真理,接近真理。
解析

小题:(A.原文为:“仅仅是那些知识、技巧吗?”这句表明:艺术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知识、技巧,但包含知识、技巧)
小题:(A.第一自然段说,艺术研究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有人静下心来研究;C.马尔罗的预言意在说明文化发展对21世纪的发展的重要性,作者引用此预言,旨在阐明艺术研究能帮助人类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对21世纪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应该是理性的产物。)
小题:(1) (答案分两点作答,各2分。)(2)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艺术的真谛孙家正在目前风气之下,艺术研究实在是需要有人沉下心来,认真去做的崇高事业。现代化、全球化在迅速地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下题。(18分)
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冯之浚
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顺境易处,逆境难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随缘自适,这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
②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转引自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里面含有“进退有节,仰俯皆宽”的意思。苏轼一生坎坷,但在对待人生顺逆上,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例子。上面这句词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圆满地融合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形成了“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
③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儒家人格理想不仅是个体善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济世救民。儒者对国事民瘼有真诚的关怀,努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功立业,即使遭到贬谪也以深沉的忧患系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同时,儒家也讲究超越精神,穷居陋巷,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把慎独和放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其影响始终不衰。
④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禅宗有则故事: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⑤当然,“食色,性也”,儒、道、佛三家开出的药方,虽有“悬壶”之功,却乏“济世”之力,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名和利的束缚。不过,在物欲张扬的当下,劝人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空”一点,淡泊处世,清心守静,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使人经常调剂到一种怡乐自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看三家之说,不无裨益。
⑥修身之本在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禅宗二祖慧可,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祖堂集》中记载,慧可问达摩祖师:诸佛心印的法门,可以说给我听吗?达摩说: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他听了又问道:我心不得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法门。达摩便说:你把心找出来,我便为你安心。慧可听了这话,当时便愣住了,良久,方说: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佛教禅宗一派传入中国,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发挥了“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禅宗主张凡事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过分祈盼、过分喜怒哀乐,顺其自然,但求心安。如此一来,繁杂的人生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在任何环境中,人生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不良的心态对健康有害,甚至导致疾病。
⑦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可以用宋代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概括,此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今天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精髓,实现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节选自2007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能正确解释“善待自我”意思的有  (4分)
A.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
B.自解得失,随缘自适,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
C.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能将慎独和放达结合。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6分)
A.中国人生智慧注重人与自我及人与人之间等关系,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强调善待自我。
B.苏轼一生坎坷,他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善待自我的中国人生智慧的境界。
C.儒家独善其身、济世救民的人格理想及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体现。
D.修身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特色,不追求、不祈盼,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但求安心。
E. 佛教禅宗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F.能否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关键是心态的选择,而心态的选择则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写道:“慧可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呢?(2分)
小题4:②-⑥段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6分)
(1)给这一部分划分段落层次。
(2)给每一段落层次起一个四字小标题,明确表达怎样做才能“善待自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世界观
西方哲学在经历了世界、上帝、理性等几个主题之后,现在逐渐把哲学研究的重心从外部世界转向人本身,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提出和阐释哲学问题。这种转向的主要代表就是生活世界理论。这个转向既有哲学变革的意义,更是出于当代人类现实生存状况(或生存危机)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这样几个相关的前提或条件:对马克思哲学的宗旨、实质及传统等根本问题的准确理解;对当前时代精神及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把握;以及两者的结合。而生活世界理论正是这样的结合点。
实际上,把马克思看作现代生活世界理论的奠基者,要比别的说法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本意。马克思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为此就要抓住“人本身”,对人的本质、人的世界、人的生活作出科学解释,找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真实根据。而以往哲学都把这种根据归于人的实际生活的彼岸——自然、上帝、理性等,并以它们为本体建立起各种样式的哲学形态,由于这些哲学是从悬置于人的现实生活之外的世界出发(如自然世界、宗教世界、理性世界等)去解释和规定人的生活,因此不可能真正抓住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根本。马克思是以实践观点为立脚点,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对象,以人的解放为目标建立起新哲学的。这种哲学就是新世界观,它是真正站在人的立场上去看世界的。罗素认为,马克思作为纯粹的哲学家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过分关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眼界局限于人类等。这个评论恰好说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大优点。而马克思之后的不少研究者并没有抓住马克思哲学的这个根本特点和现代西方哲学转向的趋势,而是延续西方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传统,或者认为马克思没有哲学,或者把马克思的思想加以肢解,分别填充到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框架中去,这就不可能按照马克思开辟的新的哲学方向去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自然界始终是人的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的认识成果去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但每一时代的哲学都有其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哲学关注的主题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运和前途问题,所以它应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既然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当把马克思关于生活世界哲学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方法同当今时代精神和人类发展的主要矛盾相结合,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还不能完全摆脱异化劳动状态,那么怎样理解这种劳动对人的生活意义?现在大多数人过的是日常生活、平凡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何在?要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哲学的解读,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而坚定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马克思哲学为生活世界理论所奠定的实践论基础是不应动摇或放弃的,如果离开实践去另外寻找生活世界的根基,那就不是发展而是倒退。当然,人类的生活世界及其理论研究是在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后来的西方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建树,但他们往往只是从生活世界的一个片断或一种方式出发,把生活世界不同程度地意识化、语言化、日常生活化等,缺少马克思实践论所揭示的生活世界的真正根基,因而容易导致产生一个没有确定性内容和意义的生活世界。我们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生活世界之根,去研究它是怎样长成活生生的生活之树的。
小题1:根据文章的观点,下面不属于“生活世界理论”的两项是(6分)
A.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提出和阐释哲学问题
B.为了解决当代人类现实的生存危机而转向
C.从自然世界、宗教世界、理性世界出发,去解释和规定人的生活
D.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哲学解读,使日常生活变得有意义
E.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归结于实际生活的彼岸——自然、上帝、理性等
F.从生活世界的一个片断或一种方式出发,把生活世界不同程度地意识化、语言化、日常生活化。
小题2:为什么说“生活世界理论”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结合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哲学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生活世界理论出于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需要,二者相近。
B.马克思哲学抓住人本身,生活世界理论也把研究的重心从外部世界转向人本身,二者是一致的。
C.马克思哲学和生活世界理论都与当前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关心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运和前途相契合。
D.马克思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都注重实践论基础,把实践看成是生活世界的真正根基。
小题3:第3段画线句子说:“这个评论恰好说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大优点”。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优点是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当心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宽,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柱顶、柱脚分别与阑额、地袱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连接,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头、柱脚的移动,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小题1:不属于中国传统木结构抗震防震的方法的一项是
A.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
B.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
C.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
D.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的构件连接方式被大量使用。
小题2:不能充分体现“以柔克刚”思想的做法是
A.采用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柔性框架体系。
B.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
C.通过榫卯使木结构产生变形来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D.利用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形成上、下圈梁,以增强了建筑构架的整体性。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因此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 的矩形。
B.柜架结构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效、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C.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殊柔性结构体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
D.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当下中国大学面临的几大挑战中,“职业化”的挑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的职业化要求不仅使大学压力倍增,而且已在冲击着大学的基本理念。
当下中国的各类企业都是以短平快来要求大学教育的。它们希望大学毕业生可以立即为其所用。以便节省前期培训的费用,降低成本。但就在企业节省人力成本之时,也将它们所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转嫁给了大学。大学是否有义务承担前期职业培训的责任,进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国家取消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也同时取消了大学全权负责和保障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的义务。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学不得不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煞费苦心。
近些年大学的行政性扩招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行政性的扩招政策固然提高了中国整体的学历水平,但这种方式只起到了推迟或者延缓就业压力的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代价是教育水平的普遍下降,而大学还要付出另一个代价,这就是承担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因为大学培养出来的不再是精英,而是社会、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力产品。因此,社会、市场和企业的接纳程度便成为决定大学教育的命运或成败的新指标。
其实,无论什么时期,市场都是现实的,企业也永远以实用为特征,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学也要成为现实、实用者的附庸。大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她不仅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重镇,知识生产的场所,还肩负着培养具备相当气质的、人格相对完善的有知识的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从前一个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人类智慧和文化的水平,从后一个意义看,她引领着时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学还起着引领时代和社会的作用,从而体现出大学的主体性和存在价值的话,现如今受职业化冲击的大学,却可能在迎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同时,逐渐放弃曾经的主体性和存在的价值。
大学是分层的,从研究型到教学型是通常的分法,但无论哪一类大学都有别于以速成为目标的职业培训中心,研究型大学更是如此。因为研究型大学不仅是面对当下,她也必须面向未来,不仅要开拓和探索自然未知领域和人类的奥秘,而且要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存在本身,这些恰恰都是不现实、实用的。换言之,研究型大学不能仅仅照顾眼前的利益,她也要有所超越,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其能够超越“不就业,毋宁亡”的所谓市场法则。
(节选自《科学时报》总第4381期)
小题1:下面对大学所面临的“职业化”挑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业要求大学教育短平快,它们希望大学毕业生能立即投入使用。
B.企业将所有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都转嫁给了大学。
C.大学被要求承担前期职业培训的责任且要保障毕业生的就业。
D.大学教育的命运或成败的一项决定性指标是社会、市场和企业的接纳程度。
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研究型大学不应以实用为特征”的原因的一项是
A.研究型大学不仅要面对当下,她更必须要面向未来,必须具有前瞻性。
B.研究型大学不仅要探索自然和人类奥秘,而且要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存在本身。
C.研究型大学不能仅仅顾忌眼前利益,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有所超越。
D.研究型大学应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照顾,超越“不就业,毋宁亡”的所谓市场法则。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好处在于提高了中国整体学历和整体教育水平,推迟或延缓了就业压力。
B.当下中国大学培养的已不是精英而是人力产品,这就使大学难免要承担起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C.大学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重镇,知识生成的场所,而这些文化和知识都不应以实用为目的。
D.现今中国大学正逐渐放弃其主体性和存在的价值,它们已经丧失了引领时代和社会的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
小题1: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D.“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小题2: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褐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小题3: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