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关于赵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于赵文化
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礼到公孙龙辩名,这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片段,总能激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站在欧亚学的角度观望赵文化的兴起,其实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开放、进取、包容的文化精神。透视赵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变革、法治、侠义是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刘宏勋教授从赵国的历史经验中寻觅,认为赵文化的特点包括尚贤纳谏的“人和”风范、开放争雄的方略、法德合治的国策、任侠重义的美德。这些对赵文化的特性解析,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荀子、公孙龙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为赵文化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众人瞩目的研究对象。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因此荀子的文化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稳健、内向、务实、严谨的“君子”型性格,二是激进、豪放、热烈、外向的“斗士”型性格。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所以,与其把荀子与荀学称为“齐学”的代表,毋宁将之称为“赵学”的代表。高海波博士借助语用学原则,分析荀子、孟子“人性”的概念,认为荀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现象主义的思路,近乎“存在先于本质”;孟子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路,近乎“本质先于存在”。正是对“人性”定义的分歧,才导致“性善”与“性恶”的争议。这种基于比较研究的论述,加深了对荀子思想的理解。
赵文化虽然不等同于赵国文化,但它的成熟有赖于赵国的强盛,仅就一种文化的生存状态来说,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孙开泰先生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透视赵武灵王的改革活动,认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来源于晋国新田文化,继承着新田文化的法治传统,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始使用大规模、正规化的骑兵,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同时正确处理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宣兆琦教授透过赵文化的变革精神,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变革思想,体现在“利其民而厚其国”的政治目的,体现在赵武灵王超人的智慧和勇气。这种考察历史的政治视角,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董海林研究员论述赵国的兴亡,从中找出三条治国经验:改革则兴,守旧则亡;人才兴邦,庸才误国;团结兴旺,分裂必败。其中选人、用人问题,既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更是国家兴盛的保证。
小题1:
下列关于“赵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文化是以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但它不等同于赵国文化。
B.赵文化是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的一枝奇葩。
C.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开放争雄、法德合治、任侠重义的特征。
D.赵文化的本质体现出一种荀子式的“君子”型与“斗士”型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特点。
小题2:
下列不属于“赵文化研究离不开赵国史研究”的原因的一项是
A.赵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出赵文化变革、法治、狭义的基本精神。
B.胡服骑射开创了汉民族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先例,为赵文化的重要内容。
C.只有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赵国历史,才有助于拓展对赵文化的认识。
D.赵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赵国,赵国的不断强盛促进了赵文化的不断成熟。
小题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角度,引用专家观点,对赵文化的兴起、发展、成熟进行了阐述。
B.荀子虽然曾经“游学于齐”,但是却不能把荀子与荀学看作“齐学”的代表,而应当看作“赵学”的代表。
C.荀子和孟子对“人性”理解的思路不同,对“人性”的定义有分歧,因此对“性善”与“性恶”存在争议。
D.当今地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治国经验,古为今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答案

小题:
D
小题:
C
小题:
D
解析

小题:
D(原文中说荀子“这种双重组合的文化性格,体现着赵文化的本质和特性”,主客体颠倒)
小题:
C(将问题唯一化)
小题:
D(以偏概全。原文说“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历史宝藏中挖掘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关于赵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系列中,赵文化是一枝艳丽的奇葩。从赵襄子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从慎子说法、荀子论】;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电离层与天气预报                         
地球最底层大气是“对流层”。对流层是指从地面开始,到离地面10~12公里高处的这层大气。在对流层中,集中了地球大气总量的绝大部分和几乎全部水气。所以云雾、降水、下雪、彩虹等天气现象,才发生在对流层。
然而,一个全新的、由“电离层”影响造成的天气问题又渐渐浮出水面,人类不得不关注地球大气的更高层次——“电离层”的变化。原来,在距离地面80~1000公里高处的大气,是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的,科学家称这层大气为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讯号来说,电离层中不仅充满带电离子,而且像一面高悬天上、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大镜子。由于太阳“风暴”和宇宙辐射袭击,电离层中的电磁分布经常发生变化。虽说电离层的扰动,与地球上刮风下雨无关。但是它干扰人造卫星、飞机上的电子设备。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电脑的集成度、灵敏度、功能均越来越高,体积却越来越微型化,这就给电脑中的开关电路带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有可能在外界干扰下出现信号误码或信号中断。例如,太阳在1994 年的一次喷发中,加拿大“阿尼克”卫星上的通讯电路,就被高能粒子击穿报废。2003年,国外一台投票表决机出问题,它为某参选代表多记了4096张票。后经调查显示,表决机上一个电子开关遭宇宙射线袭击,出现切换故障,结果多记了4096张票,4096正好是2的12 次幂。
电离层的扰动,还可能造成短波无线电通讯,甚至电力传输中断的事故。在2003年发生的那次剧烈太阳风暴中,瑞典的输变电线路在强电磁干扰下断路,数以千计的家庭陷入黑暗。
这些事过去闻所未闻。今天不同了,电脑部件日趋微型化,任何电子设备都可能成为宇宙射线的牺牲品。在宇宙射线轰击下,心脏起搏器、高速列车、ABS 防爆制动系统的芯片均存在失灵风险。所以电离层“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引入一种新的气候预报体系,对距离地面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实行监控,为航班飞行、无线通讯等提供早期预警。与对流层进行的天气预报完全不同,电离层气候预报主要关注距离地面80至1000公里处的电离层中电磁变化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乔纳森•迈克拉教授带领研究小组展开了相关研究,他们利用一种叫电离气流成像仪的装置,捕捉大气层中一种叫“气辉”的微弱冷光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前对电离层扰动做出判断。“气辉”是地球大气放射的微弱冷光,它随电离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迈克拉等人通过设在智利的电离气流成像仪,拍摄天空中“气辉”留下的痕迹,从而作出预报。
迈克拉教授说,他们希望制作出和常规天气预报一样效果的动态云图,供电视台或互联网用户使用。他们每天都通过互联网上传数据,及时更新。目前,这种预报方式还相当初级,只能预报一两个小时内的变化情况,这相当于50年前的天气预报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准确的预报电离层状况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小题1:下列对“电离层”有关情况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电离层”是在对流层以上,距地面80~1000公里高处的大气层。
B.“电离层”中充满了带电离子,且能反射无线电波。
C.“电离层”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几乎不带水汽。
D.“电离层”中的电磁由于受宇宙辐射影响而经常发生变化和扰动。
小题2:下列有关电离层影响造成的天气问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上的降水、下雪、刮风,与电离层的扰动无关。
B.电离层影响天气的问题,国外早已开始关注和研究。
C.电离层扰动会给越来越微型化的电脑带来信号误码或信号中断的问题。
D.2003年瑞典的输变电线路在强电磁干扰下断路,根本原因就是电离层扰动。
小题3:下列对电离层“天气预报”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电离层气候预报关注的是距地面80公里至1000公里处的电离层中电离子的变化情况。
B.“气辉”是地球大气放射的一种微弱的冷光,科学家们通过捕捉它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电离层的扰动。
C.与对流层天气预报完全不同,电离层天气预报主要是为航班飞行、无线通讯等提供早期预警。
D.科学家迈克拉等人通过电离气流成像仪,已找到了电离层中“气辉”留下的痕迹,开始做出预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感   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致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桔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这种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战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的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的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支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濛濛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出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它的汗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切望在这树上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么?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正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线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使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小题1:文章开头写“黄昏时听音乐”的情景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这句话含义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山中访友
李汉荣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一株树了,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出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作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唯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作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太阳像刚出浴的美人,眉目间传递出来的尽是温柔的风情。一弯虹桥也落成了,两座大山正好做了它的桥墩。修一座天堂竟是这么简单,只需要一阵雨的工夫。真想踏上那虹桥,一步走向天国。又一想,我上了虹桥去看什么呢?还不是看虹桥下的好山好水好意境?那么,我就站在这虹桥下,岂不既看了天国又看了地国?我,一个凡人,岂不占尽了天上人间的风光?于是,决计不登那虹桥。那虹桥好像知道我的心事,只一会儿,便悄悄不见了。
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轻轻地招手,作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小题1: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对这些朋友寄寓了何种感情?(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清爽”这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本文标题和内容都说“访友”,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行文结构曲折有致,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自古以来,人们崇尚大自然,仰仗大自然。请结合作品,分析综述本文主题。(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破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年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例如,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小题1: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5分)
小题3: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也由此而来。中国重视的是情、理结合,是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是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不是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名家搞逻辑,法家倡刑名,都表现出这一点。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作用。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庄子尽管避弃现世,却并不否定生命,而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这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家,而与儒家一致。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和补充者。(选自《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儒家的“出世”和道家的“入世”互相补充协调。
B.儒家关注世俗人生,道家侧重对自然的抽象玄思。
C.庄子部分思想来自孔子并补充儒家而与儒家一致。
D.儒道之外的名家法家等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影响。
E.中国重视艺术的外在功利,西方重视其心灵净化。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家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是(   )  (3分)
A.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B.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
C.强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
D.重视情、理结合,重视以理节情的平衡
小题3:根据文意,先秦孔学对中华文化有哪些贡献?(4分)
小题4: 根据文意,儒道是如何“互补”的?请从世界观和审美兴趣两个方面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