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
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呢?
或许反物质发动机可以被用来提供动力,其动力来自于反物质与物质相互湮灭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种反物质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航行中产生足够多的反物质并将其储存下来。科幻小说作家、美国宇航局物理学家杰弗里·兰迪斯说:“目前,所有制造反物质的方法都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并且产生的反物质还为数不多。此外,如果要储存一克反物质的话,则需要一吨磁铁。储存大量反物质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个设想目前还未被推翻,一点反物质就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施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人类未来必将会离开太阳系寻找别的可生存行星,反物质能源将是星际旅行中飞船的主要动力。霍金说:“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可使飞船达到亚光速。这样我们仅需六年就能够飞抵最近的恒星。”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是恒星际航行中极有前途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能量定律,利用物质——反物质湮没反应能把质量全部转变成动能,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质的潜能。
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则提出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电磁场,通过吸收纯氢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把核燃料做成很多细小的颗粒——“微型氢弹”,然后通过激光或者粒子束加热到极高温度并引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将形成反作用推力。逐个点燃“微型氢弹”可获得脉动式的持续推力。不幸的是,布沙德的这种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兰迪斯说:“星际媒介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么密集。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产生的都是后拖力而不是后推力。况且,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利用星际中的纯氢作为聚变燃料。这个主意虽然不错,却不现实。”
光航行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依靠光束提供的轻微推力进行轻便的反射航行。光航行并不只是利用来自太阳的大量光能,它还利用了激光束提供额外推进力,尤其是在飞船航行到距离太阳较远处时。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需要在很长时间中使用大量的光,以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意味着需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一直使用大量高能激光。
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激光推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需携带燃料。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只需对空气加热,穿越大气层后,只需少量工作物质即可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激光器以来,由于激光推进巨大的潜在优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攻关,在激光推进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目前美、俄等国已经提出并制造出了激光光船,并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据预测,如果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到2015年前后,利用激光推进系统可将数百千克的小卫星送入轨道。
(选自《中国UFO资讯网》2008年3月18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描述的星际航行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装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以提供动力的反物质发动机的星际飞船,其速度可接近光速。
B.因为反物质潜能巨大,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恒星际航行的极有效方式。
C.用电磁场吸收纯氢作为燃料的核动力火箭,其动力来源于众多微型“氢弹”的爆炸所形成的反作用推力。
D.光航行,即可利用太阳光能,也可利用星际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提供的推进力进行反射航行。
小题2:下列对几种星际航行方式优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行同等距离的星际飞行时,安装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所需的反物质的量远低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所需的能源量,但反物质的获取和储存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B.使用电磁场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的方式,其优势之一在于不需预先携带纯氢燃料,而是从星际空间中吸取,但它的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
C.之所以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恒星际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因为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且极易成为现实。
D.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的设想尽管不错,但是还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所产生的都是后拖力。
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储存大量反物质的设想虽然目前还未被推翻,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B.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利用反物质能源的设想,遭到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弗里·兰迪斯的质疑和否定。
C.星际空间中纯氢的密集度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样,而且对利用这些纯氢作为核聚变燃料的问题,人们也并不真正了解。
D.光航行式星际飞船要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长时间地大量地使用高能激光,而现有的激光器显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看,光航行是人类星际航行方式的首选,也必将是人类抵达阿尔法星的第一种航行方式。
B.再过七年左右,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就能够取得突破,那时人类就可以开始星际航行了。
C.由于物质/反物质对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的潜能,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所以星际飞船安装反物质发动机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
D.通过与文中所述的这几种恒星际航行方式的比较,可以感觉到传统火箭主要有速度和燃料两大不足。

答案

小题:B
小题:C
小题:D
小题:D
解析

小题:(“反物质潜能巨大”错误,是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巨大)
小题:(“不需要携带燃料”只是其最突出的优点,而不是成为优先考虑目标的全部原因;“极易成为现实”也有错误,因为它也有难于突破的问题—“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
小题:( A“未被推翻”的是用“反物质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设想。B没有质疑和否定 。C“纯氢的密度”错,原文是“星际媒介”。从语境看,“星际媒介”绝非“纯氢”。应大体相当于螺旋桨推动轮船前进所需要的水,喷气发动机推动飞机所需要的空气。因其“密度”太低,不能给喷气引擎提供足够的反作用力,所以产生的是后拖力而非后推力。)
小题:(从与几种“设想”的比较中可推知    A“必将是……第一种方式”不对,  B“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原文只是假设而不是肯定,“开始星际航行”错,人类的星际航行早在登上月球时就有了,C“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只是霍金等人的看法,“未来的必然选择”太绝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这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灾害重4个特点。
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冷一热一湿”。而“拉尼娜”则是与此相关的深层原因。
“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使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减弱,位置较常年偏东,这样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这是其一。其二,一般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东、中、西三条路径。今年1月份的寒潮主要是从西部侵入我国的。今年冬季,在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高压脊,导致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东南方向而来,影响范围极大。其三,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槽”比较活跃,有利于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而来的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降水、降雪都是发生在冷暖气流交汇的地方,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带来的丰富水汽与西北路径侵袭我国的冷空气先后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交汇,产生了严重的强降雪和降雨过程。同时冷空气造成了严重的低温冷害。
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也就是说,一个参数的改变,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变化。影响中国冬季气候的主要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拉尼娜”现象仅仅是影响因子之一。
应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责无旁贷,要做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加强建立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积极做好灾害防御措施之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拉尼娜”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B.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是“拉尼娜”直接导致的。
C.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
D.“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今年中国冬季气候的原因之一。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原因的理解,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使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减弱,位置较常年偏东,这样就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
B.今年冬季,在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高压脊,导致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东南方向而来,影响范围极大。
C.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而来的暖湿气流到达我国南方地区,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
D.这次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的异常天气灾害,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冷一热一湿”。而“拉尼娜”则是与此相关的深层原因。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平常年份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有东、西、中三路,而今年1月的寒潮主要是西路。
B.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是通过青藏高原南侧比较活跃的“南支槽”过来的。
C.今年冬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罕见的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灾害重的雨雪、冰冻天气。
D.预防冰雪灾害,既要政府各个部门建立预防机制,又要公众提高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一个参数的改变,将导致结果的巨大变化,这根本无规律可循。
B.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难度将不断增加。
C.应对极端天气,只要气象部门做好各项工作,政府建立严密的防范机制,公众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D.这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一定会给我国政府和人民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许多有益的启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太阳系诞生过程比想像的要丰富
新华网南京12月27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从目前天文学家对‘星尘号’飞船取回的彗星尘埃样品的研究结果看,太阳系诞生的过程远比人类想像的丰富多彩。”我国行星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
王思潮介绍,作为2006年重大的天文事件之一,2006年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宇宙飞船携带珍贵宇宙物质平安归来,这是继1969年“阿波罗”登月取样计划后,人类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品的太空探索计划。
2006年12月15日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登载了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利等近一年来对“星尘号”飞船采集尘埃的研究成果。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大量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冷”物质,还意外地发现只能在太阳附近高温状态下形成的物质,例如难熔的钙铝化合物、硅酸镁微粒。这些物质有可能是太阳系早期由太阳的强双极喷流抛射到远方的物质。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天文学家还发现不少有机物和含水物质。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有不少来自太阳系外的物质,并发现一粒仅有1微米宽的富含氧元素的尘埃,其年龄超过了太阳系的年龄。“这些均表明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王思潮说。
据了解,耗资1.68亿美元的“星尘号”宇宙飞船是1999年2月7日发射,2004年1月飞近维尔德2号彗星,并用一个网球拍形状的收集器采集了这颗彗星喷出的大量尘埃,这些尘埃十分微小,比头发丝还要细。
天文学家为什么要派宇宙飞船飞行近40亿公里取回这些“微不足道”的尘埃呢?王思潮介绍,这是缘于人类探索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渴望。
据了解,通过对陨石的研究,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但由于岩浆等激烈的地质运动,地球上已经找不到最早6亿年的古老样品,这就像一本46页的历史书缺少了前面6页的内容。而由于月球是由一颗比火星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的碎块聚集而成的,加上月球形成后也像地球一样出现大规模岩浆熔融事件,因此,“阿波罗”计划所取回的样品也不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诞生的古老样品。
王思潮介绍,彗星由尘埃和冰物质(水冰、二氧化碳冰等)组成,自从随太阳系诞生后,就一直保持零下100摄氏度的冰封状态,保存了太阳系诞生时期的珍贵信息。因此,对“星尘号”飞船采集的细微尘埃的研究将见微知著,有助于揭开地球乃至其他行星之谜;对彗星中冰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地球起源之谜;而对彗星中有机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谜。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表明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之证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大量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冷”物质,还意外地发现只能在太阳附近高温状态下形成的物质,例如难熔的钙铝化合物、硅酸镁微粒。
B.这些物质是太阳系早期由太阳的强双极喷流抛射到远方的物质。
C.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天文学家还发现不少有机物和含水物质。
D.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有不少来自太阳系外的物质,并发现一粒仅有1微米宽的富含氧元素的尘埃,其年龄超过了太阳系的年龄。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阳系诞生的过程远比人类想像的丰富多彩”,是我国行星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所表示的观点。
B.2006年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宇宙飞船携带珍贵宇宙物质平安归来,是2006年重大的天文事件之一,也是人类第一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品的太空探索计划。
C.王思潮的说法的依据是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利等近一年来对“星尘号”飞船采集尘埃的研究成果
D.天文学家派宇宙飞船飞行近40亿公里取回“微不足道”的尘埃,缘于人类探索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渴望。
小题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了解,通过对陨石的研究,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但由于岩浆等激烈的地质运动,地球上已经找不到6亿年的古老样品。
B.“阿波罗”计划所取回的样品不完全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诞生的古老样品。
C.对“星尘号”飞船采集的细微尘埃的研究将见微知著,有助于揭开地球乃至其他星球之谜。
D.对彗星中有机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为了弥补从营养不良的土壤中所获食物的匮乏,肉食植物会诱捕一些小虫和其它生物,然后逐渐将猎物消化。最近,法国科学家公布了肉食植物之所以能够吞食小动物的谜底。
  除了众所周知的捕蝇草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其它各种各样的肉食植物,例如生长在亚洲热带的猪笼草,这种植物很像一个个装满了甘露的瓶子,更准确的说是像极了一张张淌着口水的嘴巴。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猎物之所以被猪笼草诱食,是因为它们拥有滑溜溜的内壁,以及像口水一样用来消化猎物的分泌液。目前,法国研究人员们发现,猪笼草分泌的粘液正是致猎物于死地的元凶。
  法国生物学家劳伦斯·高梅与物理学家约尔·法特冉做了一个实验,观察研究婆罗洲本地猪笼草分泌的粘液是如何诱捕猎物的。高速录像表明,一旦苍蝇身上粘上了猪笼草分泌的粘液后,就没法再动弹了,很明显,它们被这种致命液体中的粘丝粘牢了。 粘丝是猪笼草分泌粘液的典型特征,其弹性稠度使得粘液表现出类似流沙的特性。法特冉解释说,这意味着,粘上粘液的昆虫挣扎得越快,就被粘得越牢。高梅说:“昆虫逃脱粘液的唯一办法就是慢慢地移动。然而,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是一样,一旦落入猪笼草的瓶状体中,就变得惊慌失措快速扑腾,以期逃离。”
  高梅和法特冉发现,即使用水将这种粘液稀释90%,它们依然能有效地捕食动物。他们推测,这种特性对猪笼草而言非常关键,因为热带环境中常常会有暴雨。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可能同样适用于其它86余种猪笼草。法特冉表示,对猪笼草分泌的粘液是如何工作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科学家们认识类似的弹性液体,如动物的黏液和血液;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释动物界中更广泛的现象,如蜗牛和软件动物的缓慢爬行,或者雄性生殖道中精子的运动。令人惊奇的是,整个猪笼草的共生动物群常常生活在这些瓶状体中,却从不会掉入猪笼草分泌的粘液中,如蚊子和摇蚊的幼虫,它们以生物的残骸为生,因而还会加速猪笼草猎物的死亡和分解。更有甚者,有一种花蟹蛛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出猪笼草的瓶状体。高梅说:“我们将开展更多的野外工作及实验室观察,以研究昆虫是如何在这些粘液中得以生存的。”
  在生物学上,具有捕食昆虫能力的植物均被称之为肉食植物。肉食植物一般具备引诱、捕捉、消化昆虫,吸收昆虫营养的能力,甚至是一些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所以也称为食肉植物。肉食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目前已知的全世界肉食植物共有10科21属约600多个物种,典型的如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瓶子草等。这些植物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中,以诱捕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物质的不足,它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肉食植物”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植物以食用昆虫等营养物质为主,个别时候它们也能从土壤中获取养分,以保证个体的成活。
B.肉食植物的劣势武器就是体内分泌的粘液,猎物一旦为粘液所困,粘液中的类似流沙的物质就会压迫猎物,使其窒息而亡。
C.肉食植物一般具备引诱、捕捉、消化昆虫,吸收昆虫营养的能力,个别时候也能不是一些形体稍大的小动物。
D.肉食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目前已知的全世界肉食植物共有600多个物种,它们大多生活在热带玉林等食物来源丰富的地区。
小题2:下列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通过对蚊子和摇蚊的幼虫以及一种为花蟹蛛的昆虫的研究,高梅和法特冉等科学家已经初步发现了昆虫在猪笼草粘液中得以生存的奥秘。
B.昆虫逃脱猪笼草粘液的唯一办法就是慢慢地移动,但所有的昆虫一旦落入猪笼草的瓶状体中,就会快速扑腾,以期逃脱,结果彻底失去了生还的可能。
C.花蟹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出猪笼草的瓶状体,而不被粘液所困,是因为它能够分泌一种特有的稀释剂,并以此脱身。
D.对肉食植物的粘液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认识类似的弹性液体,如动物的粘液和血液;进而帮助科学家解释动物界中更广泛的生命现象。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动物具有食肉和“食素”两方面的功能,至于发挥哪一方面的功能,取决于生存环境的食物状况。
B.高梅和法特冉用水将猪笼草粘液稀释90%的实验,意在证明猪笼草“食肉特性”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的适应性。
C.猪笼草有动物共生群的这一特性,说明猪笼草分泌的粘液对昆虫和小动物不完全是致命的。
D.世界上已发现的600多种食肉植物捕食昆虫和小动物的能力,是这类植物在贫瘠的土地上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嫦娥奔月
2007 年 10月24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开玩笑地说:“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
国外科学家积极地替中国人“虚张声势”,而“嫦娥计划”的科学家目前还在稳健谨慎地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月。研究团队乐观地估计是在2012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
此次,科学家为“嫦娥一号”卫星设定了四个科学技术目标:通过CCD相机与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描绘月球地质与构造图;通过射线谱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通过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并评估月壤中艄资源;通过高能粒子探测仪探测地一月空间环境。
虽然“嫦娥一号”在技术上还有有待提高的空间,但它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40多年里,人类已经向月球发射了100多个探测器,可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居然仍找不到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嫦娥计划首次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此外,“嫦娥一号”可探测14种元素,超过其它国家探测器探测数量的一倍之多。“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精度为1米,而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只有5米。“嫦娥一号”还将首次使用微波方法探测月壤。
毫不夸张地说,月球已是一个战场。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登月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国威而不是科学。从1958年至1967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了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为48%,如果单单是为了科学探索,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太疯狂了一些。
而如今,除了美国正在独力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之外,俄、日、中、印以及欧洲各国之问都在相互通联,谋求合作的可能性。探月工程在国际竞争之外,也体现了国际合作。如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对于“嫦娥一号”的数据,我国也承诺分级共享,大部分数据会分期无偿公开。
不仅如此,探索茫茫宇宙更需要多国“联合舰队”。目前,中国已和俄罗斯签订了合作探测火星的“萤火计划”。未来的太空格局,全看几个航天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节)
小题1:依据原文,不能成为“月球已是一个战场”这一说法理由的一项是
A.从1958年至1967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发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为48%。
B.嫦娥计划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是近40年来人类所获得的第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C.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
D.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并承诺数据分级共享。
小题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外国科学家乐观估计中国将在2010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
B.美苏两国在短短的9年时间就向月球发射了108个探测器,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是疯狂行为。
C.我国承诺,将把“嫦娥一号”的数据分级共享,分期无偿公开。
D.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所说的,当美国人再次把国旗插在月球上时,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国餐馆。实际上是在替中国人“虚张声势”。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探月工程除去振奋民族精神、扩大国家影响外,还将对科技强国之路产生深远影响。
B.过去探月工程主要是竞争;而如今的探月工程既有竞争,也体现了国际合作;将来也将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且合作可能成为主流。
C.美国之所以还要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科技实力。
D.目前,美、欧、日、俄和中国、印度,都在加紧筹划21世纪的人类登月计划,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月球已是一个即将开张的“包子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耶路撒冷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首次公布了《老鼠骨骼断层扫描图》,图中清晰地展示了老鼠骨骼结构的细部特征,包括极微小的骨骼,其精确程度到毫米。如果把老鼠按比例放大并舒展开来的话,那么除了脸部、足部和尾巴外,老鼠的骨骼结构同人类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在病理上,老鼠和人类的骨细胞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英美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老鼠基因密码链的长度与人类比较,老鼠为25亿对核苷酸,略少于人类的29亿对核苷酸。80%的人类基因与老鼠完全相同,99%的人类基因与老鼠非常相似。所有这些指标,是在外形上与人类更为接近的猴子都没有达到的。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科学家普遍借助老鼠从事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工作。他们认为,通过老鼠研究基因的功能情况,比通过人体更容易一些。据报道,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时候,将人类的基因移植到老鼠身上,结果培育出了一种老鼠,其大脑的体积比一般老鼠要大很多,以至于脑颅骨腔内几乎容不下大脑,并由此形成了与人类相同的褶皱状大脑回沟,接近于人类的大脑。
此外,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不久前培育出了一种体形超大、生命力极强的老鼠。据介绍,这种老鼠刚一出生就特别的活跃,即使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续跑上5-6个小时不停歇,而且跑的速度很快。原来,科学家在老鼠的胚胎中注入了一种专门负责产生一种蛋白质的高活性基因,可以使这种蛋白质在肌肉中的含量高出一般老鼠的上百倍。据介绍,这种老鼠的食量比一般老鼠要多出好几倍,但不会导致体态肥胖,而且寿命也长很多,能活到相当于人类的150岁。即使到了晚年,这种老鼠仍然能够保持极旺盛的生育能力。科学家表示,人类也有类似的基因,假如人类能有如此高强的体力和耐力,那将会培养出超高强的运动员。
几年前,在奥地利的一个教堂里,人们在壁画上发现了一个酷似老鼠的动物画面,其形象与“米老鼠”惊人的相象。据说,这幅壁画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这说明,人类不仅很早就把老鼠人性化了,而且还把老鼠神化了。美国迪斯尼乐园中的“米老鼠”形象是不是来自于此地?一时成为人们的一个疑问。一位艺术家还略带戏谑地调侃到,在奥地利教堂的壁画中,圣像旁边的那位正是美国动画片中所刻画的那个主角“米老鼠”。
(2007年12月5日《新闻晚报》)
小题1:依据文意,“科学家普遍借助老鼠从事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工作”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骨骼结构与老鼠的骨骼结构相比较,细部特征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B.老鼠的骨细胞与人类的骨细胞相比较,从病理方面研究,发现了不少相同之处。
C.人类的基因密码链的长度与老鼠的基因密码链的长度相比较,差别不很大。
D.老鼠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相比较,大多是十分相似的,甚至有些是完全相同的。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通过移植基因培育出了一种老鼠,它的大脑体积很大且具有与人类相同的褶皱状大脑回沟,它的脑颅骨腔几乎容不下它的大脑。
B.美国科学家通过在老鼠的胚胎中注入一种负责产生某种蛋白质的高活性基因,培育出特别活跃的能连续跑上好几个小时不停歇的老鼠。
C.科学家通过对老鼠的骨骼结构、骨细胞、基因及基因密码链的长度进行研究发现,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老鼠比猴子都与人类更为接近。
D.俄亥俄州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实验时培育出的老鼠具有极为旺盛的生育能力,其食量比一般老鼠多出好几倍,寿命也比一般老鼠长很多。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在人类的胚胎中注入某种类似老鼠基因的基因,人类无疑将会具有超高强的体力和耐力。
B.奥地利壁画中既很像人又很像神的动物形象,其实就是美国迪斯尼乐园中的“米老鼠”的原型。
C.科学家普遍认为,在研究人类的疾病方面,通过借助老鼠比借助其它动物难度要更小一些。
D.通过对基因功能情况的研究,未来将有可能改善人类的体形、体力和耐力,延长人类的寿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