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节选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小题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指代的是黑人所代表的实现民主,反对种族歧视的民众。
B.“叛乱的旋风”指敌人发动的反叛斗争。
C.“心急如焚的人们”指为自由而战的黑人。
D.“错误的做法”是指把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小题2:不能说明“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的一项是(   )
A.马丁·路德·金说美国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刻。
B.马丁·路德·金说现在是实现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刻。
C.马丁·路德·金说现在是使兄弟情谊坚如磐石的时刻。
D.马丁·路德·金说现在是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采取暴力抗争的时刻。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将是致命伤”是因为黑人如果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自由平等的生活,斗争就不会结束,就将继续动摇国家基础。
B.第二段的内容主要是说美国应该重视时间的迫切性和正确估计黑人的决心。
C.第三段的内容主要是说争取民主权利的正确方法是采用和平斗争的方式。
D.“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在文中指不要对政府持有敌对、仇恨的态度。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这些神经元排成6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中,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近视,让至少有1/4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赘,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像眼睛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10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结果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他将无法逃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小题1: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
A.让至少1/4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还将不屈不挠地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B.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C.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象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小题1:根据原文,概述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4分)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
小题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4分 )
小题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4:小说结尾“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含义?试作分析。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届时从日本的东京到大阪只需运行一个小时。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为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使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
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未来几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
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在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来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随着超导磁浮列车的问世,将会诞生全新的超导磁浮列车制造业、轨道线材业,从而给传统的金属材料业、土木建筑业、电气和电子产业赋予新的活力,也将会对旅馆饭店业、航空业、普通的高速车辆制造业构成威胁。
小题1:对“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运行高速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具有无噪声无振动的特点。
B.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具有省能源费用低的特点。
C.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使用高温超导材料。
D.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使用变换磁极方向的方法而获取推动力。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温超导磁浮列车需要开发高速列车空气力学的技术。
B.高温超导磁浮列车运行时速以500公里为目标。
C.超导磁浮列车比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建设费用高,安全性能更高。
D.超导磁浮列车一般用于远距离交通运输的原因,是其运行高速。
小题3: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所必需的关键技术
B.文章概述了超导磁浮列车的技术和特点。
C.文章指出了超导磁浮列车将对其他产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D.文章使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哲学家皇帝
陈之藩
①到此做工已半月,不像是做工,像是恢复了以前当兵的生活。如果我们中国还可以找出这样紧张的工作,那只有在军队里了。同事里有从韩国刚当过兵回来的,有远从加州大学来的学生。我问他们,美国做工全这样紧张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可能是最清闲的。”
②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样说也不容易说明白。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时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时的墙,下工以后,只觉得这个人已瘫下来,比行军八小时还累。
③今天下工后,已近黄昏,我坐在湖边对着远天遐想。这个环境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大匠造物时,全用蓝色画成了这个“太平湖”。第一笔用淡蓝画出湖水;第二笔加了一些颜色,用深蓝画出青山;第三笔又减去一些颜色,用浅蓝画出天空来。三笔的静静画幅中,半躺着一个下工后疲倦不堪的动物。我想整个美国的山水人物画,都可以此为代表。
④虽然,眼前景色这样静,这样美,但我脑筋中依然是这一日中,同事们的紧张面孔与急促步伐的影子。我的脉搏好像还在加速的跳动。我昏沉沉的头脑中得到一个结论:“这样拼命的工作,这个国家当然会强。”
⑤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做苦力,做苦工,已经是太习惯了的事。这些工作已经变成了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自然的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也知道了什么是人生。所以一个个美国孩子们,永远独立、勇敢、自尊,像个哲学家帝王。
⑥希腊哲人,想出一套训练帝王的办法,这种办法是让他“从生硬的现实上挫断足胫再站起来,从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来赚取自己的衣食。”这是作一个帝王必经的训练,可惜欧洲从未实行过这种理想。没有想到,新大陆上却无形中在实践这句话,每一个青年,全在无形中接受这种帝王的训练。
⑦做卑微的工作,树高傲之自尊,变成了风气以后,峥嵘的现象有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耶鲁大学有个学生,父亲遗产三十万美金,他拒绝接受。他说:“我有两只手,一个头,已够了。”报纸上说:“父亲是个成功的创业者,儿子真正继承了父亲的精神。”
⑧青年们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承受人生所应有的负担,享受人生所应有的快乐。青年们的偶像不是叱咤风云的流血家,而是勤苦自立的创业者。富兰克林自传,是每个人奉为圭臬的经典。
⑨然而,我在湖边凝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这个美国青年画幅里面仍缺少一些东西。什么东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养吧。我在此三四个月的观感,可以说:美国学生很少看报的。送报而不看报,这是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⑩哲学家皇帝,不仅要受苦,还要有一种训练,使他具有雄伟的抱负与远大的眼光,可惜这一点,美国教育是太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11爱因斯坦说:“专家还不是训练有素的狗?”这话并不是偶然而发的,多少专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这种现象是会窒死一个文化的。
○12民主,并不是“一群会投票的驴”;民主确实需要全国国民都有“哲学家皇帝”的训练。在哲学家皇帝的训练中,勤苦自立,坚忍不拔那一部分,美国的教育与社会所赋予青年的,足够了;而在人文的训练上却差得太多。
○13晚风袭来,湖水清澈如镜,青山恬淡如诗,我的思想也逐渐澄明而宁静。
○14天暗下来,星星,一个一个的亮了。
小题1:题目“哲学家皇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人?所指之人有哪些特点?(3分)
小题2:作者在湖边遐想,思考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分)
小题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许国江
梅雨季节,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晨,老李出门的时候,东方布满朝霞,可是,他走到市区,还不到半小时,突然乌云张天,下起雨来了。幸亏妻子有先见之明,硬把一件雨衣塞进他的包里,不然,他今天真要成落汤鸡了。
老李快步跑到引市商城门前,抖了抖头上的水珠,取出雨衣,正欲穿上,却发现那边围着一堆人。老李凝神一看,见不少人手上拿着新雨伞。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是商城拿出一批雨伞应急,无需任何手续,免费借给没带雨具的顾客。老李动了心,也想去借一把,可是,他已带了雨衣,总不能身穿雨衣再借雨伞吧。不借,老李不甘心。他认为这是商城为招徕顾客而玩的生意经,下的钓饵,不借白不借,放着的便宜不讨,岂非傻瓜?他很快把那件雨衣揣进包,急冲冲挤进借雨伞的人群。他细心地挑了一把,试了试,拿了就走。这伞明明是借的,可不知为什么,老李觉得就像是偷的一样,心卜通卜通地跳个不停。
老李为人精细,他舍不得让这把崭新的雨伞被雨淋湿,出了商城,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取出雨衣,把那两折头的雨伞,小心地装进了包。听服务员说,这把雨伞价值15元,老李暗自高兴,心想,今天这趟街总算没有白跑。
老李回到家,把那把雨伞取了出来,得意洋洋地向妻子描述了借伞的经过。妻子听罢,指着他的鼻尖笑道:“你这个机灵鬼,就爱讨小便宜,你高兴什么?当真就不还啦?”
“还?”老李笑着说,“我没留下任何字据,伞上又没记号,谁能证明我是借的?鬼才相信,借雨伞的人有那么高的觉悟?这年头,这世道,哪个不占老共的便宜?哪个不捞?你没有听说么?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老李越说越来劲,不料他那上初中的宝贝儿子,不声不响地走了进来。
老李平时对儿子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他常常板着面孔教育儿子,要他向雷锋叔叔学习,儿子在学校是三好生,老李很高兴,很自豪。今天的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让儿子晓得,他立即向妻子使了一个眼色,很快转换了话题。
约摸过了半个月。一天,老李从外面有事回来,看见桌上有一张《引市日报》,老李平时有看报习惯,他拿起报纸,浏览起来。他在头版评论专栏看到一篇题为《市民道德素质的一次亮相――“雨伞”引出的话题》。老李的心一颤,连忙看起来,他看了一半,就“啪”的一声,把报纸摔到地上,骂道:“真是他妈的小题大做!那么多干部搞腐败,报纸不管,却对借雨伞感起兴趣来,还写什么专题评论,真是天晓得!不就这么一把小小的雨伞么?我老李没偷没抢,就不还,看能把我怎样?”老李愤愤不平,越说越气。
妻子走了过来,老李问:“这报纸哪来的?”妻说:“你儿子买回来的”。老李问:“他人呢?”妻说:“他呀,那天你谈的借雨伞的事情,他全听见了。今天他看了报纸以后,拿着那把雨伞到商城去还了。”
老李听罢,一愣,不知怎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他没有再说什么,俯下身子从地上捡起了那张报纸……
小题1:小说以“伞”为题,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的用意。(5分)
小题2: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老李的性格,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小题3:老李的言行让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