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16分)艺术是人创造的美(1)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16分)
艺术是人创造的美
(1)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词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这种和“技巧”同一的艺术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它的缺点在于太宽泛,不仅适用于艺术,也适用于一切领域。我国先秦和古希腊人的许多著作,都把骑射、烹饪之类,称为艺术。柏拉图甚至把商业称为“赢利的艺术”。在后人的著作中,“军事艺术”一词也常和“军事科学”并用。巧妙的政治手腕有时也被称为“政治艺术”。总之,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按照这样的艺术概念,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2)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如武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就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3)当然,广义的说,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以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等等,都有一个美不美的问题。凡是正确的、有效的,都是美的。如诉诸视觉的武术技巧也可以是美的。它的美是与自卫或攻击的有效性相关联的。武术活动是一种追求实效的活动。说这种活动是美的,是说这种活动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不等于说武术就是艺术。
(4)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它追求的是美——实效的象征。如果武术活动不是为了打击敌人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仇恨与意志力,它就是在追求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艺术的领域,从而同其他艺术相通。如同书法和绘画相通。公孙氏的剑器舞,“来如雷霆起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给了张旭以巨大的启发,使他的书法大有长进。剑舞和草书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抽象的运动形式。如果把那些使它们区别开来的具体的物质元素,如笔墨和纸张、人体和武器等等都抽象出去,那么留下来的唯一的东西,就只是那个表现着人类情感的力的运动形式,力的变幻莫测的动向及其强劲迅疾的运动节奏,和由这个节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许多小节奏所组成的,生气贯注的活的形象。它们是人类的感性动力按照情感的逻辑创造出来,用以探索前进道路的。所以它并不独立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外。它是一种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能力,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之为美。
(5)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假如说一切美都是人类无意识的创造物的话,那么艺术则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换言之,它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存在物。这个本质就是美。任何事物,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但如果没有美,技巧也就白费了。能在一根头发上刻一首《满江红》,其手段之高妙固然令人叹服,但除非用显微镜,你就看不到它。即使用显微镜,你从中看到的也不是真正的书法,它就不可能是美的,从而它也就不是艺术,不论它表现出多高的技巧。总之,艺术是一种美。但是,正如并非一切文字都是书法,也并非一切美都是艺术。艺术作品的出现,只是人类通过一定有意识的劳动实践(不仅仅是审美实践),对现实材料进行一定的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情感和生命力的表现,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所以,艺术还应该是人的创造物。
(摘自《关于艺术的思考》)
小题1:下列各项,不符合作者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一切高度技巧的表现和产物,都可以称为艺术。
B.艺术离不开技巧,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
C.任何事物,如果它不属于美的范畴,那么它就不会属于艺术的范畴。
D.凡是正确的、追求实效的,都是美的,因而也是艺术的。
E. 艺术所要表现的美,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人的主观体验,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
小题2:根据文中对“艺术”的阐释,下列各项中,属于“艺术”的一项是(3分)
A.普通的供人居住的房屋B.丛林中百灵鸟的鸣叫声
C.窗户玻璃上因结冰形成的图案D.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小题3:一般的武术活动成为武术艺术,需要实现怎样的转变?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4:过去人们常常把艺术和技巧等同起来,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A. D
小题1:D
小题1:答:武术活动应该从追求直接的打击敌人的实效(2分),转到追求表现人的仇恨与意志力等情感,并使之成为生命力的表现。(2分)
小题1:(1)艺术与技巧的关系:艺术离不开技巧,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而且有的技巧本身就是艺术,二者关系紧密,难以分开。(2分)
(2)艺术与技巧的内涵:艺术的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技巧是认识到的、理解到的,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不属于美的范畴,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对于二者的不同,人们缺乏清晰的认识。(2分)
解析

小题1:【A.不是作者的观点,且该观点被作者否定。D.不具有因果关系。对1项2分,对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1:【A.是一种追求实效的活动的产物,不具有艺术的“美”。B.C.均为自然物,不符合“艺术是人的创造”的特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16分)艺术是人创造的美(1)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ars”一】;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倾听红豆杉
马卡丹
①山风初起。
②梅花山腹地,鹞婆岭上,这一片红豆杉,该是南方最大的红豆杉林了吧?作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现存的野生红豆杉早已是凤毛麟角,偶尔见上一株两株,便是三生有幸了。苍天独厚梅花山,竟让3000株红豆杉聚而莽莽成林!苍天更偏爱岭下的崇头村,让这个村子的客家人,世世代代朝朝夕夕与杉林为伴,览红豆而发相思。哦,那是我的矫情了,客家农民,大约是难有闲情逸致发相思的。
③走过一株,伸手一抱;又一株,再一抱。绝大多数的古杉,要两人合抱、三人合抱,最大的那株红豆杉王,竟要五人合抱,30多米的树干直插云霄,举头望树冠,望不见云,望不见天,只望见了自身的渺小。就说伸手抱住的这一株吧,直径并不大,斑驳的树皮、树皮上寄生的苔藓、树皮脱落处裸露的赤红木质,却处处昭示着古老,少说也是三几百岁高龄了。抱着树干,你会想起白胡子老祖父、瘪嘴唇老祖母,哦不,就是他们,即使在最年轻的红豆杉面前也只能算是儿童。红豆杉是这个世界上生长最为缓慢的树种之一了,百年的时光,树***直径只能增加15厘米左右,差不多七、八年才增一厘米。都说是“十年树木”,对于红豆杉来说,却是200年才能成材的。一棵树,它认识你爷爷的爷爷,也会邂逅你孙子的孙子,这个村庄世世代代的农民,都在它的守望中出生、成长、衰老、入土,而它,却永远是这副挺拔的模样。秋末冬初,红豆缀满枝头,漫山红云引来百鸟和鸣,好一幅美得醉人的图画,让你觉得每一棵树,似乎都正在恋爱的年龄。多么奇妙啊!一百岁它还是娃娃,五百岁它刚刚少年,一千岁它仍在热恋,千年沧桑,人间万象,尽嵌入它细密难辨层层叠叠的年轮里,窖藏、发酵、酝酿……当长风拂过叶面的时候,当山雨拍打树***时候,从赤红赤红的年轮中源源不断涌上树干、涌上叶面的,是它酝酿千年的倾诉么?
④也许,倾听红豆杉,就要选在这风乍起的时刻。长风拂面而来,树干上攀缘着的古藤簌簌抖动了,树荫下匍匐着的茅草簌簌抖动了,你抬起头,径直站到那株红豆杉王面前,站到那株树龄标明1700年的红豆杉王面前,你闭上眼,把耳朵轻轻地贴着树干,不要理会古藤与茅草发出的轻薄的噪音,不要担心山雨欲来,你调匀气息,用心,你听——
⑤隐隐地,从高高的树冠之上,从深深的树根之下,仿佛电流一般,传来那么遥远、那么微细的音响:那是时光在树的身躯中轻轻摇曳,那是岁月在树的血管里悠悠循环,那是春夏秋冬在树的五脏六腑间轮番穿越,那是红豆杉王——这1700岁依然年轻的精灵,在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那么深情地诉说……
⑥哦,鹞婆岭,客家人把山鹰的一种呼作“鹞婆”,最早是哪一只鹞婆,衔来最初的红豆杉种子,让这白垩纪孑遗的古老树种,让这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与梅花山结缘?1700年前,中国的纪元正是两晋,当鹞婆衔着红豆杉种子飞进梅花山,当红豆杉王绽开第一片新芽,在中国的北方,岁月这只庞大无比的“鹞婆”也张开了翅膀。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红豆杉王的嫩枝在梅花山风下第一次摇曳,一派蛮荒中它在守候、它在期盼:逐水而居的百越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刀耕火种的畲瑶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那北来的文明,在岁月的翅膀上飞翔了千年,崇头村,这个隶属上杭县步云乡的村落,是在元代开始奠基的。红豆杉王,见证了一个村庄的诞生,目击了客家先民到客家人的艰难嬗变,也目送着客家后裔从此出发开拓远行的背影。太多的故事,太炽热的情感,它,挺立千年,阅尽千年,收藏千年,诉说千年!
⑦山风紧了,山雨就要接踵而来。你把耳朵贴紧树干,贴紧这个庞大而漫长的生命。生命与生命尽管千差万别,但生命的信息是相通的。你想听清,听清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诉说,你想听,想听……
⑧但,山风紧了,更紧了,山雨,无情地敲击着你的脚步。 你走着,一次次回头;树站着,借着风的羽翼招手。哦,人,多么像是迁徙的树;树,又多么像是守望的人!
⑨眼睛,被雨点打湿了么?蒙蒙雨雾间,你看见红豆杉王,还有那么多的红豆杉,一齐舞动着、舞动着,每一片树叶,似乎都在诉说。
⑩ 只是,它说给风听,说给雨听,而你,无缘听见。
小题1:结合文章前三小节,说说“红豆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的含义。(6分)
                                                                                       
小题3:文章的标题为“倾听红豆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原因。(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汉字之恋
王蒙
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或说是儒家文化,或说是稻米文化,或说是重食的文化……我个人则愿意说,首先是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的形象性、多媒体性、体系性与关系、道理的自足性,无有其匹。它强调整体、强调根本、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通达,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走向与中华儿女的命运。
1994年,我在纽约资深的华美协进社演讲,一位当地的听众问:“为什么华人都那么爱中国?”我回答,第一,我们都爱吃中国饭菜。第二,我们都爱汉字写的唐诗宋词。
我的意思是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整齐、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合理性”、同音字的联想与发挥、对称或对偶性与其辩证内涵、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我们永远无法用“Bairiyi shan jin,Huangheru hai liu”替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拼音文字与汉字书写起来,印刷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想,那时候我很激进,相信汉字影响了识字的普及、造成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的说法。现在,汉字已经完全感服了我。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微妙,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方便,字重心长,多彩多姿。无怪乎古人说它的诞生使得天雨栗、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它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问题,它同样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
而且,他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牵肠挂肚,凝结团聚的象征。没有汉字,中国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呢。一行方块字,双泪落君前,这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在,中华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在。
尤其是中国的读书人,读写用汉字,本身就是一种韵味悠长的文化习俗与文化享受。明窗净几,文房四宝,添香研墨,笔走龙蛇,这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脱俗与超拔!
可惜的是,当下在青年人中,对于汉字的识读写用,有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一是错别字到处出现。一是成语熟语的乱用误用。如说搞得不好是“差强人意”,说防御守卫是“守株待兔”,说轻忽大意是“不以为然”。一是称谓用语的误用,如将令尊叫成“你家父”。一是把简化汉字时原来两个字归并成一个字的,为了还原成繁体,而搞笑搞错,不伦不类。如将“塔什干”写成“塔什幹”,他不知道,“幹”与“干”原本就是两个繁体字,“干”是用在天干地支上的,而塔什***地名,即使没有简化,也从不用“幹”字的。至于把“山谷”写成“山糓”,把“文学系”写成“文学係”,就更令人笑掉大牙了。
网上用一些怪字和莫名其妙的词儿,本来无伤大雅,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但用得太滥太俗太恶心了,终非善事。把“东西”叫成“东东”,不过是开一个极浅的即无文化含量的玩笑,属于小儿科的贫嘴罢了。把“女生”叫成“驴生”,已经是谑而略虐了。把某一年的流行字说成是“被”,不无趣味与含意。把打气、鼓劲、提神非要说成是“给力”,则又回到了小儿科或牙牙学语的水准了。少年儿童当然有权发明各种说法嘲弄法玩笑话,但与此同时,恐怕还得学点识读写用我们伟大汉字的真学问。不然,等到您二十、三十岁了,仍然是只会这一类半通不通的话与字儿,长得太慢些了吧?
还有书写。我最近得到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是当年刘半农编辑的,内收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适、陈衡哲、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诗影印手稿,令人爱不释手。说实话,这样的书我们看的不是诗句而是书写。李大钊的字浑厚大气,沈尹墨的字深沉中显出潇洒,沈兼士的字收放自如,胡适的字比较书卷气,陈衡哲的字傲然有棱角,陈独秀的字极富才华,而鲁迅收在此处的字则显出一种稚拙。太有趣了。
学会辨识、阅读、书写与欣赏我们的汉字吧。其乐无穷,其妙无已,作一个热爱汉字、敬重汉字、保护汉字的正确性与美妙性的中华学子吧,而后才谈得到继承与弘扬中华的优秀文明。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汉字文化?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当前青年人中对于汉字的识读写有哪些不良现象。(6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联系自己谈谈作为当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对待汉字?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小题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①手机电视,是在以电池为能源的便携终端上,以频道的形式接收视频、音频等数据的多媒体业务,其接收终端类型包括手机、PDA、MP4和车载终端等。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基于数字地面广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基于卫星广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基于移动蜂窝网的实现方式。
②基于数字地面广播技术的实现方式使用的是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主要是针对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而产生。为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有些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成为手机电视技术,而另一些技术则同时为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和手机电视系统服务。这种方式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在高带宽信道上进行高速传输,在覆盖区域内,接收广播的受众数量没有限制,与使用点对点连接的移动蜂窝网络相比,可以更为经济地向广大受众提供具有完美画质的视听服务。但这种方式必须在接收终端上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
③基于卫星广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卫星提供下行传输,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应对多径干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服务。但此类技术与所要覆盖的范围关系密切。当覆盖范围较小、用户较集中时,对于移动通讯而言,卫星DMB业务可作为一项增值业务,用户不须增加设备,只需通过具备DMB接收芯片的手机即能收听收看数字广播。但当覆盖范围较大时则成本较高,特别在我国,仅靠一颗卫星覆盖全国难度很大。从终端角度出发,若使用其他的卫星频段,则需增加一套新的射频,成本将有较大增加。
④基于移动蜂窝网的实现方式是在移动通信网中采用各种技术实现电视业务。典型的技术有:移动流媒体、MBMS、BCMCS。基于移动蜂窝网的实现技术继承了移动网固有的诸多优点,如用户管理、业务计费以及用户个性化定制、点播、互动等。但此类技术传送视频数据占用网络资源较大,需要占用3G系统的核心频率,资费较贵,对运营商和用户来说,成本负担都比较重。
⑤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在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上述各种手机电视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中国手机电视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过手机电视以其高度的便携性、移动性和超强的互动性,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取材于《手机电视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小题1: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地面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不是针对手机电视产生的,也不只为手机电视系统服务。
B.基于卫星广播技术的实现方式对于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更为适用,例如韩国、日本等。
C.移动蜂窝网络因为使用点对点连接方式,所以向受众提供的视听服务画质不够完美。
D.虽然目前几种主要的手机电视技术都还有种种不足,但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很乐观。
小题2:对手机电视用户而言,目前手机电视业务几种主要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查尔斯认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因环境的不同,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汗散热,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观点,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出现不同肤色,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