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节选自《作为生物的社会》)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这种话”所指代内容的一项是
A.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B.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C.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D.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
小题2:下列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表述,属于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B.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C.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D.昆虫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以高空作为观察点,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把人类生活小型化,形象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B.描述昆虫行为的书籍的作者会从“有异于人的”方面来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认为昆虫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完全是非人性的、非世俗的。
C.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明确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相比照的。
D.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在作者看来,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B (B项是说蚂蚁像人类,不属于“这种话”指代的内容。)
小题2:C ( ABD项均为传统生物学界的说法)
小题3:C (A项曲解文意,应为“形象地表明人类与其他生物有相似性”;B项曲解文意,原文为“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D项的表述中“在作者看来”有误,这是传统生物学界的看法,而非作者的看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在乡村走失……
相对于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乡村是寂寞与单调的。文化在城市里根深叶茂,精彩纷呈,丰富多样。代表休闲娱乐一脉的茶楼、迪吧、酒吧等充盈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制造了城市灯红酒绿的不夜城景观,繁华与喧嚣与之俱来;电影城、戏剧院、书店、健身房等高雅的文化消费场所,给城市带来尊贵与典雅。丰富的文化大餐,让都市各色人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然而,那些散落于山野的村落,由于人居分散,文化显得相当低落。这不是文化的过错,是文化在乡村的走失。
由于乡村的自身局限,文化在这里本就很弱势。广大的农民朋友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经济条件差,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白天只能听听大自然中的天籁之音,夜晚睁着惺忪的睡眼望着电视里陌生的消闲娱乐节目,既不感兴趣也弄不明白。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乡村留守着老弱妇幼。这些孤独的守望者,文化知识严重不足,他们无力担当乡村和谐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的重任,广阔农村有成为新的文化荒野之忧。
乡村文化本可以更加红火。农村人口大量集聚乡野,他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要,发掘了很多的传统戏剧,譬如皮影戏、梆子戏、川剧等,农民们还自编自演乡村话剧。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城市电影队、戏剧团送电影和戏剧下乡。每每这些文化大餐登场,人们就像过年过节一样兴奋。文化能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让人们过得快乐,让社会获得安宁。许多农村老人虽然识字不多,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能一折一折地哼唱出来。戏剧团一走,乡村就成了他们的舞台,他们就成为乡村的明星。
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听众,也需参与者。一个没有文化消费的乡村是没有生气的。现在的乡村,人员大量外出,家家院落荒芜,整个村落,白天寂静无声,夜晚偶或有三二声犬吠,听不到大人的吆喝,听不到小孩的欢笑,像一个沉寂的世界。在一个如此冷清的世界,如何建设乡村的和谐文化呢?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不是说得太严重了,现在农村不是实行了村村通吗?农民家中不是有电视看了吗?他们不应当缺文化消费了。是的,大部分乡村都有电视可看了,可是那些以娱乐都市人为主体的娱乐快餐,能解乡亲们的文化之渴吗?他们如何能跟上都市里娱乐一族的节奏?而且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法投入其中,一种无法自我参与的文化消费,你能让他们快乐起来吗?何况,如此单调的文化消费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吗?
如今的现实是文化人才流失, 传承无着。而城里的戏剧团、电影队也不下乡了,城里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毕竟有限,乡村已成文化的被忽略或冷落的地带,这是乡村文化之忧。当下,强调和谐社会建设,那么,乡村文化应该是其中应有之义。乡村不应是一块被忽视的地方,它急需文化的滋润,而文化的滋润不能单靠农民自身。无疑,没有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农村需要休闲的文化消费,同样农村也需要高雅的文化来提升品位。这就要求城市的文化消费向农村无私地延伸。
如何让乡村的文化建设跟上城市步伐,这是各级政府和城市文化人都要思考和付诸行动的所在。
(选自2009年7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乡村文化走失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大量有文化的青年农民涌入城市,乡村的留守者文化知识严重不足。
B.村落分散,人口散居,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文化积淀不够丰厚。
C.城里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有限,乡村已成文化的被忽略或冷落的地带。
D.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广大农民随遇而安,不愿意接受教育,文化水平低。
小题2:下列各项不属于建设乡村和谐文化的有效措施的一项是              (   )
A.鼓励农民发掘乡村传统戏剧资源,自编自演乡村话剧等。
B.定期或不定期的城市电影队、戏剧团送电影和戏剧下乡。
C.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减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
D.电视等媒体多关注农村生活,多开办贴近农民生活、农民易懂易接受的文化节目。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只要留住有文化的年轻人,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和谐乡村文化的目标。
B.电视里的娱乐节目大多是农民无法参与的,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C.时下实行的“村村通”工程已经完全满足了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
D.农村的文化消费以休闲为主要格调,有没有高雅的文化元素对农村来说无关紧要。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鸟巢
许多看过北京奥运主体育场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的确,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拄,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更为匠心独具的是,“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表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许多建筑界专家认为,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鸟巢”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设计并搭建“鸟巢”不易,要让“鸟巢”在未来的日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更为不易。据介绍,“鸟巢”设计之初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节俭办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按照要求,“鸟巢”,共设10 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两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将“鸟巢”的功能与周围地区日后定位乃至整个城市的中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
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成为参观旅游的热点。同时,“鸟巢”在设计建设中,还在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除能够承担开幕、闭幕和体育比赛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为成功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小题1:下面对于“鸟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对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昵称,它可容纳10万观众,奥运会开、闭幕式和一些重要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B.“鸟巢”建筑设计别具匠心,它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成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的造型,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C.“鸟巢”的整个建筑没有一根立柱,而是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
D.“鸟巢”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
小题2:下列内容,不属于对“鸟巢”进行“后奥运开发”的一项是
A.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
B.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
C.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D.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除体育活动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鸟巢”中,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B.“鸟巢”的建筑设计将人真正赋予中心的地位,在这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更能够实现他们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C.“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表下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
D.可以预计,“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成为参观旅游的热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所学课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玛蒂尔德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预示了其悲剧的必然性。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大雪等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极为出色,点染出了浓厚的氛围,和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思想的展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C.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冷酷、虚伪、残忍、奸诈。他怀念鲁侍萍,但侍萍真的到来时却又感到威胁,所以他的怀念完全是虚假的。
D.《窦娥冤》第三折是全剧高潮,写窦娥被押赴刑场***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洋开发与高新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使实现海洋农牧化产业成为可能。遗传工程技术是近期新发展的一门海洋生物高新技术,它为培育海洋动植物的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海洋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可能。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利用该项高新技术,进行海产品良种培育、基因***、海洋药物提取等的开发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例如,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的鱼已经培育成功,这种鱼的个体大,但吃的饲料较少,生长周期短,是未来人工养殖的新品种。可以预期,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必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也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加速了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进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提高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扩展,有力的提高了海上钻井油层的准确率,加上多井底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大幅度降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费用已成为现实,从而也促进了海上油气产量的增长。目前海洋石油平均年增长率为4.5%,远高于全球石油年增长率的一倍以上。进入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利用高新技术,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由陆架区向深水区推进,不断有新的油气田被发现。在全球水深200米以上的深水域中,已发现有300多处资源,其石油储量达50亿吨左右,天然气约10万亿立方米以上,这充分展现了海洋新领域油气勘探开发的良好前景。此外,利用高新的海洋勘探技术,已发现大陆边缘的陆架盆地和深海底沉积盆地中,存在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为冰块状的白色结晶固体,这是天然气与水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实际上是一种压缩型的天然气,它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甲烷气体积相当于固体的160倍以上。现仅调查10%的大陆边缘地区,据估计其蕴藏量达3000万亿立方米甲烷气。这种新型能源的出现,为解决全球能源枯竭危机提供了新的希望。
深海采矿开发技术,将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属结核得到新生。深海采矿技术已在经济、实用方面有所突破,具有代表性的是海底自动采矿系统的问世。这种自动海底采矿技术,采用了遥控潜水器,可在海底自行采矿,自行上浮,并可将采集的矿石卸到海上半潜式采矿平台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发展前途的采矿高新技术,代表了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形成与发展也将对其他海洋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深海农牧化的发展,均可借用其高新技术解决海洋热能转换发电时出现的余热,以及深海底部丰富营养盐的交换问题。可以说,深海采矿技术对整个海洋高新技术的潜在影响是深远的。
(节选自汪兆椿《爱我海洋》,海洋出版社)
小题1:下列说法不属于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中已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
A.一些发达国家在良种培育上投入巨资,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
B.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提高了海上钻井油层的准确率,促进了海上油气产量的增长。
C.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必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也会面貌一新。
D.海底自动采矿系统的问世,标志着深海采矿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代表了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高新的海洋勘探技术运用到海洋能源开发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不断被发现。
B.一种外观为冰块状的压缩型天然气,蕴藏量非常丰富。它的发现,为解决全球能源枯竭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C.全球水深200米以上的深水域里,共有300多处资源,其石油储量达50亿吨左右,天然气约10万亿立方米以上。
D.深海采矿技术,不仅使沉睡海底多年的多金属结核获得了新生,而且对其他海洋产业如深海农牧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上,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取得的重大进展,会有更多的国家跻身其中,也会有更多的开发成果。
B.毫无疑问,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会越来越大。相对来说,天然气的储量更大,因而开发前景要好于石油。
C.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取得的进展预示着在未来的时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将由以陆地为主转为以海洋为主。
D.海洋开发依靠高新技术所取得的成就,预示着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由此可见,内陆国家以后难以快速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选自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美的形象会自然地唤起审美者的联想和想像。
B.联想和想像产生的基础是对审美对象要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C.联想和想像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
D.在中国历来做什么都强调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E.联想和想像正体现了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小题2:下列各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就是再造想像。
B.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
C.艺术欣赏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脑子里必须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
D.诗词曲赋中的典故形象可感,所以能够引发联想想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