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而且是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调查记者。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我首先是人,是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像2004年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掉下,摔死了,它的标题是《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同年9月,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用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将人轧死了,它的标题是《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漠。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就是传递信息,中级的目标是报告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守望、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 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作“新闻之道”。 从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但是新闻之道 ,最核心的就是:把人当人,将心比心。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假定我是老大爷求助你这个记者,那么我希望记者对我是怎样的态度。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跟他保持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在态度上应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两个立场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 你做揭黑报道20年,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 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受难和痛苦都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以激情之心关注,以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做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爆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整治。 然后是北京出租车垄断黑幕报道,不仅引来了整个出租车市场的整治,而且启蒙了出租车行业从业者,强化了他们的维权意识,促成了一系列维权活动。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南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对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的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但是对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是的。 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
(选自2010年8月11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以下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出于职业规范,记者要保持跟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在态度上应对他们保持应有的尊重。
C.全国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原因是王克勤对山西疫苗所进行的黑幕调查。
D.王克勤认为,舆论监督有“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作用,宏观方面的作用比中观、微观层面的作用更大。
E.《南方周末》和王克勤都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去做,就能够有所成就。
(2)这篇访谈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报道事例,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王克勤提到了“新闻之道”和“新闻之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答案

(1)BE
(2)①记者做新闻报道的三个目标;②王克勤坚持20年做揭黑报道的原因;③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作用。(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内容方面:说明一些记者对生命的态度冷漠,为了报道而报道(2分),对此给予批评(1分);②结构方面:为下文提出做新闻报道的三个目标做铺垫(2分),提醒新闻人要珍视他人生命权利(1分)。
(4)“新闻之道”指的是新闻的终极守望、终极目标;这一终极目标守护个人权利,核心是“把人当人,将心比心”;作为一个人,记者看到别人痛苦时自己也会跟着痛苦,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也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4分)
“新闻之术”指的是新闻报道的技术范畴,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新闻之术”,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单纯有新闻之本还不行,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之本只有在新闻之道指导下,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4分)
解析
(A项“不是为了职责”错误,应该是“不仅仅是为了职责”;C项“核心原因”的说法有点拔高,应该把“核心原因”换成“导火线”;D项原文“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往往”二字说明不是全部情况,所以“宏观方面的作用比中观、微观方面的作用更大”说的过于绝对。   5分。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给满分)
核心考点
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20分)
剃刀侠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猪般喷射出来。
“***人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小题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小题2:小说暗示了蓝翎爷被剃刀侠所***,请分条说明。(3分)
小题3: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例并分析。(4分)
小题4:结合小说分析瘦老头儿这个人物的特点。(5分)
小题5:小说写了剃刀侠***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8 分)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①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②。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 拿来主义))
小题1:在上文中,用“鱼翅”比喻        ;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        。(2 分)
小题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划线句子涵义的理解。(4 分)
①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小题3:请结合文本,概括“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2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伊宏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一八八三---一九三一),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莫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在短暂而辉坦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受帝国的残幕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八九八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一九O 二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一九O 八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一九一一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 布莱克(一七五七― 一八二七)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二十世纪的布莱克”。一九O 八年― 一九一O 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味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基”,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一九二三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质先生介绍到中国。一九三一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选自《人民日报》(国内版))
小题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纪伯伦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获得极大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广博地学习、吸收本民族和其他先进文化的精华。
B.纪伯伦文学成就很高,他所涉及的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C.纪伯伦热爱祖国和全人类,他作品的主旋律是爱与美,所以他不写愚昧和陈腐,不写暴虐和虚伪。
D.纪伯伦的绘画也是卓有成就,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都卖给了美国艺术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
E .美国人将纪伯伦称誉“象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是因为纪伯伦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东方意识,且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读者。
小题2:传主纪伯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4 分)
小题3:纪伯伦生活经历对他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有着怎样的影响?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3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伏羲文化略论                                 贾书君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八卦,开启了中 华
民族的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礼记•   礼运
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 龙 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 维 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还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 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另一方面是表现在民族因缘的凝聚上。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 无 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 主 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 不殖也”,而各个部族间相互通婚混血,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太昊伏羲氏还赋予我 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转•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 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 , 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因此,我们可以说,太昊伏羲是 人 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 体
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 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 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 地 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 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 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 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 需 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 年 1 月 1 日,有改动)
小题1:本文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项是
A.伏羲八卦中蕴含了“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
B.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C.太昊伏羲氏糅合许多不同的图腾,赋予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D.《伏羲考》中龙图腾的形成论证——中国人有了“龙的传人”的共同名字。
小题2:下列关于“伏羲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羲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奠定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B.伏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
C.伏羲文化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
D.伏羲文化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源流发展过程,是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有记载的典籍来看,中国历代学者对于伏羲文化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 推溯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B.据历代典籍记载,伏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 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
C.伏羲与伏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初创时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 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D.目前 , 我国的学术界加大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力度,在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弘扬民族文 化方面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 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 吃 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 常 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      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      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      胤 爸爸!我是阿胤。
父      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      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      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 已
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
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 贤一郎不睬。
父      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      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 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
父      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 手
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 也
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
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 地
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 折
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 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 现
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      亲 (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 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 权
利!
[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      亲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 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 把 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 阿
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 断
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 也 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      亲 (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父      亲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 不 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
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      亲 (哀求地)贤一郎! 阿 胤 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地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小题1:贤一郎说:“我们根本没有父亲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4 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中“色厉内荏地”的作用。(4 分)
小题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小题4: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6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