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3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3分)
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研制出的药物能有效遏制疟疾寄生虫的抗药性,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
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100万人因此死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但在非洲和亚洲,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青蒿素是植物青蒿的提取物。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还有明显的退烧功效。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死疟原虫的机理。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死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这种药只需要服用三天,它简单的结构让其生产成本比原来便宜80%。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Yuanqing Tang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他说:"我们希望能证明RBx-11160对治疗疟原虫类的抗药性是有用的。"Tang和同事的方法是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更好的溶解性意味着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稳定性意味着在这种药物到达寄生虫所在的血浆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化合物会分解。而且这种新药疗效更强,当被感染的小鼠服用这种新药后,4天之中95~100%的寄生虫都消失了,而传统的青蒿素药物需要服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清除95%的寄生虫。
7月份,RBx-11160在英国进入人体安全的预期临床试验。Tang说最初的结果令人振奋,但获得全面的数据还需要一段时间。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疟疾研究员Paul Oneill说:“如果这种药物在人体的疗效不错,那么可以将它与另一种药物结合使用,以确保***死RBx-11160没有***死的寄生虫。”
(选自《新华文摘》)
小题1:对“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一句中“革命性”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利用青蒿素制成的新药,能从根本上改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的抗药性。
B.利用青蒿素制成的新药,药性独特,它与氯喹具有截然不同的治病机理。
C.利用青蒿素制成的新药,疗效更强,可大幅度提高对疟疾寄生虫的***灭率。
D.利用青蒿素制成的新药,疗效更快,可以大大缩短疟疾病的治愈时间。
小题2:对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信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寄生虫在消耗血红蛋白时能产生有毒血红素。
B.有毒血红素在体内传输会导致疟疾的难以治愈。
C.青蒿素是通过阻断有毒血红素的传输而有效治疗疟疾的。
D.人体内的内血红素是由寄生虫生命活动而产生的。
小题3: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分析青蒿素***死疟疾原虫的机理,弄清青蒿素中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是研制新药RBx-11160的关键环节之一。
B.利用植物青蒿提取的青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是因为青蒿本身便具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C.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修饰,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有更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D.利用青蒿素研制成的新药RBx-11160,同其他的药物结合使用,有可能***死人体内所有的疟疾寄生虫。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3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面向未来的艺术想象
世界正在高科技引领下发生新变,谁不能通过审美想象来把握这个新变的世界,谁就不具有通过艺术方式来把握人类未来可能性的能力,就不可能站上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也不可能引领世界先进文化潮流。文化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人类前沿问题和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表现为对人类明天的艺术把握能力。只有深切关注着人类未来可能性及其命运的文化产品才会被全人类所关注,才能在文化艺术上引领风***,吸引世界目光,也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从目前中国文艺现状来看,新的知识体系和观念还没有很好地融化到我们的文艺创作中,新的科学技术还没有激发出我们新的艺术想象力,还不能用我们的艺术想象为人类打开一扇未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新窗户。我们在抱怨外国大片抢夺了市场,却没有自问我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当今的高科技思维携手并进了吗?相反,我们更多地将艺术想象的兴趣集中在宫廷、侯门、大宅门里的恩怨纠缠上,集中在过去权力争夺的“权谋”手段上,还没有走出“官本位”。就说我们拍摄的所谓“大片”以及大量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多没有离开“皇帝”,总是在“皇帝”身边兜圈子。用巨额投资堆积出古代宫廷的奢华奇观与视觉盛宴,强化着权力崇拜、皇恩浩荡的观念。“权谋文化”与“奴才主义”还在死死地纠缠着我们的意识,根本无暇顾及日新月异、五彩缤纷的人类新生活与未来可能性。实际上,这种文艺应当叫做“面向过去”的文艺,而不是“面向未来”的文艺。
  这种“面向过去”的文艺,不是指题材的“过去时”,而是指思想意识的“过去时”——没有给人们提供什么新的思想资源。有几部所谓“大片”从历史中发掘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激情和动力?有哪部作品涉及到了目前人类共同面对的前沿问题?而人类是要走向未来的,新的生活才是人类的向往和未来世界的支点,是未来艺术想象的翅膀,因而是制高点所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绝不可能是朝着过去,而只能是朝着未来。不关心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的共同利益,不关心人类未来的可能性,你的作品怎么可能走在时代前面?怎么走向世界?只有走到时代前面,先人一步用艺术想象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你的作品才可能走向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变弱项为强项,把文艺的目光从陵墓中的“死魂灵”移向现实人生,移向未来世界,而不是用懒汉的思维方式为我们的弱项开脱。
  当今时代文化的竞争,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思想价值与想象力的竞争。中华民族不缺乏对未来的艺术想象能力,从远古神话“盘古开天地”,“二郎神担山”,“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鲲鹏展翅九万里”等气势磅礴的想象来看,无不表达了先民借助于幻想对自然界和未知世界的把握,这是真正的对未知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艺术把握,这就是当时的人类之“梦”。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自信?其元气浩然,荡乎天地!因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唐诗以及明清小说《西游记》与《红楼梦》的艺术想象,也是超群绝伦,显示了中华民族奇诡的幻想智慧,创造了堪称世界一流的艺术想象成就。俱往矣,这一切都是先人在传统知识和农业文明经验基础上实现的。古人的许多艺术想象在今天已被科学所实现,谁能说这不是艺术对世界的一种把握?谁能说这不是走在时代前面?今天,生物工程、外太空探索、网络世界等等新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难道这一切新的知识元素就不能激活我们新的艺术想象力吗?就不能激发出我们除了“皇帝梦”之外新的梦想吗?无论如何,我们的艺术想象应当积极地、主动地与高科技思维比翼齐飞,借助于高科技知识的推力飞得更高更远。只有如此,我们的艺术想象才能不落人后。想象力是一个民族文化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只有面向未来,艺术想象的翅膀才会拥有更广阔的飞翔空间。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让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融汇新的时代内容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而文艺创作是文化创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文艺不是简单的娱乐,也不是简单的歌颂。文艺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艺术想象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一个民族的文艺,就是这个民族通过艺术方式对世界的把握,表达了这个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构成这个民族的文化能力。故而文艺创作之得失,关乎大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然。(《人民日报》2010年6月18日)
小题1:从全文看,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本文主旨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创作要与高科技思维携手并进。
B.文艺创作应摒弃“面向过去”的文艺。
C.文艺创作要有面向未来的艺术想象力。
D.中华民族的文艺史上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小题2:结合原文,对具有“艺术想象”的文艺作品的标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会被全人类所关注,能在文化艺术上引领风***。
B.作品能深切关注人类未来可能性及其命运。
C.作品应很好地结合新的知识体系和观念。
D.作品能为人类打开一扇未来艺术和未知世界的新窗户。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答:                                                      
小题4:选取文中的一个神话故事,简要谈谈先民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把握。(50字左右)(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
园 花 寂 寞 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注释1)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还有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注释1:“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出自纳兰性德为悼念他的亡妻而作的《浣溪纱》。原词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小题1:请概括文章每个层次大意。 (4分)  
第一层:(①)                                                      
第二层:(②---③)                                                     
第三层:(④---⑤)                                                     
第四层:(⑥---⑧)                                                     
小题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揣摩它们的含义。(4分)
A.“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答:                                                     
B.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答:                                                       
小题3:文章第一段写老人在园中侍弄花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4:文章的题目是“园花寂寞红”,你读出了哪几重“寂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回答。(4分)
答:                                                     
小题5:请从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两方面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50字左右。(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 “鸟”“涧”等意象使然。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那些特征呢?
意象具有较强的情感性特点。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淡或浓地侵染着诗人的情思。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古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相对固定的思想情感。它们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思乡)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又比如,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第二,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某时某刻某天或许都有不同的情感交杂,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而是往往借助选择最能触动这些心情的意象来体现。这些意象是蕴含着诗人特定情感的。比如“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病树”和“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诗人选择意象也考虑到意象本身的“形、声、色、态”等方面。通常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在其他方面也如此。再有一点就是,成熟的诗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伤民,杜牧的清丽雅致,李商隐的残冷隐涩等,无不折射着诗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宏观的人生内在情绪。
  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的特点。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具有含蓄、暗示的特质。正因为此,借景(物)抒情,融情于景(物),情景交融等等“婉曲”的抒情方式和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成了大家一致的艺术追求。
例如,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常用香草美人比美好的事物或君子;用恶禽臭物比喻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有的借景抒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 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解读诗词意象要根据诗词的内容做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透视作者融铸于诗词的思想情感。
小题1: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后世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成为表示音信意思进而表现思念的情感,这利用的是(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
C.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小题2: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中“浮云”附着了漂泊之慨,而他的另一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中“浮云”则粘着了奸臣之意。由此可以看出(      )
A.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
B.意象往往体现出含蓄性。
C.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
D.意象的内涵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小题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B.“春花”“秋月”从意象本身具有的固定情感倾向看应该属于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的暖色,但由于意象蕴含着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也就有了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表现伤感情调的抒情诗句。
C.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也就成了古诗中离别的意象,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只今惟有鹧鸪飞。”
D.意象的表达具有虚实性的特点,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的游仙诗,都是借虚写实,通过梦境来写现实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25分)
永远的蝴蝶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小题1:对该小说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5分)
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
B.小说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
C.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
D.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难受。
E、“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在失去樱子以后的悲痛欲绝,“我”的感觉似乎也已发生了错乱。
F.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小题2: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三点)(6分)
小题3:“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4分)
小题4:解释划线的句子:(6分)(每句解释不超过20字)
竟是那么遥远
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小题5: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巨大氢气云将撞击银河系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美国天文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费利克斯·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这项最新观测成果。费利克斯·洛克曼称,他和自己的同事们利用世界上最大的“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对这团巨型氢气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说:“这团气体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的气体。”研究小组的观测包括了近4万张个别巨型望远镜的影像,其灵敏度和解析度之高前所未有。其实,在银河系周围此前已经发现过中性原子态的氢气云,但是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这些氢气云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因此它们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yjw
这团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被命名为“史密斯云”,它包含的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这团氢气云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离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可能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史密斯云”在发现之初以及之后数十年内,科学家们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还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体,抑或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这个天体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状结构,主要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观测显示,在氢气云的中心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不明结构。科学家们推测,此次发现的氢气云很可能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yjw
费利克斯·洛克曼说:“如果你用眼睛观察这团云,将看到夜空中的壮丽景观,它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星座大小的一片天空。然而,从始至终就我们所知,它的组成成份中只有气体,从未从中发现过一颗恒星。这团氢气云极有可能是银河系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或者是从邻近星系剥裂出来的。当它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其中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都将非常巨大,飞速地掠过生命终点,最后像超新星一样爆炸。在几百万年后,这团气体云将如天空中举行新年庆典一样,在与银河系撞击的地方爆发出如鞭炮一样的巨响。”
“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精确研究急剧地改变了天文学家们对这团氢气云的看法,它的速度显示其正在坠入银河系。洛克曼说:“它的形状有点类似彗星的形状,这表明它已经撞上了银河系外围的气体了,并有可能在银河系的重力作用下四分五裂,然后向银河系洒落一阵气体雨。大约在2000万到4000万年内,这团云的内核将碎成粉末,落入银河系平面。”
(选自《新浪科技》,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史密斯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史密斯云即氢气云,是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的,后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B.史密斯云的前沿已经接触到了银河系边缘,但并不急于加入银河系。
C.史密斯云目前正以每秒150英里的速度向银河系倾斜,以45度角撞击银河系盘。
D.在发现史密斯云之初以及之后数十年内,科学家并未能获得有关细致的图像,显示这团云到底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史密斯在1963年发现史密斯云时,用了最大的“绿湾”射电望远镜。
B.史密斯云包括大量氢气,足以形成一百万个类似太阳大小的恒星。它长11000光年,宽2500光年,距离银河系盘约8000光年。
C.史密斯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清楚地表明,它还不是银河系的“构建部件”。
D.费利克斯·洛克曼公布了他的观测成果,这团巨型氢气云可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或者是银河系喷出的某种物体,也可能是别的落入银河系的物体。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密斯云有一种非常复杂的云团状结构,不单单由氢气构成,会不时地释放出大量高能伽玛射线流。
B.这团巨型氢气云是大约一万年前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后的遗迹或是银河系腹地一个超级黑洞的抛出物。
C.目前观测显示这团氢气云从头到尾几乎覆盖了猎户座大小的一片天空,它的成分中只有气体,没有一颗恒星。
D.洛克曼认为,史密斯云与银河系撞击后会迸发出巨大的恒星烟火。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