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美丽的汉字书法杨 键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美丽的汉字书法
杨 键
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汉字靠视觉,图像思考使汉文化趋向快速结论式的综合能力,与拼音文字靠听觉记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不同。
书法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波磔”,用来形容隶书水平线条的飞扬律动,以及尾端笔势扬起出锋的美学。蒋勋对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说,“波磔”如同中国建筑里的“飞檐”,汉字隶书里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同样强调水平飞扬的“飞檐”,是同一个时间完成的时代美学特征,而欧洲的建筑则与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种垂直线的上升,比如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体不断拉高,观赏者的视觉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线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国汉代水平美学影响下的建筑,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却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长、拉远,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翘,如同汉代隶书,完成流动飞扬漂亮的一条水平“波磔”。《诗经》里也有“作庙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飞张的屋宇,如同鸟翼飞扬。
谈到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蒋勋说,《兰亭》真迹虽不在人世了,但是《兰亭》确立了汉字书法“行草”美学的本质——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保留创作者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在此意义上,被称颂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实际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划更多,同样也是一篇没有誊录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苏轼被贬黄州,在流放的苦闷中写了《寒食帖》,诗中也有错字别字的涂改,线条时而沉郁,时而尖锐,变化万千,《寒食帖》同样也是一篇“草稿”。三件书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却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也许可解开行草美学的关键,那就是追求原创当下的即兴之美。
蒋勋一再谈到汉字书写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比如山海关的城楼上有一块匾,大字正书“天下第一关”。如果少掉这几个字,也许就会失去气壮山河的雄强气派。欧洲的城堡宫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尔赛宫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地方适合题字,然而文字书写在中国或东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他说,台南孔庙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汉字书写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与希腊以降西方的人像纪念完全不同。长久以来,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历史的核心命脉。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写下的“旦”字,和我们今天庆祝一年第一个日出的“旦”是同一个字。
蒋勋说,每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会起大震动,尤其是法师晚年刺血写经,字迹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详静定,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汉字书写有真正敬意。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汉字是建立在视觉会意基础上的表意文字,受汉字影响的韩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汉字隶书的“波磔”特点与中国建筑“飞檐”的美学特征都是汉代形成的。
C.中国建筑之所以具有“飞檐斗拱”的特征,欧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线的上升,分别是源于隶书书写的美学特点和拼音文字的书写特点。
D.汉字可以输入电脑,证明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
E.匾额、楹联和斗拱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几次对东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目的是突显汉字书法的独特之美。
B.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的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词有三处用了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表否定。
D.汉字靠视觉,拼音文字靠听觉,不同的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小题3:诗人杨键在写作《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时应该先拟写了一个写作提纲。请将《美丽的汉字书法》一文压缩提炼成一个提纲。(要求:(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按文章的顺序分条写出分论点;(3)100字左右。)(4分)
小题4:中国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这一现象,包含了什么样的美学规律?(可用原文回答)请你举一个书法以外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4分)
答案

小题1:.BE   A.韩文并非拼音文字,见第一段。C.建筑的特点并非“源自”文字书写。见第二段。D.“汉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优势”,无中生有。
小题1:C.错误。正确答案是“特定含义”。
小题1:(4分)中心论点:汉字书法很美丽。分论点:(1)汉字是会意文字;(2)汉字隶书里的“波磔”蕴含建筑美;(3)汉字里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蕴含着自然美;(4)汉字书写传承着东方文明史(历史美?)(5)汉字书写能让人产生敬意。(中心论点概括正确得1分,分论点概括正确两个得1分,4个得2分,5个得3分。)
或:中心论点:汉字书法很美丽。(1)文字决定了文化思维的基本走向;(2)“波磔”是水平飞扬美学特征的体现;(3)最伟大的三件行书作品都是“草稿”;(4)汉字在中国历史中十分重要(或:汉字传承一直是东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脉);(5)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
小题1:(4分)追求原创的即兴之美,或者创作者创作时需要最饱满也最不修饰、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绪(2分,也可用原文作答)。例如某人的即兴演讲比朗读精心雕琢的讲稿更有激情,某音乐家在餐厅创作的名曲,即兴话剧表演,即兴主持,即兴说唱,即兴舞蹈等。(举例恰当,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美丽的汉字书法杨 键蒋勋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视觉会意的基础上,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欧美语言,甚至亚洲的新语言(原也受汉字影响的韩文、越南文)】;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我家是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房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群就来了。
我睡在祖父旁边,祖父一醒,我就让祖父念诗,祖父就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地就睡醒了,醒了一听,处处有鸟叫着,回想昨夜的风雨,可不知道今早花落了多少。”
是每念必讲的,这是我的约请。
祖父正在讲着诗,我家的老厨子就起来了。
他咳嗽着,听得出来,他担着水桶到井边去挑水去了。
井口离得我家的住房很远,他摇着井绳哗拉拉地响,日里是听不见的,可是在清晨,就听得分外地清明。
老厨子挑完了水,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听得见老厨子刷锅的声音刷拉拉地响。老厨子刷完了锅,烧了一锅洗脸水了,家里还没有人起来。
我和祖父念诗,一直念到太阳出来。祖父说:
“起来吧。”
“再念一首。”
祖父说:
“再念一首可得起来了。”
于是再念一首,一念完了,我又赖起来不算了,说再念一首。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纠缠不清地闹。等一开了门,到院子去。院子里边已经是万道金光了,大太阳晒在头上都滚热的了。太阳两丈高了。
祖父到鸡架那里去放鸡,我也跟在那里,祖父到鸭架那里去放鸭,我也跟在后边。
我跟着祖父,大黄狗在后边跟着我。我跳着,大黄狗摇着尾巴。
大黄狗的头像盆那么大,又胖又圆,我总想要当一匹小马来骑它。祖父说骑不得。
但是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
鸡从架里出来了,鸭子从架里出来了,它们抖擞着毛,一出来就连跑带叫的,吵的声音很大。
祖父撒着通红的高粱粒在地上,又撒了金黄的谷粒子在地上。
于是鸡啄食的声音,咯咯地响成群了。
喂完了鸡,往天空一看,太阳已经三丈高了。
我和祖父回到屋里,摆上小桌,祖父吃一碗饭米汤,浇白糖;我则不吃,我要吃烧包米;祖父领着我,到后园去,趟着露水去到包米丛中为我擗一穗包米来。
擗来了包米,袜子、鞋,都湿了。
祖父让老厨子把包米给我烧上,等包米烧好了,我已经吃了两碗以上的饭米汤浇白糖了。包米拿来,我吃了一两个粒,就说不好吃,因为我已吃饱了。
于是我手里拿烧包米就到院子去喂大黄去了。
“大黄”就是大黄狗的名字。
街上,在墙头外面,各种叫卖声音都有了,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青菜的。
卖青菜的喊着,茄子、黄瓜、荚豆和小葱子。
一挑喊着过去了,又来了一挑;这一挑不喊茄子、黄瓜,而喊着芹菜、韭菜、白菜……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满院子蒿草,草里面叫着虫子。破东西,东一件西一样的扔着。
看起来似乎是因为清早,我家才冷静,其实不然的,是因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缘故。
那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小题1:请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4分)
小题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写到“荒凉”,请问是哪些原因使“我”感到荒凉?(5分)
小题3:1946年小说《呼兰河传》出版,茅盾在序言中认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请你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萧红小说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也不清楚跑步会不会延长生命,实际上我也不在乎。
很显然,跑步使我的身体更加健康。可是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它有助于延长我的生命吗?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荒谬的,检查结果氧容量最大值相当于28岁的青年人的氧容量证实了跑步确实使我受益。跑步使我保持了体重并且提高了我的心肺功能。正因为我从事跑步这项运动,才使得我的体质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对于某些人来说,跑步确实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但是对我并非如此。我认为与“情商”、“智商”或“财商”一样,也存在着“寿命商”,寿命商是天生的,我们只能使它减少却不可能令它增长。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寿命定值,这与我们体内核糖核酸的情况有关。如果体内细胞不能对分子活动做出及时的反应,那么疾病、衰老、死亡便会随之而来。我们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但是却不能阻止其发生。我们不应该总是局限于“长寿”的想法上,而是应该注重从现在起到我们死亡为止,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上。
关于“跑步或者其他运动是否会改善我们的生命”这个问题,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跑步使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变得积极、强调行动,并且有助于培养我们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在我跑步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我还发现责任感影响到做出反应的能力。要关心我的身体,我就要“倾听他的声音”,“了解他的需要”。
在我与身体之间的对话中,我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健康。我渴望更多的训练、更严格的纪律以及更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努力成为乔治·伦纳德所说的“最佳运动员”。这时我所从事的运动,用伦纳德的话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运动。因此,能活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我之所以从事跑步运动,是因为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吸引力的原因。我们跑步、打网球、骑自行车、游泳、爬山、打猎或者骑马,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罗洛梅的一个学生曾经对她说:“我只知道两件事情。一是我总有一天会死去,但不是现在;二即从现在到死亡之间我应该做些什么。而第二件事情才是我惟一关心的问题。”
西奥多·罗萨克认为,我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原罪”而是“最初的辉煌”,即我们本身与神的相似性。他说:“我们一直没有达到我们能达到的层次,这简直就是我们的罪恶。”
对我来说,与用于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情况的各种方式相比,关于锻炼的争论并不是很重要。诗人豪斯曼曾说过:“我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我的大脑,另一个是我的心脏。”这两个部位出了毛病就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会使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
我们每个人在存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取决于你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看重本身之外的规律),还是属于柏拉图学派(看重身体本身的规律)。是应该等待,还是应该按照你内心所告诉你的去行动呢?
我内心传达给我的信息十分明确:我跑步出于本能。后来体质教育“强迫”我们参加训练;再后来我们跑步则是因为权威公布的跑步的种种益处。但是我仍坚持跑步则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并且完全适合我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的动脉、心脏以及循环系统都得到了改善,但是那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真正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并不是与疾病对立的那种状态,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我真正的任务是达到我应该达到的层次;我真正的目标是发掘我“最初的辉煌”。
请你相信,我在为我的生命而奔跑。
(节选自美国乔治·希恩《跑步圣经》一书)
小题1:请通读全文,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要求:(1)从原文中选取句子加以提炼;(2)不超过9个字。)(4分)
小题2:你认为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跑步本来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锻炼方式,但是在作者笔下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种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请谈谈你对这种人生哲学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道两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最基本地来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独立个性张扬以及独立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选自《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有删节)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3分)          (   )
A.儒家与道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虽然都是单向度的合一,但其内涵和外延其实并不一致。
B.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化和文明以及自然万物,都是人类选择与活动的结果。
C.作为自然存在的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同时也有改造自然的需要。
D.现代教育不仅要重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也要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
小题2:下列理解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儒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关注的是人对社会关系的单向度的认同,却彻底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对自然关系的单向度的复归,否定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C.儒道两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本质上都是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片面化,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
D.儒道两家分别关注社会人伦道德问题和自然法则,在对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和否定上是一致的。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指出儒道哲学的弊端,论述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从而提出现代教育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主张。
B.现代教育要以尊重和发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构建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C.要想实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就必须通过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来实现。
D.在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因此,必须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和价值判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小题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小题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一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自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贡楼”)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苏东坡喜山乐水,被徐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在此处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黄楼一词是在徐州做的诗歌总集的名称。
B.王安石也曾疏浚过黄河水道,但空耗资财,最终失败,自己也因此畏罪自尽。
C.防水工程数字交待准确,就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而真实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特点。
D.文章中写道了黄楼的兴建,一方面可见苏东坡喜爱建筑,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他对文学的兴趣及成就。
E.黄楼命名,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宇宙论信念,五行交互作用,相克相生的思辨精神,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题2: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待这些特点有何作用?(6分)
小题3:文章在刻画苏东坡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小题4:文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治水中表现突出,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