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约瑟夫·康拉德[英]伍尔夫读者翻开康拉德的小说,必定和海伦照镜子时的感觉相同,她注视镜中的倩影就会明白:不论她怎么办,在任何情况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约瑟夫·康拉德
[英]伍尔夫
读者翻开康拉德的小说,必定和海伦照镜子时的感觉相同,她注视镜中的倩影就会明白:不论她怎么办,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不可能被当作一位平凡的妇女。康拉德具有如此的天赋,他使自己受到这样的训练,他又是如此地受惠于一种奇特的语言,它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的拉丁素质而不在于它的撒克逊品质,因此,他的文字似乎不可能有一点拙陋的或无意义的败
笔。他的情人——他的风格——在静止状态有时候有点儿令人昏昏欲睡。但是,让我们去和她攀谈吧,那么她就会风度翩翩地向我们逼近过来,带着多么动人的色彩、胜利的喜悦和威严!然而,这一点尚可争议:如果他在创作那些他不得不写的作品之时不是像这样不断地关心它们的外观,康拉德可能会既赢得高度声誉又受到大众欢迎。它们阻滞了、妨碍了、分散了艺术效果,他的评论家们指着那些著名的段落说道;而且把它们从上下文中抽取出来,和其他攀折下来的英国散丈之花一起展览,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抱怨道:他是自我意识的、呆板的、雕琢的,对他说来,他自己的声音比人类在痛苦中呼喊更为亲切。这种批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且像乐队演奏《费加罗》时聋子们的评论一样,令人难以反驳。他们看见
了那个交响乐队;他们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凄凉模糊的摩擦声;他们自己的评论被打断了,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要是那五十位提琴手去敲石铺路而不是在这儿摩擦莫扎特的乐曲,他们可以更好地为人生的目的服务。
美教导着我们,美是一位训导者。既然美的教诲和她的声音是不可分离的,那么对于那些听不到她声音的人们,我们又如何能使他们信服呢?
去阅读康拉德的作品吧,不要浅尝辄止而是整批地阅读,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康拉德所关心的只是向我们显示大海的夜色之荚,谁要是在那相当呆板而低沉的音乐中听不出它的意蕴、它的骄傲、它的广阔而不可改变的完整,感觉不到善比恶更好,而忠诚、正直和勇气正是善的表现,那么他一定是真的没有把握住康拉德文字的意义。然而,要从这些作品的成分中捕捉这样的信息,可是件棘手的工作。放在我们的小碟子里滤干了,离开了语言的神秘和魔力,它们就丧失了兴奋和刺激的力量,丧失了作为康拉德散文的一种持久品质的极其猛烈的力量。
因为,正是依靠他身上某种激烈的气质,领袖和船长的气质,康拉德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直到他写出《诺斯特罗莫》为止,年轻的读者们敏捷地觉察到他的人物基本上是朴实而英勇的,不论他们的思想多么微妙,他们的创造者的手法多么迂回曲折。他们是习惯于孤独寂寞的海员,他们与大自然发生冲突,但与人和睦相处。大自然是他们的敌手;正是她激发了荣
誉、豪爽、忠诚等男子汉特有的品质;也正是她,在隐蔽的海湾中把深奥莫测、严肃稳重的美丽姑娘培育为成年妇女。首先,正是大自然造就了惠莱船长和老辛格顿那样乖戾执拗、饱经风霜的人物,他们是朦胧暧昧的,但在他们的朦胧暧昧之中闪烁着灿烂光芒,对康拉德说来,他们是我们种族的尖子。
这就是他的早期作品《吉姆爷》《台风》《“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和《青春》中的人物;而这些书,不论风尚如何变迁,它们在我们的经典作品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康拉德是英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但是本文并没有直接介绍和评价康拉德,而是通过评述康拉德早期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地位,高度肯定康拉德的创作才华和创作思想。
B.本文首先从读者阅读康拉德小说的第一感觉人手,指出其作品形式与语言上的鲜明个性,从而引出争议,点出其文体上的弱点;然后在评析某些评论家的批评意见后,自然转入对康拉德作品杰出的艺术魅力的评论和赞誉。整个评述自然有序,逐层深入。
C.“这种批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而且像乐队演奏《费加罗》时聋子们的评论一样,令人难以反驳。”作者用聋子评论乐队演奏莫扎特乐曲作类比,形象地概括了某些评论家指出的康拉德作品的弱点:华丽的表现形式阻滞了、妨碍了、分散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这种批评是难以反驳的。
D.作者认为,康拉德的早期作品在经典作品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真正欣赏和体会康拉德作品的魅力和气质,需要去认真阅读作品,与作品攀谈,并且是整批地阅读他的作品而不是浅尝辄止。
2.在创作《诺斯特罗莫》之前,康拉德笔下大多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造就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3.根据你对文意的体会,你认为伍尔夫接下来会讨论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案
1、C 
2、康拉德前期作品人物多为朴实而英勇的海员,习惯于孤独寂寞,“与大自然发生冲突但与人和睦相处”。从作品本身看,他们的性格是由大海和海上的生活塑造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康拉德把自己具有某种“激烈的气质”赋予了作品中的人物。 
3、作者在篇末重点讨论了康拉德的早期作品,并给出了一个划分前后期的标志,可以设想,作者随后会讨论康拉德的后期作品,以完成对康拉德的创作的完整论述。
解析
1、作者的类比实际上是嘲笑某些评论家,他们就像根本听不见也无法欣赏的聋子一样,没有欣赏和体会康拉德作品优秀之处的能力。自然不可能跟这种人讨论问题,所以作者讽刺说他们的评论倒也“难以反驳”。 
2、考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及对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的把握。
3、考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约瑟夫·康拉德[英]伍尔夫读者翻开康拉德的小说,必定和海伦照镜子时的感觉相同,她注视镜中的倩影就会明白:不论她怎么办,在任何情况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享受辽阔
杜祥琬
吉普车飞驰在戈滩上。
举目四望,大漠无际。波纹形的沙丘起伏着,簇簇骆驼草点缀其间,是一幅壮阔的画卷。眼睛望不到这道路的尽头,目光测不出这戈壁的宽度,极目之处是天地相连的朦胧边界,真是“不到戈壁不知中国之大”。车内播放着大西北豪放而深情的民族乐曲。悠扬而大气,更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之飞扬。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戈壁更辽阔?是无边的草原,还是浩瀚的大海?
如果就空间尺度而言,更为辽阔的当属太空。宇航员们从戈壁滩起飞,直上云霄,他们在那里鸟瞰地球村,仰望深空,亿万颗心分享着他们的感受。人们赞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称颂为探索未知的不吝付出和奉献精神。可是,宇航员才飞了多高呢?只有几百公里,用宇宙的尺子来衡量,那真是一丁点!即使登上月球,也才跑到38万公里的高度,那只是一个光秒的距离,还在地球“郊区“的范围里。人类向金星、火星、木星乃至冥王星成功地发射探测器,是宇航史上一曲曲动人的凯歌。不过,他们走的也只有若干光时的距离,还没有跑出太阳系呢!银河系里有多少颗太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外又有多少未知的存在?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谜团如何解破?遐想诱人,无边无际……
如果就时间尺度而言,最辽阔的莫过于历史。人类一代代经历了多少个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变革!有原始和质朴,有灾难和战争,有奴役和反抗,有丑陋和邪恶,有美丽和善良,有建设和创造,有文明和进步,有和平和幸福……历史的天空像漫长的画卷和诗篇,留下了无数的感叹和教益。但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全部的人类历史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人类还太年轻!生命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答案;宇宙从何而来?更是探索中的课题。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却不明时间的源头和起点。人类对一个世纪以后的一切,都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更不明白人类、地球和宇宙遥远的未来。这个有趣的探索,则是“未来学”的使命。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不明始点和终点的时间轴,是一部没有开篇和结尾的史书!
然而,宇宙之大、历史之长皆可包容在人的心田和脑海之中,最辽阔的还是人类的思维的胸怀!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思维可超越已知的时空,幻想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未知,怀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进行不倦的探索——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饶有兴味的享受。人
们的胸怀因饱受磨难而深沉,因俯视人生而超脱,在平凡中升华着高尚。善良的心灵,怀着对亲人、朋友、老幼和弱者的深情,能作出无条件的奉献和牺牲。进步人类的胸怀,能接纳多元的文化,创造出无尺度而高价值的精神产品,演奏出一部部雄浑的协奏曲,不断把文明推向新的高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茅盾也曾说:“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真是所见略同。这里有时空结合在一起的多彩的存在,于有限中充满无限,和谐着激情和理性,丰富着深邃和崇高。
一阵颠簸,使思绪又回到面前的戈壁世界。正是这里,可以使人同时感受到大自然和人文的辽阔。这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漠,为一批批为国奋斗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几代人,隐姓埋名,历尽艰辛,在曲折磨砺中成熟,却也享受着一次次成功给予的无可比拟的激动和兴奋。为民族的兴盛和老百姓扬眉吐气,做成一点有用的事。这种精神享受是无可替代的。在他们眼里,和一番大事业密不可分的戈壁滩不仅辽阔,更美丽得令人心醉。在他们的耳中,不仅回响着醉人的欢呼,而且鸣奏只有内心才能感受的动人乐章——一种民族振兴的弦外之音。
也许他们清苦,也许他们平凡,但崇高的事业使他们心田丰美,心胸辽阔。
辽阔源于超脱自我。辽阔是至高的享受!
(选自2007年4月23日《光明日报》)
1.作者享受的“辽阔”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答:                                                                           
2.本文题为“享受辽阔”,怎样理解“享受”二字呢?
答:                                                                           
3.下列为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着力描述戈壁滩的无边无际,突出其壮阔,目的在于引出“辽阔”这一话题。
B.第3段中,“宇航员才飞了多高呢?”但“亿万颗心”却分享着他们的感受,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是多么地无知和易于满足。
C.第5段说“人们的胸怀因饱受磨难而深沉,因俯视人生而超脱”,文章最后一段又说“辽阔源于超脱自我。辽阔是至高的享受!”因此,要享受辽阔,必定要饱受磨难。
D.文章引用雨果、茅盾的言论,既论证了“最辽阔的还是人类的思维和胸怀”,增强说服力,又增添了文章的人文气息。
E.文章以辽阔的戈壁滩为切入点,以歌颂甘守寂寞、历尽艰辛、心胸辽阔的航天人为落脚点,逐层推进,揭示了辽阔的真正内涵。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谈十字街头
朱光潜
①所谓“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一是提倡哲学与文艺趋向写实,与现实生活接触;一是主张艺术民众化,以求雅俗共赏。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可是在这“德谟克拉西(民主政治)”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②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为流俗化。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钱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这都是世人所共见周知的。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③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习俗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自我伸张的。比方九十九个人守贞节,你一个人偏要不贞,你就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可是如果九十九个人都是娼妓,你一个偏要守贞节,你也会成为社会公敌。因此,苏格拉底饮鸩,伽利略被教会加罪,罗曼·罗兰、克罗齐在欧战期中被人谩骂。
④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物理学上仿佛有一条定律说,凡物既静,不加力不动。而所加的力必比静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动。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间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⑤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它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⑥打碎一切市场偶像。说到这点,我不能不替我们中国人汗颜了。处人胯下的印度还有一位泰戈尔和一位甘地,而中国满街只是一些打冒牌的学者和打冒牌的社会运动家。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在这个当儿,站在十字街头的我们青年怎能免彷徨失措?
⑦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浮浅虚伪的传统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选自《朱光潜文集》有删节)
3.①作者在第一段末尾所说的“十字街头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②“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中“矮人群”和“大汉”分别喻指哪些人?
答:                                                                       
4.文章一方面说“走向十字街头”含有“极大的真理”,一方面又说“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B.《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开篇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从来女眷们款待骑士,哪象这一次的殷勤周至!她们是款待堂?吉诃德,他呀刚从家乡到此。公主照料他的马匹,他自己有小姐服侍。
上面这首模仿《朗赛洛特之歌》的小诗是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时用来献给在旅店里替他脱卸盔甲的店主人的两位码头的妓女的。
D.在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中,玛丝洛娃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谢基尼娜。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年青人,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人情怀与写意笔墨
文人情怀,是有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追求独立人格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创作上,
则是强调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士人既有着天人合一的观念,又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还有自强不息的君子大道与贵和尚中的中庸之道。这些忠于君王
又心存块垒的文人的思想,一旦付诸书画,则有一股郁勃之情。在审美上追求直抒胸臆的生动气韵,力避谨毛失貌。衍之技法,则有一发而不可收的决绝豪气。文人情怀与写意笔墨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画在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中国画的写意笔墨体现了画家的文人情怀和抒情意识。盛唐时期的大环境,使大批画家自我表现欲望觉醒,那些紧劲绵邈如春蚕吐丝的线条,或金碧或青绿的色彩,已不能满足画家强烈的表现需要,水墨写意便应运而生。中国画逐步由重“云霞雕色”、“草木贲华”的自然现象之美,向情以物兴、辞以情发的天人合一的更高层次发展。绘画逐渐由重实用、悦目效果向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方向发展。如果说画家文人情怀的不断高涨催生了写意笔墨,而强烈抒发情感的文人意识则促使其迅速发展。后来,成熟的文人画则将情为主、景为宾的意境追求推向极致。写意笔墨的“写意”,既有写其大意,逸笔草草之名,又具狂肆其外苦索其中之实。执笔挥毫墨色纷披之际,画者往往强调一个“意”字,包括意象造型、不似之似、自出己意等涵义,而且是用“写”的方法去实现。这个“写”,既包括对书法用笔书写意蕴的借鉴之义,又含有作者抒写内心情感之意。总之,从画家的文人情怀到文人的有感而发都与这个“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画说成“写”,当然是文人画家所为。“写”之说一出便深得绘者之心,甚至成为评价一幅画格调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书法用笔中书写意蕴的借鉴,使画家可以像写字那样流畅而有节奏地运用毛笔勾勒线条,并在用线造型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表达自身感受。再者,由于书法用笔丰富,有利于刻画事物的各种形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挥、显示甚至发展画家的书法技巧和张扬其个性,使书画互相促进。“写”的提出,使中国意象绘画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将书法与绘画联系起来,而且使意象绘画的过程更有规矩可循。从此,画中用笔是否有“写”意,成为意象绘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标志,也是画作文化含量的重要尺码,甚至成为画作文野之分的重要标志。                                          
节选自《文艺研究》(2008年第八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绘画逐渐由重实用、悦目效果向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方向发展”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画家意识到单纯表现自然之美无法达到绘画的更高层次,所以在画作中加入感情。
B.中国画由实用变为不实用,由悦目变得不悦目,这样做是为表达作者情感服务的。
C.中国画不再侧重表达自然现象之美,而是有意地侧重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与态度。
D.画家文人情怀的不断高涨使绘画“重实用、悦目效果”的传统得到了更好的发扬。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审美情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反映。
B.中国画原本注重忠于自然和实用,后来发展为重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C.成熟的文人画中的景物处于从属地位,画中蕴含的感情才是写意笔墨的精髓。
D.“写”的提出,不仅将书法与绘画联系起来,而且使意象绘画的过程有规矩可循。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有文人情怀和画家的主观意识,就不会产生表现内心情感的写意作品。
B.书法用笔中的书写意蕴被引进写意绘画中,用以得心应手地表达自身感受。
C.书法和绘画的用笔都可以用来张扬个性,二者相辅相成,可以相互促进。
D.用笔有“写”意的绘画作品才是意象绘画,这一类的作品才有文化含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医学界流行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很难。然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据了解,虽然经过多方的艰辛努力,但是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仍然高达74%,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也在21%以上,其频率和强度都高于欧美国家20%-50%。一些医生和患者甚至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
抗生素的滥用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致使抗生素在较短时期内失效。上个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的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至2000万。这种尴尬境遇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专家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不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都属于抗菌药滥用。
目前我国每研制一个抗生素要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两年。专家称:“如果我们再不对抗生素的使用加以控制,过不了多长时间老百姓看病吃药就没有有效的抗生素可以用了。”
失效只是滥用带来的一个恶果,它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和患者的死亡。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另外,它也能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作用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据专家估计,2005年,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达800亿元之巨。在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中,抗生素滥用也是主要罪魁之一。在每年20万死亡患者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的。
既然后果如此糟糕、如此严重,为什么抗生素还在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呢?一是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有的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还不十分了解,一些安全性差、不良反应严重的抗生素在国外已经严格控制使用,但在我国还在比较广泛地使用。一是利益的诱惑。根据对全国12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调查,2004年,抗菌药物占医院药品总金额的25.7%,在医院的药品销售中,抗生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07年能高达74%,其频率和强度都能高于欧美国家20%-50%,这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B.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药物,它曾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使肺炎、肺结核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80%。
C.抗生素的使用,不但没有帮人类战胜细菌,反而使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由700万人左右增至2000万人。
D.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有20多万,抗生素滥用是罪魁之一,其中40%的死亡患者,是死于抗生素滥用的。
小题2:下列关于滥用抗生素的后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抗生素,将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从而致使抗生素暂时性的失效,这将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B.由于滥用抗生素,只需两年,细菌就会对花费十年时间研制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不久人们就没有抗生素可用了。
C.滥用抗生素会破坏寄殖菌群的平衡状态,造成某些细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也会乘虚而入,诱发二次感染。
D.抗菌药能杀死有害细菌,同时也影响人体健康,如损伤人的肝脏、肾脏和肠胃,就会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小题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不严格规范用药,都属于滥用,抗生素并非万能,不能感觉不舒服就服用抗生素。
B.由于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快速失效,会使制药公司的经济效益相对降低,因而,会挫伤制药公司研发的积极性。
C.如果医疗机构能够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就一定能够改变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现状。
D.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根本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消除利益的诱惑,同时也需要患者改变用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