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没有关系,在老子这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不是寻找神——人,而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比如有了天、地、人的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反正不是“有”就是“无”。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最远的距离一样。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那么必须还有X+1或X+X存在,而X+1或X+X>X,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小题1: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小题2:根据本文的阐述,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道是非常特殊的。B.真正的道是难以言传的。
C.循道而行是真正值得称道的。D.追求正义之道而非平常之道。
小题3: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道”的学说并不是老子的首创,而是在总结前人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B.老子在寻求“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并深入到世界的终极本原。
C.“道”不因人事的消逝而消逝,换言之,即使在无天无地无人之前或之后,仍然还有“道”的存在。
D.我们难以找到最大的数字,因为在任何数字之上还有更大的数字,直到无穷大,其本质即是“道”。
小题4: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大‘道’是树,是树根”的涵义。(3分)(不超过25字)
□□□□□□□□□□□□□□□□□□□□□□□□□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A
小题:(3分)道不会生生灭灭,它是永存的;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答出前一点给2分,答出后一点给1分。
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答出前一点给2分,答出后一点给1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2分)“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0分)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
(西班牙)巴罗哈·内西
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颈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者吹起口哨,或者轻声低吟。
有时候,走到一扇窗门前,我便故意洋洋自得地高声唱起来,或者故意喊起来,希望别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会有一些窗户打开,并且还将会露出一张张欢悦洋溢的笑脸。”我这样想着。
然而,没有。没有一扇窗户打开,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我天真地继续唱着歌。可是,这儿,那儿,都露出了一张张凶恶的面孔,一双双敌视的眼睛,瘦骨似柴的手中握着棍棒,他们戒备着。
“也许我冒犯了他们。”我想,“这些人并不想对我怎么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毫无目的
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漫步向前走去……
许久以来,猫头鹰凄凉的叫声,狼的嗥叫声,还有这种孤独感,使我痛苦,使我不安。
因此,我想到都市去。但是当我正要进城门时,他们把我拦住了。他们同我讲条件,说是只要我把比生活本身更美丽的梦留在门口,他们就放我进去。
“不,不。”我低声咕哝道,“我情愿回到我原来的路上去。”外衣搭在肩上,我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信步继续走我的路。田野里的聒噪声,溪水中的哗哗声,还有乌鸦那不祥的叫声,不禁使我瑟瑟发抖。
后来,他们终于无条件放我进去了。然而当我置身于城市中,我却感到气闷、窒息,我透不过气来。我重又回到原野上……
今天,一位同事对我说:
“你就在这儿休息吧。你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们中间呢?在现实中,有风平浪静的沙渚,你可以找到一些地方,那里人与人之间不会是这般凶恶,这般充满威胁。”
“朋友,”我回答说,“我是一个行者,一个到处漂泊、从不在哪儿扎下根来的人。我是风中的一分子,海中的一滴水。”
如今,我就像一个攀登者,攀上顶峰后,往身后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走了这许多冤枉路。可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变化无穷,它一直在寻找人生永恒的答案。我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我的位置。
如今,孤独不再使我悲伤,田野里悲凉的瑟瑟声,乌鸦凄苦的叫声也不再使我心惊胆战。如今,我认识了树木,夜莺在它的枝头上唱歌;我认识了星星,夜色中,它神秘地眯着眼睛。我发
现了无情时光的温柔,我赞美静谧的黄昏。晚霞中,一缕轻烟升起在地平线上。
就这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沿着这条我从未选择过的路,向前走去。
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至于我,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
小题1:本文四处使用“毫(漫)无目的地”,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指出“我重又回到原野上”的原因。(4分)
小题3:你认为“我”在生活中找到的“位置”是什么?(2分)
小题4:针对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超过60字)(5分)
□□□□□□□□□□□□□□□□□□□□□□□□□□□□□□□□□□□□□□□□□□□□□□□□□□□□□□□□□□□□
小题5: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一百多年来,现代语言科学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个时期的代表。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现代语言学发展了一百多年
B.现代语言学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三大时期
C.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
D.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有一部分板块在海洋下面
B.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
C.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地冲带
D.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至今依然如此
B.地球形成的历史不超过50亿年
C.生命产生于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
D.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最终大部分汇集成了海洋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息,人民大量向南方迁徒。南方的江淮流域得到开发,经济不断发展。到隋唐时期,已后来居上,超过了遭受战乱破坏的黄河流域。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自魏晋以来,中国北方农民因避战乱而大举南迁
B.由于魏晋以来,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使得江淮流域的经济得到发展
C.隋唐两代,南方经济优于北方
D.战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